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脏病治腑     
一、脏腑气相通虽然内脏有脏腑之分,但是脏腑的功能并不是孤立的。《素问·五脏别论》指出:脏是“藏精气而不泻”,腑是“传化物而不藏”也就是说五脏是贮藏精气的。但是,五脏之“气”的作用必然要和六腑发生密切联系,这样才能体现脏和腑的综合功能。它们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着特殊相合关系。这种关系是根据阴阳相合的道理,以五脏为阴,六腑为阳,一阴一阳的相互表里配合的观点来说明的。经络为脏腑相互联络的通路,人体的十二经脉各配合了一个脏器,在相互联系中,阴阳表里,相输应,使脏之气行于腑,腑之  相似文献   

2.
伤寒两感论     
《素问·热论》太少两感的病因是外感寒邪,其病位在相互表里阴阳两经的经脉及所属脏腑,病机为外寒侵袭客表,经脉营卫不行,气血运行不畅,入里则五脏损伤,六腑不通;证候表现为两经症状同时出现;预后不良。《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非太阳少阴两感,乃少阴表寒证。  相似文献   

3.
1 概说 1.1 太阳的生理太阳包括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与手少阴心、足少阴肾相表里.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外侧,循臂至肩,下行络心属小肠.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络脑,下项,挟脊抵腰,络肾属膀胱.小肠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膀胱主藏津液,化气行水.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五脏六腑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通过经络相互联系,构成了脏腑间的表里关系,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互相影响,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早在内经时代,《灵枢.本输》就提出"心合小肠"之说,心和小肠相互影响,其间有经络相通,即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现代医学证明:半结扎小肠可引起心脏病理学变化从而影响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脏腑相表里的经络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宗元 《四川中医》2005,23(10):3-4
根据《内经》有关论述,提出中医基础理论中关于脏腑相表里的结构基础,系基于相表里的脏腑之间存在五种方式的经络联系:(1)经脉相互属络;(2)络脉加强相互体表联系;(3)经别加强相互体内联系;(4)六合关系;(5)循环路径上表里相贯。因此构成特定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从而决定了一脏一腑相表里这种特定生理配合关系。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实质,是建立在经络脏腑及其气化的基础上的。这里分别从其经络、脏腑、气化三者略加讨论。一、三阳三阴的经络问题从《伤寒论》中的经络病象如太阳病的项背腰强痛、阳明病的面赤面垢口不仁、少阳病的目眩耳聋胸胁满痛、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咽干舌燥和厥阴病的巅顶头痛  相似文献   

7.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乃治疗太阳、少阴两感证的方剂,原书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因太阳、少阴两感证的基本病机为心肾阳虚、复感寒邪,表里同病,  相似文献   

8.
少阴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苏州中医院针灸科欧阳八四少阴生理:少阴包括手少阴心和足少阴肾。心藏神主血脉,为君主之官,对人体生理活动起着统领作用,其性属火,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肾藏精主水,其性属水,内寓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与足太阳膀...  相似文献   

9.
贾耿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729-1729
《内经》提出六经之说 ,其中阴阳盛微各有其数 ,若以爻性来表示 ,则太阳为  (三阳 )、阳明为  (二阳 )、少阳为  (一阳 ) ,太阴为  (三阴 )、少阴为  (二阴 )、厥阴为  (一阴 ) ,从三而一是按阴阳盛微列序。《内经》又将太阳与少阴相表里、阳明与太阴相表里、少阳与厥阴相表里。表里即阴阳 ,是一对统一着的矛盾 ,应具有阴阳相互对立和相对平衡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0.
庞朝善  庞润晖 《河北中医》2002,24(12):939-940
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内连脏腑 ,外络体表 ,无处不在 ,如环无端。经络在眼部的分布致密 ,纵横交错 ,连成网络。人体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任、督、阳跷、阴跷、阳维脉以及十二经筋 ,直接或间接与眼相互沟通 ,相互离合。经络脉道的通畅 ,保证了精气的运输供给 ,使眼睛不断获得濡养 ,精明功能得以发挥。《原机启微》根据经络在眼部的走行分布、起合处所以及翳障的生成部位判断受邪经 ,“翳凡自内眦而出 ,为手太阳、足太阳受邪 ,治在小肠膀胱经 ;自锐眦客主人而入者 ,为足少阳、手少阳、手太阳受邪 ,治在胆与三焦小肠经 ;自目系而下者 ,为足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