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见皮治皮永无期——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十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皮科见皮治皮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皮肤病思路:诸病当先解表;毒伏血分,当引邪外透;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燥湿分型;创制乌蛇荣皮汤,通治皮肤顽症。  相似文献   

2.
针对痛证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痛证自制方:偏正头风散,引火芍药甘草汤,葛根双五止痉汤,乌头当四稀鹳汤,类关培元固本散,类关乌头酒,类关乌头外熨方,苍术白虎汤,脱疽乌头汤,黄芪四妙勇安汤;治痛证思路:寒热分型,开表不止,透邪汇粹,霹雳手段。  相似文献   

3.
养正消积治肿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早期治肿瘤思路: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痰毒热化型,攻癌夺命汤;痰凝寒化型,攻癌基础麻辛方;宫颈癌肝郁湿热型,芪苡逍遥桂苓丸;脾虚寒化型,芪苡补君醒脾汤;白血病邪毒炽盛型,清瘟败毒犀四味;气血两竭型,三复温脾止血汤;伏邪入里当外透,病证冲突当从证;治癌要过四道关,整体失调四大证;攻补比例随证转,除恶务尽长固本。  相似文献   

4.
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化痰攻瘤方。  相似文献   

5.
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化痰攻瘤方。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血压、冠心病疑难症,进一步探讨了李可的学术思想。李可论高血压、冠心病的病机:先天阳虚,清阳不升,浊阴不降,痰湿瘀浊窃踞头部、胸中阳位。高血压分型论治:藏阳,四逆汤;镇冲,温氏奔豚汤;透邪,麻附辛汤;引导,引火汤。冠心病分型论治:浊阴瘀阻胸膈,夏星破格救心汤;浊阴厥气上逆,温氏奔豚汤。  相似文献   

7.
针对见血止血和苦寒止血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之血证分型:胃气上逆,血热妄行;脾气不升,血失统摄;肝不藏血,血热妄行;火不归原,上热薰蒸;肾不封藏,气随血脱;阴损及阳,阳微欲绝。李氏之血证论特点:血证关键在脾胃;重要一环肝传脾;气随血脱肾不固;阴损及阳阳欲绝;善后固本拔病根;选方用药偏于温;四炭三七平淡神。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医时间医学正处在整理研究阶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交节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伏邪辨证;时间辨证的要领:阴阳盛衰,邪正交争,真假标本;时间辨证的特色:交节辨证规范,伏邪辨证新论,肺痨潮热新解.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气病治疗规律,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治水气病常用方:麻黄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小青龙汤、人参败毒散、麻黄附子细辛汤、瓜蒌薤白白酒汤、千金苇茎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防已黄芪汤、海藻甘草汤、吴茱萸汤、真武汤、四逆汤、附桂理中汤、大黄附子汤、温氏奔豚汤、补中益气汤;治水气病经验方:小青龙虚化汤、瓜丹桂枝苇茎汤、麻辛四逆汤、麻辛附桂理中汤、麻辛真武汤、三饮四石汤、黄芪五苓三妙散、真武麻灵蛰虫丸、大附夏苓醒脾汤、破格救心汤、破格真五黄芪汤、奔豚干姜紫石汤;治水气病思路:水肿皆当先解表,伏邪入里当外透,中气不足二便变,命火阳根蒸气化,下病治上补中上;勿因局部专治水,起死回生汗法妙,五味主药大法握,三焦合一调整体。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中医时间医学正处在整理研究阶段,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李可关于时间辨证的方法:交节辨证,六经辨证,经络辨证,伏邪辨证;时间辨证的要领:阴阳盛衰,邪正交争,真假标本;时间辨证的特色:交节辨证规范,伏邪辨证新论,肺痨潮热新解。  相似文献   

11.
创建精神行为病志意辨证理论体系的理由有四:其一,不同疾病类属,应该选择各自相适宜的辨证方法。相应辨证思维和方法的缺失,是影响精神行为病证诊疗技能和疗效提高的瓶颈之一;其二,《内经》已经认识到该病证类属,存在神有余、不足,志有余、不足的类证雏形;其三,概念的厘清界定,是突破瓶颈的切入点,情、欲、性、五志具有异质性,精、神、志、意、魂、魄、君,相对精神动作行为调控呈现多元性,而志意兼具驾驭精神、收放魂魄、适应寒温、调和喜怒等更高层次的作用,先于现代心理行为学意志与意识、感知、适应、情感结构,并固有对应理法方药。提出精神行为病以五志类证类药为主要内容的志意辨证新方法,进而修复和建立志意辨证理论体系;其四,精神动作行为病证有着病理演变的阶段性规律。初期只有志、意、精、神、魂、魄本身有余或不足,气血无紊乱、五藏无失调和虚损。中期为志、意、魂、魄、精、神异常,渐有气血紊乱、五藏失调、形体损伤病证,心身共病。最终导致血气耗伤、脏腑形体损害病证。初期,适宜志意辨证;中期,方宜志意辨证与脏腑气血辨证并用;脏伤形损者,可选择脏腑辨证。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14-515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中医证"。这不仅是弥补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不足,优势互补,促进其各自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病临床辨病与辨证举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中医临床要提高慢性胃病的临床疗效,必须首先把握住辨病与辨证的关系问题。辨病与辨证都必须依赖临床信息作为判断的依据,而病人的自觉与他觉症状是两者都必需的,从症状学层次中西合参,能提高对慢性胃病辨证的准确性。而根据慢性胃病的病理生理特点,其辨证用药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规律性,同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药现代研究的成果,来充实和补充中医临床之不足,做到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李民  徐进秀 《福建中医药》2007,38(5):46-47,57
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精髓,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近几年来辨病又受到了普遍关注。对于中医临床是以辨证为主还是辨病为主,抑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二者是否应该结合,可谓见仁见智,难以达成共识。笔者从循证医学角度谈谈辨病与辨证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和方法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证型与偏颇体质密切相关,特别是痰浊、瘀血体质,病机与体质偏颇及地域、饮食、情志及年龄等因素密不可分。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指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和,标实指痰浊、血瘀,致经络痹阻,两者合之,临床常见血瘀、痰浊证。气虚血瘀证是冠心病本虚标实的主要证型。目前缺少多地区多气候大样本对比相关研究、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未来期待开拓视野,利用各种先进检测手段,从基因组学及蛋白质学等角度研究先天禀赋差异,使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中医证候学和冠脉病变特征的关系。方法: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调研经冠脉造影证实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然后用SAS软件中的多元对应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①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和冠脉病变特征之间关系示:冠脉硬化组中与中医证候要素密切的先后顺序是气滞>热蕴>痰浊;冠脉A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痰浊>气滞>血瘀>阳虚;冠脉B型病变特征与中医证候密切的先后顺序是阴虚>气虚>血瘀>阳虚;冠脉C型病变特征是血瘀>寒凝>阳虚>气虚。②冠心病冠脉病变特征和证候要素相兼分布表中示:冠脉无病变组主要以单证和两证相兼的证候为主;冠脉A行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2证相兼和3证相兼为主;冠脉B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和4证相兼为主;冠脉C型病变特征组主要以证候要素3证相兼、4证相兼和4证以上相兼为主。结论:随着冠脉病变加重,痰浊、血瘀证和阴虚证与冠脉病变的程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强,证候之间的组合趋于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raves病中医辨证分型与TRAb与病程的关系。方法统计分析127例Graves病中医辨证分型与TRAb、病程的关系。结果气虚组、阴虚组及阳虚组TRAb明显高于气郁组、痰凝组及肝胃火旺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阳虚组的病程与其它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在治疗Graves病患者时应注意应用补虚之法,益气养阴是降低TRAb的重要方法,而病程久的病人还须注意温阳之法。  相似文献   

18.
《辽宁中医杂志》2017,(10):2079-2081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密不可分,辨证论治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探究诊治疾病的核心过程,辨病论治是这个过程的初级阶段。辨病论治也必须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进行,与辨证论治结合,与现代微观医学结合,重视疾病动态变化,更具有医学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脑血辨证是针对中医脑病所创制的一种新的辨证体系。该理论基于当代病因学的特点,为脑病的临床证治和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对中医脑病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旨在通过脑血辨证脑病证候与不寐病证候的比较,验证脑血辨证脑病证候对不寐病证候的适用性。结果:脑血辨证之脑病证候对不寐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运用此证候分类能准确实现对不寐病的证候判别,其辨证思路清晰,规范化强,易于掌握,错诊率低。  相似文献   

20.
张仲景辨病结合辨证与现代医学疾病认识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牟慧琴 《河南中医》2006,26(1):20-21
中医与西医在认识疾病的思维方式上是不相同的,中医从大体、外在的表现形式上,用整体观的思维模式认识疾病,并辨证论治;西医不仅从大体、外在的表现形式上进行诊断,还必须结合微观的实验室手段。虽然对疾病诊断的思维模式不同,但是所针对的疾病对象都是人体,因此必定有共同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