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刺肝胆募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确定更佳处方和留针时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4例患者随机分为期门组、期门配日月组,每组12人,每次留针60 min,并在B超下观察胆囊运动情况。结果:两组穴位均能促进炎性低张力胆囊的舒缩运动,期门配日月组胆囊舒缩幅度更明显。结论:针刺期门穴、日月穴治疗慢性胆囊炎(低张力型)留针时间以40-50 min,每天针刺2次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针刺期门与期门配阳陵泉穴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两组穴位(期门和期门配阳陵泉)的针刺,并通过B超下监测针刺后胆囊体积的变化,描记出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针刺两穴位组20 min之后,胆囊均出现明显的舒缩性变化。两组间时间效应与交互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留针时间以50 min为宜,并且期门与阳陵泉穴在调节胆囊动力方面有一定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阳陵泉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高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 :B超测定针刺前即时及进针后5,10,20,30,40,50,60 min的胆囊体积、收缩率,描记针刺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 :进针后的最初40 min内胆囊有1次明显的舒张-收缩运动,舒张运动在20 min达到极值。结论:针刺阳陵泉修复高张力胆囊动力学的最佳留针时间以40 min为佳,以每天治疗2次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B超测定电针前即时及电针60min内第5min、10min、20rain、30min、40min、50min、60min的量胆囊体积,描记电针对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电针的最初20min内胆囊体积呈舒张性变化,在随后的20min内又有一次较明显的舒缩运动。结论:电针阳陵泉修复低张力胆囊动力学的最佳留针时间以40min左右为佳,以每天治疗2次为宜。  相似文献   

5.
陈少宗  葛雪  杜帅 《上海针灸杂志》2013,(12):1025-1026
目的观察电针阳陵泉、胆囊穴对慢性胆囊炎患者低张力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 B超测定电针前即时及电针60 min内第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的胆囊体积,描记电针对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电针的最初20 min内胆囊体积呈舒张性变化,在随后的20 min内又有一次较明显的舒缩运动。结论电针阳陵泉、胆囊穴修复低张力胆囊动力学的最佳留针时间以40 min左右为佳,以每天治疗2次为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电针阳陵泉、阳陵泉配胆囊穴对慢性炎性低张力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方法:B超测定电针前即时及电针60 min内第5 min、10 min、20 min、30 min、40 min、50 min、60 min的胆囊体积,描记电针对胆囊动力学影响的时效规律曲线。结果:两组穴位均表现为电针的最初20 min内胆囊体积呈舒张性变化,在随后的20 min内又有1次较明显的舒缩运动,时间效应明显( P<0.05),但交互作用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远端穴治疗慢性胆囊炎时,留针时间以40 min为宜,治疗频次以每天2次为宜,阳陵泉穴与胆囊穴不宜同时取用。  相似文献   

7.
手针与电针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针与电针对炎性低张力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确定更佳处方和留针时间提供参考。方法:26例患者随机分为手针组、电针组,每组13例,每次留针60 min,并在B超下观察胆囊运动情况。结果:两种刺激方法均能促进炎性低张力胆囊的舒缩运动,电针组胆囊舒缩运动更明显,持续时间更长。结论:手针以留针30 min为宜,电针以留针50 min为宜,每天针刺2次,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郭振丽  徐庆会  陈少宗 《中医杂志》2011,(20):1755-1758
目的观察留针时间长短对慢性炎性胆囊运动的影响规律,为确定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2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0min组和60min组各11例,两组均针刺双耳胰胆穴,分别以中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行针30s后留针,留针期间每隔10min用同等强度刺激手法捻转行针,每侧穴位30s,两组分别留针30min、60min。分别记录针刺前5min,针刺后10、20、30、40、50、60min时胆囊容积的大小及胆囊收缩率。结果 30min组在针刺后20min时,胆囊容积与针刺前5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min组在针刺20、40、50min时胆囊容积与针刺前5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针刺前30min胆囊容积减值幅度变化基本一致,均在针刺后20min时达到收缩的峰值,针刺后30min胆囊容积减值幅度60min组强于30min组,并于留针40min后维持一种稳定的张力状态。两组间不同时间点胆囊容积及胆囊收缩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耳廓胰胆穴能够明显促进慢性炎性胆囊的张力性舒缩运动,其最佳留针时间为40min,针刺频次以每天2次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天枢""期门""阳陵泉"对豚鼠胆囊压力、oddi括约肌肌电及胆汁流量的影响,探讨针刺"阳陵泉"穴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是否优于其他穴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豚鼠15只,雌雄不限,分成"天枢""期门""阳陵泉"组,实验采用oddi括约肌双钩金属电极埋植测肌电场电位与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测压,对麻醉豚鼠行在体记录oddi括约肌肌电活动及胆囊内压力变化,并记录干预前后胆汁流量情况,针刺激频率为60r/min,刺激穴位为:单侧"期门""天枢""阳陵泉",每次刺激1 min,选取连续刺激5次的数据用来分析。结果:针刺"天枢""期门"穴,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均P0.05),胆囊压力幅值无明显变化(P0.05);针刺"阳陵泉",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针刺"阳陵泉"1 min,胆汁流量有显著性升高(P0.001),针刺"天枢"或"期门"1 min,胆汁流量略有升高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豚鼠"期门""天枢"能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减少进入十二指肠的胆汁流量,而针刺"阳陵泉"能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发放,促进豚鼠胆汁流量的增加;2)"阳陵泉"的效果要明显于其他穴位,由于"阳陵泉"为本经穴位,因此在本研究中存在明显的循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耳迷走神经分布密集区)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针刺不同穴位调节肝外胆道系统运动功能的效应。方法:选用成年豚鼠20只,雌雄不限,每组10只,分成两组分别进行Oddi括约肌的肌电与胆囊压力检测。本实验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观察针刺前后Oddi括约肌肌电与胆囊压力变化,Oddi括约肌的肌电检测采用双钩电极埋植技术,胆囊压力检测采用胆囊内置小型人工球囊技术。豚鼠麻醉后,分别记录正常豚鼠的胆囊压力变化和Oddi括约肌的肌电频率与幅值,待豚鼠状态稳定以后,针刺“期门”、“天枢”、“阳陵泉”与耳部“胰胆”穴1 min,观察针刺上述穴位对豚鼠胆囊压力和Oddi括约肌肌电的影响。结果:针刺“期门”、“天枢”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增多(频率:P<0.01,幅值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下降(P<0.05);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后,Oddi括约肌肌电频率和幅值与针刺前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胆囊压力幅值明显上升(P<0.01)。结论:针刺“期门”、“天枢”穴能够明显抑制胆囊的运动、促进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针刺耳部“胰胆”和“阳陵泉”穴能够显著促进胆囊的收缩运动、抑制Oddi括约肌的肌电释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肩井穴与非经非穴对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探讨肩井-胆囊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将6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肩井组和非穴组,每组30例。肩井组针刺右侧肩井穴,非穴组针刺第6与第7颈椎棘突间右侧旁开2寸处,均留针30min。分别于针刺前、针刺15min时及出针30min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胆囊的长径、宽径、厚度,计算胆囊容积,并分别评价两组治疗后肩背及右上腹疼痛、胃胀恶心变化情况。结果:肩井组疼痛缓解率优于非穴组(P<0.05);非穴组患者胃胀或恶心等症状缓解率与肩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非穴组患者胆囊扩大的未见明显缩小,胆囊缩小变形的未见明显扩大(均P>0.05);肩井组患者胆囊扩大的均有缩小,胆囊缩小的均有扩大(均P<0.01)。两组胆囊缩小患者胆囊容积针刺后比较,肩井组明显大于非穴组(P<0.01);两组胆囊扩大患者针刺后胆囊容积比较,肩井组明显小于非穴组(P<0.01)。结论:肩井穴能双向良性调节胆囊炎患者胆囊收缩功能,明显缓解胆绞痛及其所引起的肩背部牵涉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头针透刺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Caspase-3的动态调控,探讨针刺对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8只,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针刺组,制备ICH大鼠模型,另设6只大鼠作空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模型组和针刺组不同时间点Caspase-3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血肿周围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各时间点表达均显著下调。结论:针刺抑制Caspase-3表达,在干预脑出血神经细胞凋亡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超声观察前列腺增生性尿潴留针刺前后膀胱残余尿量的变化,评价穴位针刺的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75例患者,超声测量针刺前后前列腺大小、膀胱残余尿量,加以分析对比。结果:穴位针刺一个疗程后,无残余尿者57人。残余尿量减少50%以上者10人。残余尿量减少50%以下者6人。尿量无明显变化者2人。结论:经超声观察对比,穴位针刺疗法近期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安全可靠,是非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性尿潴留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0 min内不同留针时间对胆囊运动影响的时效规律,为临床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最佳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提供参考。方法:将1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两组,记录B超下两组中不同时间点的胆囊容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30 min时两组胆囊容积均达到最小值,并与针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针30 min组在50 min时达到半衰期,而留针60 min组在检测结束后尚未进入半衰期状态。结论:针刺阳陵泉穴能够明显促进慢性炎性胆囊的张力性舒缩运动,最佳留针时间以30 min为宜;对于慢性胆囊炎的针刺治疗,以每天针刺2次,饭前为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急救心肺脑复苏治疗仪对脑复苏的效果。方法将心脏骤停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复苏组与针灸仪组,均予常规心肺脑复苏,针灸仪组加用针灸急救心肺脑复苏治疗仪治疗。结果针灸仪组对复苏后30min、7d、17d相关指标评定,明显优于常规复苏组。结论在传统心肺脑复苏基础上加针灸急救心肺脑复苏治疗仪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脑复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对糖尿病性膀胱(DCP)的疗效。方法:100例DC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予针灸治疗,1次/d,对照组47例予甲钴胺片500μg,口服,3次/d,共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表现、膀胱残余尿量。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对DCP治疗有效,疗效优于甲钴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