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针灸作用原理的研究三十年来,关于针灸(包括针麻)作用原理的研究,基本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是从传统中医理论经络学说入手,着重进行了经络现象、穴位与针感、经穴与脏腑相关等的研究;一是从现代医学理论神经体液学说入手,着重观察了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其  相似文献   

2.
三、针灸临床研究三十年来国内发表的大量针灸论文资料,约有80%以上是临床报告。这些临床报告表明,针灸对300多种病症的治疗有不同程度的效果,对其中100种左右病症有较好的疗效;有时把它用作预防或诊断疾病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第四講 经穴摘要經穴定义什么是经穴? 經穴是人体周身許多刺激点的一个單位。这許多刺激点最初是没固定的,由于長期累積的治療经驗,逐漸固定,才有穴的名称。后來又發展把若干孔穴連成一条假綫,叫做经脉。例如手太陰肺经11个穴位就有八、九个是作用于呼吸系统的刺激点,又如手少陰心經九个穴位有八个常用为循环系的治療。可見古人经脉学說,仍是由經驗基礎而出的,并非完全沒有根据。  相似文献   

4.
五、杏仁等药去皮尖如何防止苦杏仁在贮存和炮制过程中损失有效成分(苦杏仁甙),有关研究较多。生用、(火单)、蒸、炒诸法的优劣,尚无定论。但对应否去皮尖,意见比较统一。有些文章说“自古以来认为皮尖有毒”,据查《历代中药炮制资料辑要》所载苦杏仁制法(约280处),无一处说皮尖有毒,只是说“双仁者有毒”。古方亦有用带皮杏仁的(如《局方》三拗汤等)。李时珍解释说:“治风寒肺病药中,亦有连皮尖用者,取其发散也。”此外,还有“留尖取其  相似文献   

5.
(乙)配穴纲要依据了腧穴主治特点,再加以综合分析,每个腧穴,皆能治局部病的,而每个腧穴的主治范围,或大或小地又皆能主治邻近疾患,四肢肘膝以下的腧穴,除具有以上两种功能外,还可主治全身疾患。另一方面,头与躯干上的腧穴,几乎全部都是以治疗局部病为主的,那末,依据这一规律,在人体上各个不同部位,加以分区,(如头、项、眼、鼻、颜面、背、腹等)凡是在同一个区以内的腧穴,主治又是基本上相同  相似文献   

6.
7.
<正>肾绞痛通常指由于泌尿系结石尤其是输尿管结石在肾盂、输尿管内急促移动或突发嵌顿,导致上尿路急性梗阻,造成肾盂及近端输尿管内压力增高,引起输尿管平滑肌痉挛而发生的阵发性剧烈性绞痛。其发作急骤,病势凶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首要的任务是镇痛和解除肾盂和输尿管平滑肌痉挛。临床上其常规给予解痉止痛(阿托品、654-2等)和麻醉性止痛药物(吗啡、杜冷丁等)但其有恶心、呕吐等副作用,且有成瘾性。针灸治疗本病止痛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癫痫近年来的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介绍了近10年来针灸治疗癫痫的发展趋势及特点、作用机理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治疗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梅尼埃病国内外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尼埃病 ,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首先描述该病[1、2 ]的是 186 1年法国学者Meniere。该病是以反复发作眩晕 ,伴耳鸣、耳堵及波动性听力下降为主的一种内耳性疾病。其典型症状为突发性眩晕、耳聋、耳鸣与耳内胀满感 ,屡发者可有头胀、耳闷以及耳聋、耳鸣加重等前驱症状。发作时间多为几分钟至数小时 ,长者可达数日至数周 ,有短期症状消失或反复发作的倾向。针灸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将近十年国内外针灸治疗本病的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临床研究1.1 辨证取穴 目前国内有学者认为[2 ] ,本病的产生多缘于风、火、痰、虚 ,且虚…  相似文献   

10.
二、对经穴特异作用的研究前几年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已经证明经穴有相对特异作用。所谓的穴位相对特异作用,是指穴位与非穴位之间,特别是不同经穴之间,其作用是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是很大,即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在1979年第一次全国针灸针麻大会之后,特别是在1984年第二次全国针灸针麻大会以来,关于经穴的相对特异作用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即在针刺治疗或实验研究方面,发现某些穴位对某些内脏器官或某些疾病有较强的特异作用,甚至有本质上的差异。因而对经穴的相对特异作用应当有一个新的认识。现仅就其中较突出的略述如下。 1、实验研究方面: 遵义医学院发现,针刺照海、阴谷等穴,对水负荷后的人体与动物的肾脏泌尿功  相似文献   

11.
到十二世纪金元时期,中国长期战乱,本草发展不大,但此时对中医药理方面有所发展。并出现一些切合临床应用的本草。如金·张元素《珍珠囊》,能辨明药性之气味,阴阳厚薄(区分药物气味功能的强度),升降沉浮(药物作用趋势),六气主经,以及随经(指归经的经)用药法则。它在  相似文献   

12.
2.2 进口成药仍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10大中成药进口国中(1995),三个国家是北美西欧国家(美、加、意)。而且可以看出(表8),美国、加拿大进口中成药一直在稳步增长,增长幅度较大,美国尤其是如此。西欧各国在进口中成药方面远不如美国、加拿大,西欧各国进口中成药总和尚不及美国。 但从另一方面看,进口中成药最多的而且比较稳定的仍主要是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就是说,应用中成药的仍主要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除了表中列出的亚洲国家和地区之外,历年进口中成药较多的亚洲国家还有印尼、泰国、越南等,通常每年进口一二  相似文献   

13.
正乳腺增生症是中青年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及癌变率均有增加。本文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选经取穴、针刺手法及治疗方法的临床报道及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对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独特原理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乳腺增生症的临床治疗实践。中医对乳腺增生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乳腺生长、发育和分泌功能与脏腑、经络、气血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受先天之精及五脏六腑十二经的气血津液滋养。宋代《圣济总录》论述以冲任二经,上为  相似文献   

14.
针灸临床研究规范(续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7与研究有关的知识(1)针灸的基本资料有其文化方面的基础,这就形成了任何研究项目所必需的第一步。学习前人所做过的工作是科研过程中固有的部分,而针灸的基本资料可以为发表过的作品提供适当的参考来源。(2)综述性的研究项目应就以下几方面概述对针灸观察和无对照组针灸效果:.传统中医及其变异;.每个国家医疗制度的文化方面;.使用针灸的过程或技术;.结果(客观与主观)。综述性研究可以作为更详细研究的基础。(3)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与其有关的问题和困难在别处略述。需要考虑建立新的研究规划。这些规划是以对费用及卫生保健工作操作实施的文…  相似文献   

15.
十四、心俞部位:在第五胸椎棘状突起与第六胸椎棘状突起之间,外方约二指横径部(从吉田氏)。取穴法:正坐取之。取本穴先定第五胸椎棘状突起,当督脉经之神道穴之两旁,强压之心部有痠麻感。主治症:主治心脏疾患,胃出血、呕血,食道狭窄、癰疽、癫痫。刺灸:鍼三分,灸三壮。聚英云“铜人鍼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不可灸,明堂灸三壮,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又曰:还死豈可忘针。”甲乙经曰:“针入三分,留七呼,禁灸。”三才图会、入门禁针灸。解剖:当第五、六胸椎横突起间。肌肉:僧帽肌、菱形肌,荐骨脊柱肌。血管:肩胛背动脉,肋间动脉,横颈动脉下枝。神经:副神经,肩胛背神经,後胸廓神经,胸椎神经後枝。  相似文献   

16.
三十环跳部位:在大转子之前方屈股横纹处。取穴法:侧卧、伸下足屈上足,取於屈股时之横纹处,强压之下肢有(?)麻感。主治症:坐骨神经痛,半身不遂,中风,腰部,大腿部、膝部之肌炎及神经痉(?),脚气,水肿病,风疹等。刺灸:针八分至一寸,灸三壮至五十壮。(入门曰“针一寸灸五十壮”大成曰“针八分灸五十壮”说约曰“针一寸灸五壮”聚英曰“铜人灸五十壮,素注三壮,针一寸留三呼,灸三壮”。指微:“已刺不可挫恐伤针”)。解剖:肌肉:长股鞘肌,臀大、中肌前缘。血管:上臀动脉,股动脉之分枝。神经:上臀神经,下臀神经,荐骨神经后枝。备考:十四经曰“在髀枢中”(千金、说约同)山崎氏曰“在转子部,大转子之前上部即在臀大肌之附着部”辰井氏曰  相似文献   

17.
足太阳膀胱经之脉,起於目内眥,上额入前头,距头之正中线一寸五分,即走向头第二行线之后方。经过中,其支别者,自巅之百会至耳上角,其本经从巅入络腦,还出别下项,至天柱,由此挟脊即下行第二行,入腰中循臀,络肾属膀胱。其支别者,从腰中下(顺经八)挟脊贯臀,下行大腿後侧至腘中。又其支别自髆内(肩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距脊柱外方三寸处),下走而过髀枢(环跳穴),循髀外自後廉合於腘中,下走下腿之正中,至中央部稍稍走向外方,更下走外髁之後下,循京骨,络於小趾外侧爪甲根部。  相似文献   

18.
足少阳胆经起於目外眥(瞳子髎),沿顳颥部前上缘上行,至耳后,循后颈部抵肩出而入缺盆。其支者自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外眥之后。又其支者别外眥下大迎,合手少阳抵於(?)(目下)下加颊车,下颈合缺盆下胸中,贯膈络肝属胆,循肋里,出气冲,绕毛际,横入髀厭之中(环跳)。其直者从缺盆下腋(历渊腋、辄筋)循胸过季肋(自京门至居髎等穴),下合於髀厭之中,更循大腿外侧,出膝关节外侧,沿腓骨下行,(入大腿行於胃经与膀胱之间)至绝骨(腿骨下端少肌肉处)之端(外踝)出其前,前进於足背入第四趾外侧爪甲根部。其支者别附上(临泣、地五会)入於大趾之间,循大趾岐骨之内出其端,还贯入爪甲出三毛。  相似文献   

19.
二十五京门部位:在侧腹部,当十二肋骨端之下际。取穴法:侧卧、屈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主治症:肾脏炎,肠疝痛,肠雷鸣,呕吐,肋间神经痛,肩胛神经痛,肠神经痛,横膈膜痉挛,腰痛,肝脏痛。刺灸:针三分至六分,灸三壮至百壮。(入门、大成曰:“针三分,灸三壮”,说约曰:“针六分,灸三壮至百壮”,聚英曰“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甲乙曰“刺入三分,留七呼,灸三壮”)。解剖:肌肉:腹横肌,背阔肌,内、外腹斜肌。血管:后肋间动脉,上腹壁动脉分枝。神经:肋间神经侧穿行枝。备考:山崎氏曰“在侧腹外端,十二肋骨前端下际”,辰  相似文献   

20.
手厥阴心包经之脉,起於胸中,属心包,下膈歴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内桡骨筋腱与长掌筋腱之间,入掌中循中指之桡侧,终於桡侧爪甲根部。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无名指)出其端。一、天池部位:在第五肋间,乳腺之外方一寸,任脉之外方五寸。(当乳中天谿之间)取穴法:本穴诸家之记载为第四肋间,按古意第五肋间亦可,其理由:(一)乳后一寸(乳在第五肋间)(二)与脾经的天谿平列,(天谿亦在第五肋间)(三)彙解、和语抄、口诀指南之图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