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的病因病机、分型、中医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中医药治疗FD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结论中医治疗通过辨证论治治疗FD有着明显的疗效和优势;但中医FD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及疗效评定的标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2.
脉动脉高压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eteryHyperte-nionPAH)是临床常见病证。其患病率国外资料0.13~0.74,估计我国PAH患病率也不会太低。国内外有关诊断、治疗方面研究颇多,中医药亦显示较好疗效。但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近年来我们前瞻性中医辨证分型观察PAH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观素对政1.1诊断标准PAH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脉动脉平均压(PulmonaryArteryMeanPressurePAMP)>2.67kPa。西医诊断按照有关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有关文献。1.2一般资料住院病例50例。男40例,女ic例,…  相似文献   

3.
从中医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认识、儿科运用中医外治法现状、临床常用干预小儿FD的中医外治法3方面入手对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指出中医外治法在小儿FD的治疗方面以其疗效佳、无毒副作用、安全易行、依从性好等特点易被广大家长及儿童所接受。但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应将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案规范化,制定临床评价标准;多方位探讨中医外治法干预FD的机制,加强实验研究,动态观察远期疗效及复发率;根据临床患儿的需求及现有治疗FD的方法途径,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疗效,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进行一些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及微观的基础研究,深入探讨中医外治法对FD的干预作用及机制研究,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寻找最佳方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正>笔者运用四逆散合六神散治疗肝气乘脾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2016年1月~2017年1月对我院6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治疗前病史、年龄、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罗马Ⅲ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肠易激综合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近年来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中医病机及分型特征。中医辨证施治在CFS治疗中有一定的优势,但CFS中医临床证侯表现多样,辨证分型不统一,缺乏客观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因此,总结中医证侯学分布特征,制定统一的中医分型和疗效评价标准,对客观评估和有效治疗CF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晶  姜涛  杜元灏  庞博 《天津中医药》2016,33(5):270-273
[目的]研究现阶段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现状。[方法]检索收集针灸治疗消化性功能不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分析其诊断、治疗的现状与特点。[结果]共收集到符合纳入标准的RCT文章78篇。目前针灸治疗FD的诊断标准多为罗马Ⅲ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以单纯针灸为主,耳针、温针灸、穴位注射等也较为常见;腧穴选择主要以足三里、内关、中脘为主;选取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阴脾经为主;证型以脾胃气虚为主;疗效评定多使用以临床有效率为主的自拟疗效标准。[结论]研究结果亦证明针灸治疗PD的疗效肯定,目前临床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辨证分型,在疗效评价上缺乏科学严谨的评价指标,对随访和不良报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笔者查阅了1989~2005年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文献360余篇,有210篇有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但多采用西医诊疗标准,在中医的辨证分型方面或无辨证分型依据,或自拟标准,仅有9篇采用了中医辨证标准,可见几十年来中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辨证分型处于无标准状态,尽快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标准,势在必行。笔者准备将杂志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施治的研究文献,包括证型,各证型的例数,各证型症状,输入数据库;再将有关书籍记载的有关辨证论治的经验也输入数据库,计算其频数,经统计处理,确定证型及各证型症状;然后结合临床病例调研,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取相对单纯、典型的、获得公认的基本证候,以揭示类风湿性关节炎证候的基本分布规律,以确定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分型标准。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银曼  龙旭阳  郑攀 《河南中医》2003,23(11):71-73
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提高。首先,本病的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其次,临床研究大多是小样本,回顾性的近期观察。应针对本病特点尽快制定出中医的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着重于严格按照医学科研方法设计,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9.
<正>膝关节滑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理改变,而作为一种单独存在的疾病,其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疗效评价标准以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因此,制定统一的中医诊断、辨证分型和评价标准,对于治疗方法的疗效评价和不同治法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比较,以及建立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组织了骨伤科学、医学统计学、循证医学、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等方面的专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影响全球的疾病,它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中医通过四诊信息对支气管哮喘进行辨证分型,通过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优势。但目前业内仍然缺乏哮喘规范化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评价标准。本文基于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哮喘辨证分型的现状、哮喘辨证分型的客观化研究、哮喘中医疗效评价的客观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明确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8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9例雷尼替丁150mg/次,1次/d;吗丁啉10mg/次,3次/d,饭前半小时口服。治疗组29例辨证分型1肝气郁结,疏肝和胃,降气消痞,柴胡疏肝散合越鞠丸;2脾胃气虚,健脾燥湿,理气和胃,香砂六君子汤;3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逆散合沉香降气散;4湿热滞胃,清热化湿,理气和中,三仁汤。1剂/d,水煎450mL,三餐后30min温服。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65.5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满意24例,不满意5例,总有效率82.76%。对照组满意18例,不满意11例,总有效率62.0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胃康平煎剂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康平煎剂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胃康平煎剂,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饭前30min各服150mL。对照组40例予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测定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及血浆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胃动素(MTL)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清中NO含量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AchE、MTL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康平煎剂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NO含量,增强血浆中AchE、MTL的含量及促进胃排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针灸配合口服中药的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结果:治疗组47例,基本治愈39例,显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8%。结论:口服中药配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一个疗程(10天)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中医体质类型与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采用王琦的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对2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人群进行调查,并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同期体检的健康患者20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各中医体质类型与SAS、SD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FD组SAS评分为(49.25±10.92)分,SDS评分为(40.08±7.01)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8.72±7.70,36.57±6.27);FD中医体质类型中气郁质的SAS及SDS积分均高于其他各证型(P<0.01)。结论 F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倾向,其中气郁质体质类型焦虑、抑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属于中医痞满和胃脘痛的范畴。中医认为"肝郁"是引起FD相关症状的重要病机,因此临床多法"治肝以安胃"之说,从肝论治。现代医学强调FD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对症治疗联合抗焦虑抑郁药以及心理干预是治疗FD的重要方法。由此可见,中、西医对FD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思路高度相似。故作者从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研究等方面对FD从肝论治进行探讨,为从肝论治FD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Acupuncture has been used to treat GI symptoms by altering acid secretion, GI motility, and visceral pain.However,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remains unclarified.In this study, effects of acupuncture on the brain in 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FD) are investigated by fMRI.Methods: Eight FD patients were recruited according to the Rome III criteria, with 8 healthy volunteers as control.The resting fMRI was conducted in patients as well as the healthy subjects before and after one-month acupuncture.Meanwhile, the Symptom Index of Dyspepsia was scored, and the gastric motility barium meal dynamic radiography was monitored in one-minute video,and the serum gastrin(GS) was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All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with SPSS 18.0.For resting fMRI data, the degree of local connectivity(LC) at each voxel of the brain and th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 maps based on a set of seeds were computed, then the comparison between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was conducted, the regions showing patient/control difference were then masked with the regions showing changes before/after treatment.Results: LC and FC were reduced in FD patients, and were improved after acupuncture individually.The score of Symptom Index of Dyspepsia in F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healthy subjects before treatment, while it was decreased after acupuncture.The imaging indices of gastric motility and GAS were close to the normal level after acupuncture, including the height of gastric retention liquid, the width of midgastric transverse band, the frequency of peristole and the time of peristole.Conclusion: Acupuncture improved the brain network of FD involving the attention, emotion, cognition, control and default networks.I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cupuncture effects for relieving clinical symptoms, enhancing gastric motility and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gastrin.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生理病理机制复杂的,由多因素导致的,以多种胃脘部不适症状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症候群。目前主要认为与胃肠道内脏敏感性增加、炎症反应、胃动力异常、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紊乱、脑-肠轴双向作用、脑肠肽(包括神经肽和受体等)功能失调、精神心理因素等因素有关。西医治疗FD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疗效参差不齐且常有毒副不良反应。经由长期的中医工作者的临床实践总结,推拿治疗具有显著的优势,可以明显提高小儿的脾胃功能,改善小儿体质,相对西医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特点,相对中医其他疗法又更易被患儿接受。然而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就近几年来各研究者对推拿治疗FD的作用机制所做的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氟西汀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将门诊160例FD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两组,甲组80例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乙组80例予以马来酸曲美汀与氟西汀联合治疗,治疗时间均为8周,以自制FD症状评定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甲、乙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2.5%(50例),91.25%(73例),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氟西汀与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使用可显著提高治疗FD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子钰  刘素香  陈常青 《中草药》2017,48(4):803-807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之一,该病发病率高,并有逐年增加趋势,已经成为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重要疾病,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治疗小儿FD主要采取对症治疗,但目前尚未得到满意的疗效,且有诸多的毒副作用,长期服用化学药,会产生一定不良反应。中药治疗FD疗效确切,且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机体状态,同时副作用也较少,在治疗该病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对中药单体、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中西医结合治疗FD进行综述,并分析探讨治疗小儿FD的中药开发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小川  余杨桂 《中医药学刊》2010,(10):2160-2161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及疗效标准及中医治疗方法及实验研究中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