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补脾益肠丸组单纯采用补脾益肠丸治疗,培菲康组单纯采用培菲康治疗,联合组采用补脾益肠丸、培菲康联合用药治疗。治疗2周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第2周末,3组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不尽感4项症状的相应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治疗后4项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补脾益肠丸组和培菲康组(P〈0.05),补脾益肠丸组4项症状积分和培菲康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补脾益肠丸组和培菲康组(P〈0.05),补脾益肠丸组总有效率与培菲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培菲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郭雅明  张小钦 《光明中医》2011,26(5):961-962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配合解郁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补脾益肠丸配合解郁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5例作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66例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脾益肠丸配合解郁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补脾益肠丸不同剂量对小鼠腹泻模型及母子分离法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的影响,评价补脾益肠丸防治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方法:①分别采用番泻叶和蓖麻油引起的小鼠腹泻模型,观察补脾益肠丸的止泻作用。②采用母子分离法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观测补脾益肠丸对该模型大鼠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结果:①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2h番泻叶引起的腹泻次数;补脾益肠丸中、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给药后各个时点(2h、4h、6h)蓖麻油引起的腹泻次数。②补脾益肠丸对模型大鼠血清中MTL和VIP含量无明显作用;补脾益肠丸小、大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肠黏膜MTL含量,增高VIP含量,中剂量可显著增高肠黏膜VIP含量。结论:补脾益肠丸能抑制小鼠腹泻,且可对抗母子分离模型大鼠肠黏膜中紊乱的相关递质或激素水平,从而改善腹泻型IBS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何江进 《新中医》2017,49(6):44-46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口服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观察组50例则以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定症状体征积分与检测胃肠激素胃肠肽(VIP)、酪神经肽(NPY)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腹泻次数、腹痛、大便性状3项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3项积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VI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NPY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NP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胃肠激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法治疗组19例,对照组20例,治疗纽选取背俞穴(双)肝、脾、胃、肾、三焦、大肠俞留针1Omin,后仰卧住选募穴中脘、天枢及远道穴足三里留针30min,对照组选取中脘、天枢、足三里留针30min,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无效2例,有效2例,显效6例,痊愈9例,总有效率89,5%,对照组无效8例,有效3例,显效5例,痊愈4例,总有效率60.O%,两组间P〈O.05有显著性差异,俞募配穴法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俞募配穴法较单独以募穴为主的选穴方法更能提高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症的疗效,证实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变化都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杨磊  赵雅芳  李滢  孙洁  杨帅  陈磊  任晓暄  张露芬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35-1237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中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部分机制。方法:选取VISTAR幼鼠为研究对象制备肠易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天枢组和足三里组从第6周采用自制布袋束缚及电针处理,隔日1次,共7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治疗结束后,麻醉状态下采用腹主动脉取血5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离心,取上清液置于-20℃冰箱内冻存待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的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VIP、ET含量升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果显示,肠易激综合症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水平异常,进而引起三者之间的比值失调,可能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而针刺可以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紊乱状态进而达到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且足三里、天枢穴的调节作用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7.
通腑宁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115例 ,总有效率为 89 5 7% ,与补脾益肠丸对照组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说明通腑宁颗粒在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方面较补脾益肠丸有一定优势。通过临床研究进一步探讨通腑宁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脾益肠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45%,对照组为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腹痛、腹胀、腹泻、排便不尽感4项主要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和西药组,每组各60例。温针灸组主穴取天枢、足三里、三阴交,采用温针灸,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6 d间断1 d,连续治疗4周;西药组给予口服盐酸洛哌丁胺胶囊2 mg,3次/d,连续治疗4周。两组进行疗效比较,随访6个月后统计复发率。结果:温针灸组总有效率为86.7%(52/6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1.7%(43/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温针灸组复发率为21.4%(6/28),西药组复发率为54.5%(1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复发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刘启兵  吕志勇 《新中医》2018,50(11):91-93
目的:观察补脾益肠丸联合整肠生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单独给予整肠生胶囊治疗,观察组在整肠生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脾益肠丸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总有效率6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腹痛、腹部不适、大便性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3项症状积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血浆VIP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血浆VIP水平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补脾益肠丸联合整肠生胶囊治疗腹泻型IBS效果显著,能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VI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