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动态观察研究了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瘫肢功能活动、诱发电位的影响,旨在揭示针刺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活动的恢复;能明显减轻坐骨神经损伤后时间——强度曲线右移程度;明显减轻诱发电位(EP)波幅电压降低程度;并能明显促进组织兴奋性和波幅电压的恢复。从而说明针刺是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手段,而且针刺疗效有其电生理学基础。这可能与电针所形成的稳定电场,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对大鼠坐骨神经急性损伤后坐骨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背俞穴组,以钳夹伤大鼠坐骨神经方法制作的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利用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比较各组间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结果:周围神经急性损伤后采用针刺背俞穴方法可明显促进周围神经功能的恢复,疗效肯定(P〈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机理。方法 将4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通过神经肌电图测试观察针刺前后神经肌电图的变化。结果 面神经直接刺激:潜伏期、诱发电位波幅与针刺前比较,P〈0.01;瞬目反射:潜伏期R1、R2波与针刺前比较,P〈0.01;R1诱发电位与治疗前比较,P〈0.01;针刺后上述指标与健侧比较,P〉0.05。结论 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对已损伤面神经电生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动物模型,从神经组织学角度,应用光、电镜动态观察研究了针刺对损伤坐骨神经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了其酶组织化学改变。结果表明:①非离断性损伤坐骨神经后,相应神经元形态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均发生明显的逆行性变性改变;②针刺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变性的发展速度及程度,同时能明显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速度;③针刺能明显促进受损坐骨神经细胞胞体酶活性及合量变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的运动功能、脊髓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各15只,制备SCI模型后,针刺治疗组电针大椎、命门和L2夹脊、环跳,2组穴位交替使用。每日1次,每次30min。损伤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结果:大鼠SCI后,其运动功能明显下降,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运动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SCI后7d,大鼠脊髓组织均出现了脊髓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 mRNA)的高水平表达,15d时已明显下降,30d时,脊髓组织NGF mRNA进一步明显下降,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针刺组各时段的NG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损伤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假手术组没有形成明显的高峰。结论:针刺能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其对神经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损伤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mRNA的表达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6.
针刺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病理形态学和神经肌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何竟  廖方正 《针刺研究》1999,24(1):56-59
本研究运用光镜、电镜和神经肌电图等检测手段来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糖尿病大鼠经过 3个月病程后,坐骨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已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样病理改变,而针刺组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损害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说明:针刺可延缓或减轻由糖尿病所致的大鼠周围神经损害,即针刺可防治糖尿病大鼠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 观察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 ( SCI)后的运动功能和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  SCI大鼠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明显下降 ;随着损伤后时间的延长 ,大鼠的运动功能和斜面临界角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但以针刺组恢复较为明显 ;组织形态学观察发现 ,针刺组的坏死面积明显减小 ,残存的神经组织较损伤对照组多。结论 针刺能明显地提高 SCI大鼠的运动功能 ,明显改善大鼠 SCI后的病理损害 ,促进受损脊髓神经元的修复 ,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动物模型,从神经组织学角度,应用光,电镜动态观察研究了针刺对损伤坐骨神经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了其酶组织化学改变,结果表明:(1)非离断性损伤坐骨神经后,相应神经元形态结构及酶组织化学均发生明显的逆行性变性改变;(2)针刺能明显抑制神经元变性的发展速度及程度,同时能明显促进神经元的再生与修复速度;(3)针刺能明显促进损坐骨神经细胞胞体酶活性及含量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动物模型,建立实验体系,从神经组织学角度,应用光、电镜动态观察了针刺对损伤的坐骨神经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应用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形状因子(SF)、髓鞘面积(Area)。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抑制损伤神经变性的发展速度及程度,同时能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与修复程度。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显著。由此说明,针刺对于周围神经损伤的再生与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nipheral neuropathy,DPN)大鼠坐骨神经电生理的影响。通过不同时间点的比较,证实针刺对H-反射和感觉神经电位波幅等DPN大鼠早期敏感指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诊断及早期治疗DPN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糖尿病组、西药组1组、西药2组、针刺1组和针刺2组。采用STZ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以等剂量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腹腔注射平行进行实验。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分别于成模后2,4,8,12周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及坐骨神经的H反射和F波。西药1组、西药2组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口服弥可保,针刺1组和针刺2分别于成模后12、个月给予针刺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以上各项指标。结果:针刺1组和针刺2组经治疗后坐骨神经MCV和SCV较治疗前明显增快,差异有显著意义;且针刺1组明显好于针刺2组,差异有显著意义。并且以上两个针刺治疗组均优于两个西药组。结论:在DPN早期针刺治疗效果优于晚期治疗,能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且针刺治疗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