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略论肺阳虚与肺阳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丽红  王宗殿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81-1282
历代中医文献中少论肺阳,目前大、中专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学教材中也缺少记述。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是客观存在的;其次论述肺阳的生理学特点。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的病理学特点;从而认为肺阳的概念有必要明确提出并予以正名,肺阳虚证及肺阳实证临床上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3.
论肺阳和肺阳虚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首先从阴阳互根互用的原理,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认为肺阳和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并分析了历代医家很少直接提及肺阳和肺阳虚的原因;其次论述了肺阳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辨证要点以及肺阳虚证的分型论治;最后认为应对肺阳和肺阳虚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讨和临床总结,而且对中医理论中其他较为模糊的理论和概念都应结合临床实践,进一步充实和完备,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对肺气虚、肺阳虚的论说较为详细,但对肺阳和肺阳虚论述较少。现代中医教材及有关专著中关于肺阳和肺阳虚这个概念也基本属于空白,但是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其实际意义。1 历代医家对肺阳、肺阳虚认识 在《素问·汤液醪醴论》中云:“五脏阳已竭也”,“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此处“五脏阳”及“五阳”都说明了肺阳的存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将“肺痿,吐涎沫而不咳”之证归为“肺中冷”,方选“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肺中冷”亦即肺中阳虚。清代医家唐  相似文献   

5.
肺气是推动和调控肺的呼吸出入和水液输布等生理功能的一类细微物质,肺气分为肺阴和肺阳两部分.肺阴主凉润、沉降;肺阳是肺气中具有温煦、宣发、推动、兴奋等作用的部分,为肺主行水提供了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肺阳以及肺阳虚证是客观存在的,然古医籍及临床较少涉及,本文试从肺阳的客观存在性,作用,被世人忽视的原因以及肺阳虚证的证治等方面,浅谈个人对于肺阳虚证的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肺痿证治渊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金亮  赵燕峰 《陕西中医》2001,22(4):220-222
目的 :探索肺痿证在祖国医学中的发展和辨证规律。方法 :从汉代《金匮要略》至隋、唐、明、清 4代医籍中总结出肺痿证在唐以前多为独立疾病论述 ,唐以后则多列入咳嗽门中。认为肺痿证的病因病机可用肺有燥热和肺气虚冷两娄型来概括。总结出临床辨证中可分为肺有燥热、肺中虚寒、肝火刑肺、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肾不纳气、大气下陷、阴阳离决等 8种证型和治疗。同时提出本病除表现在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肺系疾病中外 ,亦可表现于运动神经元病、神经系疾病及结缔组织病中。  相似文献   

8.
西医临床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尚无特效疗法,且副作用较大,祖国医学中虽无与之相对应的病名,但多归为"肺萎""肺痹"范畴。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肺纤维化疾病方面有着广阔前景,结合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分期及其与肺痹、肺萎的异同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晁恩祥教授在慢性肺系疾病的临床实践中,认为肺肾之间的病理生理基础在慢性肺系病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并提出了调补肺肾学术主张。指出肺痿乃"肺之质萎,肺之功萎",使用调补肺肾法治疗补中寓调,标本兼顾,可收到良好疗效,例举医案体现晁教授调补肺肾之临床妙用。  相似文献   

10.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是一类以弥漫性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理改变的疾病总称,其中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类慢性进展、预后差、病死率高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亦可造成肺损伤而出现肺间质纤维化的表现,症状均以咳、痰、喘等为主。现代中医学者认为肺间质纤维化当归属于中医学的肺痹、肺痿、喘证等范畴。古代文献中对肺痿的认识基于《金匮要略》,其证候特点以肺胃气阴两虚为主,亦可见肺气虚冷;肺痹则是尊崇《内经》中"五脏痹"的理论,主要证候特点为肺气闭阻;而肺间质纤维化的现代研究则表明其证候特点多以气虚为本、瘀血为标。因此,二者分别代表了肺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和(或)不同证候特点,即肺纤维化患者表现出气阴两虚、虚热灼肺或肺气虚冷的证候特点可参照肺痿论治,若表现为肺气闭阻之实证特点则当以肺痹论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对比法将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沙丁胺醇喷雾剂吸入及特布他林口服联合中药穴位敷贴(中药采用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射干等),敷贴天突、膻中、大椎、定喘等穴;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沙丁胺醇喷雾剂联合特布他林口服治疗.结果 治疗组发病次数及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 冬病夏治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作间隔及缓解症状确有疗效.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病因不外内外两端。内因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津液输布失常而生痰,伏于体内,形成"夙根",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基础;外因多为风、寒、热、燥、湿等六淫邪气入侵。外邪引动"伏痰",损伤肺气,致痰邪壅滞,气道不利,上逆而咳嗽、咳痰、喘息和胸闷、气短或呼吸困难等。中医以"治病求本"为原则,从"痰"入手,疏风化痰、清热化痰、温肺化痰、润肺化痰、燥湿化痰,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344例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医证型特点的观察分析,总结其规律及分布特点,为今后辨证及疾病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1月—201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附属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的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44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中医四诊、病程、主要临床表现、客观检查等,明确其诊断、分级及中医分型等内容。结果: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中医证型以痰热蕴肺证居多,其次为肺气虚证,多数不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10年以内,体重指数在18.5~25之间。在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中医证型以水凌心肺证居多,其次为肾阳虚证、血瘀证,均多数发生呼吸衰竭,病程多在15年以上,体重指数小于18.5。结论:重度、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其病性以痰热为标,肺气及肾阳虚为本,兼有水凌心肺证、血瘀证。其病情的轻重与病程呈正相关性,与体重指数呈负相关性。这与中医理论"久病必虚","久病及肾","久病必瘀",等相符合。在临床中,出现肾阳虚之症候,尤其是兼有水凌心肺证、血瘀证,可能是COPD患者是病情危重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中医理论的探讨,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生活质量量表,应该结合中医理论如"以肺为主,五脏相关、形神合一、内伤七情、天人相应"等学说,并参照国际生活质量量表的制作规范,将量表具体划分为: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自然环境等领域,本文希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生活质量量表的进一步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分析"冬病夏治"的理论基础及COPD的中医病机,制定COPD稳定期基本治疗原则。结果与结论:"冬病夏治"中所蕴含的"温阳驱寒"和"预防"的思想对在临床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证属阳虚阴盛者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药在这两种疾病的防治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治未病”是祖国医学中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治未病”理念不仅体现在预防疾病发生层面上,同样也体现在病中积极治疗和病后的康复过程中,这在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比如哮喘和COPD的防治过程中,体现得尤为深刻和丰富。本文从未病先防、治病于始、既病防变、瘥后调摄等多角度阐述了这两种疾病在各个阶段的防治目标、防治思路和方法,希冀有益于中医药防治支气管哮喘和COPD思路和防治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咳喘停汤加氧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喘证:痰浊阻肺型)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喘证:痰浊阻肺型)的新方药新途径。方法:将收治入院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喘证:痰浊阻肺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对症处理的基础上加用咳喘停汤加氧雾化吸入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6%(P<0.05)。结论:咳喘停汤加氧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喘证:痰浊阻肺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综述了近1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型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研究方法、证型分类、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及研究提供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9.
证、异病同治等是中医学的重要概念,底蕴深厚、临床运用广泛。哮喘、COPD、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疾病或状态临床十分常见,其发病机理及现代医学治疗等方面的共性明显,而现代医学干预能力有限。前述疾病或状态中医辨证往往同属肾虚、气虚证型,异病同证同治采用补肾益气理法方药干预,疗效较为明显,其初步机理可能是补肾益气药能够作用于这些炎症性疾病或状态的共性化病理环节,主要是HPA轴和炎性反应网络中心疗效靶位群,其中补肾药主要作用于HPA轴靶位群,而益气药主要作用于炎症反应靶位群,并能调节HPA轴功能和炎症反应之间的异常关系,且补肾药与益气药相互之间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8例。单纯应用特布他林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特布他林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对病情处于急性加重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