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霞 《山西中医》2005,21(1):35-35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刮痧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刺加刮痧的方法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126例。结果:痊愈103例,显效20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9.2%(95%CI=95.3%~100.0%)。结论:针灸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操作简单,安全易行,临床疗效高。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讨论针刺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将98例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对照组给予TDF灯照射,急性期过后两组处理方法相同,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6%,高于对照纽的83.72%(P〈0.05)。结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并可缩短恢复期治愈时间。急性期针刺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和阿昔洛韦片,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结果:针药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1.67%,针药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肌电图检查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两组经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针药组对面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为针灸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对于疗效及疗程的影响。方法:治疗组60例在周围性面瘫急性期(发病7日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60例用激素治疗。结果:针刺组痊愈率78.3%,对照组58.3%,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针刺组疗程短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患侧耳后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面瘫病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针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双侧面瘫的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较少见,临床辨证分析非常关键,现有1例双侧周围性面瘫患者,经针刺治疗,疗效明显,介绍如下。张某,男,48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浅针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58例,采用浅针配合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58例患者中,痊愈42例,显效14例,有效2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结论:浅针配合针刺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局部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周围性面瘫的患者546例,随机分为3组,局部针刺组(A组)、远端针刺组(B组)、不针刺组(C组)各182例,对3组患者治愈率及痊愈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局部针刺组、远端针刺组治愈率高于不针刺组;局部针刺组痊愈时间优于急性期远端针刺组、不针刺组。结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局部针刺可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9.
周围性面瘫也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由颈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主要症状为面部口眼 斜,一侧较多见,其治疗方法有多种。本人在临床上以针刺为主,配合砭石疗法,治疗不同时期的面瘫,取得满意疗效,兹举典型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昕  李晓 《中国民间疗法》2006,14(10):52-52
周围性面瘫是针灸科常见病.笔者自2003年10月至今,运用刮痧配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9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针刺健侧法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性面瘫属于针灸科常见病、多发病 ,亦称面神经炎 ,是由于面神经管的面神经炎症所致的面肌瘫痪。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肌肉运动障碍 ,如眼睑闭合不全、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健侧歪斜、蹙额、皱眉、鼓气不能等。笔者近几年来采用急性期针刺健侧的方法治疗面神经炎3 2例 ,并设对照组 3 3例进行疗效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 5例病人均为门诊病人 ,已排除脑血管意外、手术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中枢型面瘫。按急性期即就诊的面瘫患者奇偶顺序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 3 2例 ,男性 2 4例 ,女性 8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面部走罐配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加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面部走罐治疗。观察比较2组面神经分级2.0评分(FNGS 2.0)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结束后,FNGS 2.0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FNGS2.0评分在3个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面部走罐配合针刺可加快周围性面瘫功能恢复,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 ,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 2 / 3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常规治疗方法疗程长、后遗症较多。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 5 6例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 6例病人均系我院门诊病人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 2组。观察组 30例 ,男 1 9例 ,女 1 1例 ;年龄 1 7~ 76岁 ,病程最短l天 ,最长 7天。对照组2 6例 ,男 1 5例 ,女 1 1例 ,年龄 5~ 68岁。两组具有可比性。2 治疗方法2 .1 观察组 取双侧翳风穴超短波治疗 2 0分钟 ,再针刺患侧主穴 :翳风、…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急性期能否应用针刺疗法,临床上尚有争议。近年我们对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即采用针刺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而未发生病情加重及其它不良变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4岁。发病多因受风、着凉而致,少数患者自觉原因不明。39例患者除口眼歪斜外无其它症状,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后疼痛及患侧面部水肿。1.2 诊断标准 ①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有耳后、耳内及面部不适感;②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可  相似文献   

15.
动眼神经麻痹是由于动眼神经受累出现上睑下垂、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的一种病症.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发的周围性面肌瘫痪称为周围性面瘫,其主要症状为口眼喎斜.对于此2种病症,西医治疗多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抗病毒的药物来改善临床症状,但西药服药时间较长、疗效较差、且易复发.相比西药,中医药治疗具有毒副作用小、操作简单、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急性期的疗效。方法:通过对维普网、中国知网、全国硕博士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以及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和网络信息。试验数据采取由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7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查到79篇相关文献,经过筛选,只有8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采用Jadad评分标准对8篇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其中1篇文献质量高,其余均是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显示,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针刺治疗结果比不使用针刺治疗的效果好,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现有的临床证据表明,周围性面瘫的急性期应用针刺治疗比不使用针刺治疗更能改善病人的症状,提高治疗的效果,缩短面瘫恢复的时间。但是,由于纳入的RCT文献的质量不高,数量较少,本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大规模开展,以进一步提高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17.
<正>针灸理疗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已充分肯定,但对于急性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能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仍未统一。笔者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对面瘫急性期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综合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2007年3月—2011年2月在临清市中医院中医科门诊,共200例,按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其中治疗组100例,男57例,女43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刺联合大秦艽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2组均予泼尼松、甲钴胺等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大秦艽汤,连用4周。评价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1、28 d进行面神经功能评分,并比较2组患者的痊愈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7 d后对2组患者进行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Portmann简易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与对照组86.1%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痊愈率为77.8%,与对照组58.3%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05)。治疗7 d、14 d后,观察组H-B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 <0.05)。经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FDIP评分和Portmann简易评分均明显升高,FDIS评分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11.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30.6%。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大秦艽汤,能加速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面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并显著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周围面瘫急性期90例患者辨证分为寒证和热证,并采取了不同的针刺方法,观察28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7.8%,无1例患者病情加重。说明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适合针刺,但要辨证准确,针刺方法得当。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致病因素很多,最常见的与病毒感染有关,中医学称之为“卒口僻”。笔者在采用原有针刺手法的基础上,配合蒜泥芒硝敷灸治疗57例,另外79例单纯采用针刺穴位,疗程相同,作为对照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