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由《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门课程组成,旨在阐明和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指导临床各科的辨证施治。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既有鲜明的理论性,又有中医临床的实践特色,是沟通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和基石。由于该学科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2.
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中医药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基础学科,是学好中医药学各门学科的基础。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和入门学科,《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要全面介绍中医药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反映中医药学的特点,因而涉及范围较广,名词术语较多,知识结构较为独特,逻辑思维方法独具特色,为高等中医药远程教育的初学者学好这门基础课带来了一定困难。为学好中医药基本知识,为将来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张晓艳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11):1046-1047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三门课程,作为连接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其不仅担负着传承中医经典、培养中医辨证思维型人才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推动学科发展的重任,而高素质的专业师资则是实现此重任的前提。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学科发展的前提和原动力。然而师资队伍建设又是一项系统长期的工程。文章从统一认识,加强师资培训,注重青年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自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合并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之后,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即成为中医学下属的二级学科,近几年,中医药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不少相关论文,对这一学科的性质、地位、研究方向、教学改革、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世纪之初呈现出一个较新的面貌。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各门学科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内容既要继承前人的经验又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文明 ,发展自己 ,更重要的是它应做为一块肥沃的土壤 ,其它各科从此汲取养分而使中医事业具有发展的后劲。笔者不揣浅陋 ,就《中医基础理论》教材的编写 ,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路 ,供编者参考。1 教材改革方向体现中医特色 中医特色是什么 ?中医特色 ,应该是哲学与医学的有机结合 ,以往的教材中所推崇的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 :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体现了古代哲学…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高等中医教育临床基础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科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具有其合理性、地位和作用。认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核心是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方药运用规律的探索,提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发展方向是完善学科体系,重视文献资料的积累和整理,适应医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工作的改革方法。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取讨论式、案例式教学方法,加强教材建设,开展实验教学,建立学生中医思维模式。中医基础理论课堂教学改革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水平。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者的基础入门学科,对今后各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其课堂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大有裨益,应积极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一些热点问题,联系多年来在该领域的探索和思考对中医基础学科以及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定义、范畴、特点、分化等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医基础学科应具有传承和研发两个方向的任务。传承指采用当代社会和自然科学,包括医学科学所积累的知识、方法、视角对历代代表性古典医籍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概念、不同学术观点等给予深入研究,客观、准确地阐释,用现代汉语表述,古为今用;而研发指针对我国当前对难治病、不治病、常见病及生命和发病机制探索的需求,开展研发工作。在策略建议下选择正确的研究切入点,挺进到医学科学发展的前沿,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并且在研究中探索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药学》教学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和药学其它学科的桥梁。它既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是今后学习方剂学及其他临床各门专业课程的基础。笔者通过近二十年教学工作的总结,就《中药学》教与学的实践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叶振韬  李奕祺 《光明中医》2023,(8):1476-1479
象思维是中医理论中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思考方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基础理论之中。中医诊断学是研究诊法与辨证的一门学科,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学科基础,故亦离不开象思维,在诊法中多有体现。此文以中医理论的象思维为切入点,探讨其在中医诊断中的体现及运用,思考其在诊断思维中的贡献与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