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法治疗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疗效。方法:将80例疲乏程度为2级或以上的Ⅲ、Ⅳ期结直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给予复方氨基酸18AA(250mL)、中长链脂肪乳(250mL)静脉滴注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加味沙参麦冬汤及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BFI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5.0%(P0.01)。结论:益气养阴法可有效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河北中医》2021,43(6)
目的观察肺瘤消积方对痰瘀互结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因性疲乏(CRF)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0例痰瘀互结型NSCLC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并给予对症处理,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肺瘤消积方口服。2组均治疗4个化疗周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Karnofsky评分(KPS)、简易疲乏量表(BFI)评分,并统计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00%(43/5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0%(34/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KPS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05),对照组BFI评分升高(P 0.05),且治疗后治疗组KPS高于对照组(P 0.05),BF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治疗后BFI评分升高,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肺瘤消积方对痰瘀互结型NSCLC患者CRF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同时对化疗起到辅助作用,改善患者的KPS评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加味四君子方治疗化疗后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根据病情需要采用规范的化疗方案化疗,对照组化疗,无口服中药,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第3天开始口服加味四君子汤,1剂/d,口服14 d。采用Piper疲乏量表、中医症状评分表、生活质量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疲乏情况并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生化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癌性疲乏在化疗后1周升高后在化疗后2周回落,其中观察组回落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化疗后1周及化疗后2周观察组Piper疲乏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周,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中医症状评分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6.6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NF-α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IL-6明显升高(P0.05)。结论加味四君子汤能明显减轻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疲乏,改善患者化疗后疲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依循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6例。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医症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针灸联合中医推拿综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效果确切,中医症候评分与VAS评分能够显著降低,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湿热蕴结型大肠癌( CRC)术后患者的舌象变化与中医症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00例湿热蕴结型CR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2例应用肠益方加减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平消胶囊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采用ZBOX-Ⅰ型中医舌脉象数字化采集分析系统采集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并由计算机软件对舌象参数进行自动分析;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进行评分;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的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治疗前后舌象苔质参数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湿热夹瘀证治疗后胖瘦指数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胖瘦指数由治疗前的瘦舌转变为治疗后的正常舌;对照组治疗后齿痕指数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降低。治疗组湿热兼虚证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单项症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黏液便、肛门灼热、口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这5项中医症候评分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湿热夹瘀证治疗后面色萎黄这1项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湿热兼虚证治疗后腹部疼痛、腹痛固定、面色萎黄这3项中医症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舌象参数及中医单项症候评分进行Pearson简单相关系数的相关性分析,舌象胖瘦指数与黏液便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162,且呈负相关(P<0.05)。结论肠益方能改善湿热夹瘀证CRC术后患者舌象的胖瘦程度;改善湿热蕴结型CRC术后患者的中医症候,且疗效优于对照组;湿热蕴结型CRC术后患者舌象参数与中医症候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季尹霞  孙波  施适  钱雪芹 《四川中医》2023,(10):188-190
目的:观察原络配穴揿针埋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治疗胃肠道肿瘤癌因性疲乏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胃肠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患者(2020年1月~2022年3月收治)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进行本次研究,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化疗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原络配穴揿针埋针疗法及温和灸治疗,数据观察: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简易疲乏量表(BFI)及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分变化、中医症状总积分变化变化、KPS提升率、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85.00%vs9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BFI评分与CF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等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BFI评分及CF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等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治疗后BFI评分及CFS评分、中医症状总积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KPS提升率(88.33%)高于对照组(71.67%)(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原络配穴揿针埋针疗法结合温和灸治疗胃肠道肿瘤癌因性疲乏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扶正解毒方联合针刺治疗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疗效及对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50例则在此基础上加用扶正解毒方合针刺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气虚血瘀症候评分变化情况,检测2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2组治疗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各项评分、QLQ-C30中疲乏评分、气虚血瘀症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QLQ-C30中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T细胞亚群中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CD3+、CD4+、NK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各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扶正解毒方联合针刺用于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可有效缓解癌因性疲乏,减轻相关中医证候,改善生存质量,并有助于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健脾法配合FOLFOX化疗方案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癌因性疲乏、Th1/Th2免疫应答平衡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影响。方法将84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FOLFOX方案化疗和西药保肝、止吐、升白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健脾方药内服。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个周期、6个周期后,采用简明疲乏量表(BFI)评价2组癌因性疲乏情况,检测2组外周血Th1细胞因子IL-2、IFN-γ水平和Th2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根据奥沙利铂Levi专用感觉神经分级标准判定周围神经病变级别。结果治疗3个周期、6个周期后,观察组BF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治疗3个周期后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6个周期后IL-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IL-4和TNF-α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3个周期和6个周期后IL-2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P均<0.05),IL-4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同时间点对照组(P均<0.05),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健脾法可以有效减轻结肠癌患者术后接受FOLFOX化疗方案引起的癌因性疲乏和周围神经病变,可能与其维持机体Th1/Th2免疫应答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左归丸和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门诊招募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左归丸和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片和阿法骨化醇片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比治疗前显著改善,均取到一定的疗效,中医症候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左归丸和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针灸治疗骨质疏松症为临床一有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芪术穴贴对肺癌化疗患者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疲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化疗方案(3周方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芪术穴贴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周。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化疗前、化疗1周、化疗2周及化疗3周BFI评分、QLQ-C30评分、KPS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免疫功能指标变化,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4.44%)高于对照组(42.22%)(P0.05);治疗组化疗1周、2周及3周BFI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1周、2周及3周QLQ-C30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1周、2周及3周KPS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1周、2周及3周气短、乏力、神疲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化疗1周、2周及3周CD3+、CD4+、CD4+/CD8+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异常、白细胞下降及血小板下降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术穴贴对肺癌化疗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且可改善患者疲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确立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治疗地位。方法:对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病例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各30例),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睡眠率、中医症状疗效指数进行疗效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均能有效降低评分(PSQI总分及各项目P〈0.01或P〈0.05);治疗后埋线组在改善患者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日间功能优于针刺组(P〈0.01),其余五项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有效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但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优于针刺组(P〈0.01);通过疗效指数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显效率则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埋线组更能取得明显疗效。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优于单纯针刺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治疗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恢复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加用热砭锥手法治疗,10天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使用House-Brackmann量表及日本神经研究会提议的“40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麻痹程度进行判定评分。结果:2个疗程后,对照组愈显率为86.7%,治疗组愈显率为9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40分法”的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 P<0.05);第1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4个项目分值差高于对照组(P<0.05),余各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针刺治疗比较,针刺配合热砭锥疗法对恢复期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治愈率更高,对临床症状特别是吹哨、蹙额、示齿、口呈一字等,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背俞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百会、印堂、神门等穴治疗。观察疲劳整体症状量表、疼痛量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疲劳整体症状量表评分和疼痛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9%)(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躯体症状、抑郁、焦虑因子评分及总评分较治疗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躯体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其引起的心理问题,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壮医药线点灸配合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筛选优化治疗方案。方法:以符合诊断标准的PHN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每组观察40例,总样本量为120例,试验周期为4个月,其中治疗4周,随访3个月。结果:药线点灸组、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和药物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50%、87.50%、55.00%。结论:药线点灸合电针围刺组的疗效显著,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尿毒净液与肾康注射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2例CR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尿毒净液治疗,观察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62%和80.77%(χ^2=10.50,P〉0.05)。治疗后2组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相似(P〉0.05),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尿毒净液治疗CRF的临床疗效与肾康注射液相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癌因性疲乏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外加参麦注射液。记录Piper疲乏量表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检查生化指标。结果:实验组疲乏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含量低于对照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能降低癌症患者的疲乏程度和中医证候积分,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肺解毒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化疗组、中西医结合组,中医组治以益肺解毒方,化疗组治以第三代细胞毒药物单药(吉西他滨或长春瑞滨或多西他赛)化疗。治疗时间为2个周期,以ECOG行为状态评分和EORTCQLQC-30量表为工具评价益肺解毒方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中西组治化疗的同时加用中药。结果:中医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疲倦、疼痛、呼吸困难、食欲丧失、大便异常等指标计分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总健康状况计分提高,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P<0.05);行为状态评分有效率为85.71%;化疗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各维度以及疲倦、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大便异常、经济负担等状况的计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或P<0.01),行为状态评分有效率为65.00%。中西医组治疗后情绪功能明显下降(P<0.01),疲倦、恶心呕吐、经济负担的计分明显上升(P>0.05).且情绪功能积分下降与化疗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化疗组组、中西医组治疗后恶心呕吐分均提高,治疗前后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组与中医组比较在社会功能、疲倦、恶心呕吐、大便异常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益肺解毒方能改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睡眠及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SPIEGEL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配合针刺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症状,进而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可作为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失眠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针刺强度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弱刺激组、中刺激组和强刺激组各40例,分别在足三里、中脘、内关三穴进行不同针刺强度的治疗,治疗4周。结果:强刺激组总有效率为70.00%(95%CI=55.80%~84.20%);中刺激组总有效率90.00%(95%CI=75.98%~97.18%);弱刺激组为52.50%(95%CI=37.02%~67.48%);3组综合疗效比较(χ2=11.766 2,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R2-R3|=0.221 30.160 2,P0.05);总体症状积分参数比较,B组优于C组(P0.01);主症状积分参数比较,B组优于A组、C组(P0.01);胃动素参数比较,B组优于A组、C组(P0.01)。结论:中等刺激强度优于强刺激组的证据尚不够充分,而优于弱刺激的证据明显,其收益为OR=0.12(95%CI=0.04~0.41),NNT=3(95%CI=1.74~5.66)。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百忧解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百忧解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