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斜方复叶耳蕨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斜方复叶耳蕨Arachniodes rhomboidea地上部分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和化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6个黄酮醇类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1)、山柰素-3-O-α-L-鼠李糖苷(2)、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3)、山柰素-3,7-O-α-L-鼠李糖苷(4)、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5)、山柰素-3-O-β-D-芸香糖苷(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2.
杨爱梅  鲁润华  师彦平 《中草药》2008,39(3):337-339
目的 对圆穗兔耳草Lagotis ramalana 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质谱等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圆穗兔耳草的95%乙醇室温提取物中获得10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二十六烷(Ⅰ)、β-谷甾醇(Ⅱ)、胡萝卜苷(Ⅲ)、α-D-吡喃葡萄糖(Ⅳ)、桃叶珊瑚苷(aucubin,Ⅴ)、葫芦素E(Ⅵ)、葫芦素B(Ⅶ)、海绿甾苷Ⅰ(arvenin Ⅰ,Ⅶ)、丁香树脂酚-单-β-D-葡萄糖苷(Ⅸ)、松脂素-4'-0-β-D-葡萄糖苷(Ⅹ).结论 除化合物Ⅵ,Ⅶ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3.
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 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根据1H-NMR、13C-NMR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比色法测定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 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a-L-鼠李糖苷[(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a-L-rhamnoside](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Ⅱ)、( )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 )-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Ⅲ)、(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Ⅳ)、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p-D-葡萄吡喃糖苷[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玄参科婆婆纳属植物水蔓菁(Veronica linariifolia Pall.ex Link subsp.dilatata(Nakai et Kitagawa)Hong)中的酚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75%乙醇提取,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用理化方法及波谱手段解析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4个酚性化合物,其中黄酮类7个,分别为3’,4’,5,6,7-五羟基黄酮-7-O-β—D-葡萄糖基-(1″→2′)-β-D-葡萄糖苷(Ⅰ)、4’,5,7-三羟基-3’,6-二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苷(Ⅱ)、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甲酯(Ⅲ)、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乙酯(Ⅳ)、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Ⅴ)、芹菜素(Ⅵ)、木犀草素(Ⅶ);酚酸类5个,分别为香草酸(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原儿茶酸(Ⅹ)、原儿茶酸乙酯(Ⅺ)、异阿魏酸(Ⅻ),还分到儿茶酚(ⅫⅠ)、大黄素(ⅩⅣ)。结论:除化合物Ⅵ、Ⅶ外,其余均为在该植物中首次分得,其中化合物Ⅱ~Ⅴ、Ⅺ、ⅫⅠ、ⅩⅣ为该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5.
王培红  周健 《中草药》2019,50(22):5419-5423
目的研究白花丹Plumbago zeylanica中的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进行系统分离,利用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运用ABTS自由基清除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从白花丹药材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5′-dimethoxyl ariciresionl 4′-O-β-D-glucopyranoside(1)、络石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5)、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6)、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7)、芹菜素-6-C-β-D-葡萄糖苷(8)、木犀草素-6-C-β-葡萄糖苷(9)、polybotrin(10)、3-O-(β-D-glucopyranosyl)-1-(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1-propanone(11)、(2E,4E,1′R,3′S,5′R,8′S)-二氢红花菜豆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12)。ABTS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化合物3~9具有显著的总抗氧化能力。结论 12个酚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离得到,其中黄酮类成分显示了较为显著的总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瓜蒌皮药材品质的影响,优选出适宜的瓜蒌皮药材产地现代干燥加工方法。方法收集安徽产新鲜瓜蒌皮,分别采用传统与现代产地加工干燥方法[40、50、60、70℃控温热风干燥,40、50、60、70℃微波真空干燥(真空度-0.08 MPa),50、60、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晒干,阴干]加工处理,结合干燥样品外观性状,以药效成分(5种黄酮类芦丁、木犀草苷、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苷、芹菜素、橘红素,3种三萜类葫芦素D、葫芦素B、葫芦素E)、营养滋补类成分(2种糖类葡萄糖、果糖,18种氨基酸类苯丙氨酸、L-亮氨酸、异亮氨酸、L-色氨酸、γ-氨基丁酸、L-蛋氨酸、L-缬氨酸、脯氨酸、L-酪氨酸、反式-4-羟基-L-脯氨酸、L-苏氨酸、L-谷氨酸、L-谷氨酰胺、L-丝氨酸、L-天门冬酰胺、L-瓜氨酸、L-精氨酸、L-赖氨酸,12种核苷类胸腺嘧啶核苷、2′-脱氧尿苷、腺嘌呤、尿苷、腺苷、2′-脱氧肌苷、肌苷、胞嘧啶、鸟嘌呤、2′-脱氧鸟苷、胞苷、鸟苷)共40种资源性化学成分的组成及含量为评价指标,对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所得瓜蒌皮药材样品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法,优选瓜蒌皮最佳现代干燥加工方法。结果不同干燥品中,药效成分及营养滋补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果糖及葡萄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8%~21.32%、4.46%~15.63%;70℃微波真空干燥处理获得的瓜蒌皮所含黄酮类和四环三萜类成分总量最高,40℃控温热风干燥处理的总量最低。通过对14种不同干燥方式获得的瓜蒌皮样品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发现70℃控温热风干燥、70℃中短波红外干燥、-80℃真空冻干干燥、50℃微波真空干燥和60℃控温热风干燥方式获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均优于传统晒干。结论结合药材的外观性状、色泽、质地、干燥时间及功效成分含量等因素,基于目前企业设备现状,建议70℃控温热风干燥为瓜蒌皮产地加工条件;基于未来新型设备的发展,70℃中短波红外干燥可作为瓜蒌皮产地加工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将为瓜蒌皮药材产地加工的规范化和品质特征的形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灯心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承莺  叶永浩  姜洪芳  张玖 《中药材》2008,31(3):374-376
目的对灯心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柱层析和波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木犀草素、圣草酚、2',5',5,7-四羟基黄酮、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香草酸、棕榈酸、正十四烷.结论除木犀草素和木犀草苷外,其余六个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复叶耳蕨地上部分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Arachniodes exilis)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等色谱技术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柚皮芸香苷(1),芒花苷(2),圣草次苷(3),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4),5,7-二羟基色原酮-7-O-芸香糖苷(5)和5,7-二羟基色原酮(6)。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复叶耳蕨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HIV-1逆转录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IV-1逆转录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结果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84.069,.74μg.ml-1,水提取物抑制HIV-1逆转录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200μg.ml-1。结论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与正丁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HIV-1逆转录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刺头复叶耳蕨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HIV-l蛋白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用荧光光度法测定蛋白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o).结果 刺头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水提取物抑制HIV-1蛋白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0.73,1.17,2.47 μg/ml.结论 刺头复叶耳蕨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与水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HIV-1蛋白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鳞毛蕨科复叶耳蕨属植物复叶耳蕨不同提取部位体外抗HIV-1整合酶活性进行研究.方法 在体外无细胞系统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HIV-1整和酶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复叶耳蕨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抑制HIV-1 整合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分别为 44.30,16.02μg/ml,水提取物抑制HIV-1整合酶的半数有效浓度IC50>100μg/ml.结论 复叶耳蕨醋酸乙酯提取物与正丁醇提取物具有体外抑制HIV-1 整合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测定复叶耳蕨地上部分微量元素Zn,Fe,Cu,Mn的含量. 方法利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 复叶耳蕨地上部分Zn,Fe,Cu,Mn含量分别为 175.51,286.91,14.38,78.84 μg/ g.结论 复叶耳蕨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Zn,Fe,Cu,Mn,该方法简便, 结果准确可靠, 可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梁广胜  殷嫦嫦  殷明 《中成药》2014,(3):456-461
目的研究复叶耳蕨总黄酮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全骨髓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和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P3代细胞,分实验组和对照组,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表面标志物鉴定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显微镜下观察两组的细胞形态和组织化学染色的钙化结节;速率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RT-PCR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骨桥蛋白和I型胶原的mRNA表达来鉴定成骨作用。结果体外培养的细胞表达表面标志;复叶耳蕨总黄酮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ALP活性增高并形成明显钙结节;PCR结果显示复叶耳蕨总黄酮上调骨桥蛋白和I型胶原的mRNA表达。结论 20μg/mL复叶耳蕨总黄酮可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为成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的根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制备HPLC等分离手段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根据其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广西莪术中分离得到 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1′-hydroxy-1′-methylethyl) benzoate-1′-O-β-D-glucopyranoside](1),[4-(1′-hydroxy-1′-methylethyl) ben-zoic acid-1′-O-β-D-glucopyranoside](2),2, 3,5-tri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7-(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 hep-tane(3) and 2,3, 5-trihydroxy-1-(4-hydroxyphenyl)-7-(3,5-dimethoxy-4-hydroxyphenyl)heptane(4),以及 1,5-epoxy-3α-hydroxy- 1-(3,4-dihydroxy-5-methoxyp...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芭蕉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芭蕉根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为:(1R*,2S*,3R*)-2,3-dihydro-1,2,3-trihydroxy-4-(4′-methoxyphenyl)-1H-phenalene(1)、4-hydroxy-2-methoxy-9-phenyl-1H-phenalen-1-one(2)、trans-(1S,2S)-3-(4′-methoxyphenyl)-acenaphthene-1,2-diol(3)、(4E,6E)-1,7-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hepta-4,6-dien-3-one(4)、irenolone(5)、bis-demethoxycurcumin(6)、rel-(3S,4aR,10bR)-8-hydroxy-3-(4-hydroxyphenyl)-9-methoxy-4a,5,6,10b-tetrahydro-3H-naphtho[2,1-b]pyran(7)、cis-3-phenyl-acenaphthene-1,2-diol(8)、2-methoxy-9-phenyl-phenalen-l-one(9)、bis-(2-ethylhexyl)terephthalate(10)、胡萝卜苷(11)、2-(4-methoxyphenyl)naphthalene-1,8-dicarboxylic anhydride(12)、lasiodiplodin(13)、4′-dehydroxy-irenolone(14)、2-hydroxy-4-(p-methoxyphenyl)-phenalen-1-one(15)。结论:其中,化合物4、6、10、13为首次从芭蕉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芭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7、9、12、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7,(3)
目的研究车前子Plantaginis Semen中的酚类成分。方法车前子65%、95%乙醇提取物采用大孔树脂、硅胶、ODS、Sephadex LH-20、制备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R,7'R,8S,8'S)-新橄榄树脂素(1)、(+)-古柯愈创木基甘油-β-阿魏酸乙酯(2)、圣草酚(3)、木犀草素(4)、金圣草素(5)、羟基酪醇(6)、(E)-3,4-二羟基苯亚甲基丙酮(7)、阿魏酸(8)、5,7-二羟基色原酮(9)。结论化合物2~3、6~7、9为首次从车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9,(4)
目的研究龙葵Solanum nigrum Linne的酚类成分。方法龙葵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MCI、Sephadex LH-20柱、制备薄层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4-羟基苯基)-2-亚甲基丁内酯(1)、槲皮素(2)、山柰酚(3)、对羟基苯甲酸(4)、邻羟基苯甲酸(5)、反式对羟基肉桂酸(6)、顺式对羟基肉桂酸(7)、反式咖啡酸乙酯(8)、顺式咖啡酸乙酯(9)、顺式阿魏酸(10)、反式阿魏酸(11)。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化合物,化合物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0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