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试论中医运气学说在毛发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气学说形成于战国时期,主要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原则都作了系统的论述.运气学说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2.
刘派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2):1192-1194
五运六气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构建了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基础结构。五运六气理论认为人体气机变化受自然界气化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五运六气关系密切。现从以下3个方面论述运气学说构建的病因病机理论框架,一是病因归于五运六气,"气动"产生病邪,导致发病;二是病机以"病机十九条"为基础,分析病机应"审察病机,求属气宜";三是五运六气合参构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核心。认为运气病机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础,掌握运气病机理论对中医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孟庆云 《北京中医》2009,(12):937-940
运气学说是古人探讨自然变化的周期性规律的一门学问。五运六气之语最早见于《周礼》,在其流传中形成了推算派、推理派和江湖派等。五运六气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有启奥升堂之功,其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建立了五运主病和六气为病的流行病学纲领,提出了气化学说的理论纲领和五运六气的用药规律与气化药理学,具论病机并抉发为病机学说,并在预测病害因素指导下为中医养生理论之龟镜。  相似文献   

4.
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六气属性,标本中气从化,神机气立,根结之穴,药物性味,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脏气法时,气动于中、象形于外,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载体。认为气化论是运气学说所阐述的核心,影响和促进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运气学说是中医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以天干地支为符号,其基本内容是探讨气候与物候、气候与人体病候之间的相互关系。2002年-2003年间发生的SARS清楚地显示了五运六气对疫病的影响,显示了五运六气在推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治疗中的意义。文章从运气学说的角度阐述了对SARS发病的看法,又透过SAILS看五运六气与病毒性肝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和人体影响的一门学科。《素问·六节藏象论》又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可见古人对运气理论的重视。运气学说的临床应用运气学说多年来一直被农业广泛应用,古代医家也十分重视运气学说。《素问·举痛论》:“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因有验于人,才与中医学密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7.
龙砂医家吴达熟谙运气学说撰《医学求是》,认为"证之变化,随岁时而转旋",主张"因病以测岁气,非执岁气以求病",灵活运用运气理论预测疫病发生、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并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其运气学说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经验对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黄帝内经》的记载、论述,对运气学说的本源进行了引证、分析,从而得出中医学理论源于周而复始的天体运行的结论,进而推测运气属性是如何经由大量的观测、记录和统计被归纳而出。运气学说藉以“取象比类”的思想为核心,以运气属性总领归纳临床证候群,更与圆运动理论的升降理论模型相结合,以此指导临床辨病、辨证与治疗。本文同时归纳了运气学说在临床应用上的优势以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正>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研究自然界气候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对生物体,尤其是对人体生理、发病等影响的学说。几千年来,众多医家在运气学说的指导下,在临床上验证了运气学说的合理性和科学性。1运气学说的指导思想1.1"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运气学说产生的基础思想是"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通过自然之"气"的变化运动来影响人体,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所  相似文献   

10.
覃骊兰 《新中医》2011,(10):3-4
通过对气药与血药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探索,认为气药与血药配伍法则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特色配伍方法,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气血生理病理关系理论,并具有独特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平衡协调的作用,这为临床上运用该方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病、复杂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图桩记忆术对经络腧穴名称和定位记忆的影响,对比分析图桩记忆术与传统记忆方法的记忆效率差异。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被试学生随机分为图桩记忆组30例、歌诀记忆组30例和机械记忆组30例。进行3次实验,分别运用各组的记忆方法记忆十四经的腧穴名称和定位,对比分析3组的记忆保持量和遗忘率,并且调查3组的记忆感受。结果除手太阴肺经腧穴名称,图桩记忆组的腧穴名称和定位记忆保持量均显著高于歌诀记忆组和机械记忆组(P<0.01);图桩记忆组的腧穴名称记忆遗忘率均显著低于歌诀记忆组和机械记忆组(P<0.01);图桩记忆术在记忆感受调查中得到较好的评价。结论图桩记忆术对于腧穴名称和定位的记忆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向学生们推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颈椎病治疗的文章虽频见于各个医学刊物上,但对其病机的探讨却略显欠缺。笔者详读《黄帝内经》并结合自己的诊疗经验,根据其中的营卫理论对当今社会颈椎病的病机与治疗提出一些看法,认为“补营血,行卫气”在治疗颈椎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根据丹参酮ⅡA的性质,按生物药剂学系统对其进行分类,并考查了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性和渗透性的影响,为丹参酮ⅡA口服剂型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热力学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在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考查常用高分子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对丹参酮ⅡA溶解度的影响.用大鼠在体实验研究丹参酮ⅡA的小肠渗透性,考查不同类型的促进剂对丹参酮ⅡA渗透性的影响.结果 丹参酮ⅡA在水及不同pH水溶液中的溶解度较低,不同浓度的羟丙基-β-环糊精能显著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丹参酮ⅡA在大鼠小肠的渗透系数为:(0.960±0.019)×10-5 cm?1,羟丙基-β-环糊精、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去氧胆酸钠、Labrasol都能明显增加丹参酮ⅡA的渗透性,其中羟丙基-β-环糊精的促渗效果最为明显.结论 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均较差,以溶解度和渗透性为指标筛选出的高分子材料以及表面活性剂能明显改善丹参酮ⅡA的溶解性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红皮、黑皮花生茎叶水提物对小鼠镇静催眠的作用。方法:将SPF级KM种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地西泮阳性对照组,红皮花生茎叶高、中、低剂量组及黑皮花生茎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水提及超声辅助的方法充分提取两种花生茎叶的有效成分,灌胃给药7天,1次/d。观察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的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持续时间及对抗3-MP诱导惊厥程度。结果:红皮花生茎叶高、中剂量组与黑皮花生茎叶高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P0.01);红皮及黑皮花生茎叶高、中、低剂量组均能延长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致小鼠的睡眠时间(P0.01);除黑皮花生茎叶低剂量组外,其余组均能降低小鼠惊厥率(P0.05)。结论:红皮花生与黑皮花生茎叶水提物对小鼠均具有镇静催眠作用,其中红皮花生茎叶水提物的镇静催眠作用略高于黑皮花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我院实行处方点评前后门诊处方进行分析,比较合格率的变化,分析我院不合格处方存在的问题,评价其使用合理性,以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实行处方点评前、实行处方点评期间及实行处方点评后门诊西药处方,按《处方管理办法》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中规定的项目和方法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实行处方点评前处方合格率83%,实行处方点评后处方合格率96%;不合格处方数较多,占总处方数的10.44%。结论:处方点评大大提高了门诊处方合格率,医院处方在形式上已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不规范处方、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需采取相应对策以减少此类问题发生。不合格处方中存在的问题应引起医生的注意,同时临床医生与药师需共同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针灸器具的污染及几种灭菌试剂灭菌效力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秀玲  马世昌 《针刺研究》1998,23(2):153-155
本文以常规检菌方法对临床常用针灸器具进行了污染菌检测。选取几种灭菌试剂与75%酒精比较,对针具做了灭菌效力和药效持续时间的试验观察。结果表明,针具在灭菌前细菌和霉菌的污染情况明显可见。几种灭菌试剂在灭菌效力及药效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优于75%酒精。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推拿牵引的作用与外周5-HT、5-HIAA 和 Trp 含量变化的关系,观察了首次推拿牵引前后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中5-HT、5-HIAA 和 Trp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首次推拿牵引疗法之后,血浆中5-HT、5-HIAA 和 Trp 的含量呈现非常显著地下降,血浆中5-HT 和 TrP 下降的程度与推拿牵引的疗效有关。提示,外周5-HT 和 Trp 可能是参与镇痛调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宋本《伤寒论》1 0卷2 2篇中有1 8篇的正文之前,都有一个篇幅或短或长的小目录,由于它与书前司记卷次及每卷所辖内容的总目录性质不同,故此称之为“小目”或“子目”。前人已有关于伤寒子目的论述,只是没有给它一个明确的名称。例如:元·王履《医经溯洄集·伤寒三百九十七法辨》一文中说:“其六经篇、霍乱篇、阴阳易差后劳复篇中,有方治诸条,以数为计,又重载于各篇之前。”[1] 所谓“又重载于各篇之前”、“以数为计”的“有方治诸条”即本文所要讨论的“子目”。据笔者统计,宋本《伤寒论》之子目总凡386条,约合1 0 665字(计序号,不计小注)…  相似文献   

19.
王见宾  黄静  张毅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0):670-671
本文探讨结节性红斑宏观和微观辨证论治规律,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将其分为血热偏盛、湿热下注、寒湿凝聚和痰瘀互结证,分别给予通络方、凉血五根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及阳和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并提出活血化瘀通络治法应贯穿于本病治疗始终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温度及pH值对赤芍总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温度、pH值对赤苷总苷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不同的温度及pH值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赤芍总苷中芍药苷的含量变化。结果芍药苷在高于60℃的条件下不稳定。结论赤芍总苷水溶液在高温条件下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