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周围型肺癌的影像特点,以提高早期周围型肺癌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1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与CT资料。结果: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结论:X线平片和CT检查是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主要方法,二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肺癌的数字X线成像(DR)、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54例肺癌患者,给予数字X线摄片与CT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X线检查中,显示患者存在小结节或是斑片状阴影,可详细观察肿瘤边缘特点,而在CT扫描中,可确定患者肿瘤属于毛刺征,还是分叶征,并能够详细观察患者肿瘤内部的征象: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空洞,而在CT增强扫描中,能够提高患者病灶扫描的清晰度,显示患者肿瘤病灶严重影响其邻近组织,导致胸腔积液的出现。结论:肺癌患者的病理不一,医务人员需结合患者的X线与CT影像进行诊断,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的CT图像特征,以提高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病灶以双肺上叶及右侧居多;CT表现为结节征78例,形状呈圆形、类圆形,肿块直径0.5 cm×1.0 cm~12.0 cm×7.4 cm,不规则斑片状影22例;阻塞性炎症69例;边缘毛糙,有细短毛刺43例,锯齿状34例,分叶征67例;病灶内部空泡征42例,瘤体内见坏死、液化及空洞形成13例;病灶周围存在胸膜凹陷征56例,血管集束征46例。结论周围型肺癌CT基本征象包括分叶征、毛刺征、空泡征、胸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对征象要综合分析,若诊断困难可行CT导引下穿刺活检或支气管镜肺活检或短期内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特点以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CT引导下胸部穿刺术并经细胞学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结果:CT扫描直接显示,51例周围型肺腺癌主要CT征象是分叶征,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结论:综合分析CT征象并结合临床资料,对周围型肺腺癌的正确诊断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31例确诊为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患者X线、CT表现特点和临床价值。结果:31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为1.2~3.8cm,平均为1.47cm;X线与CT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或“火花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象等,密度中等偏低,瘤体内可见空泡征、空洞征等。结论:X线与CT能明显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具有重要的,l盏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和主要征象。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我院78例已被病理证实患有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征象资料,并加以分析总结。结果 7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患者中,有70例出现分叶征(深分叶41例),细短毛刺征63例,棘状突起13例,血管集束征49例,空泡征37例,蜂窝征11例,胸膜凹陷6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螺旋CT进行扫描,其中57例进行了3mm薄层增强扫描。结论 薄层CT扫描技术有助于发现周围型肺癌的细微病灶,应在诊断疑似周围型小肺癌的病例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照研究X线平片与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经病理学结果证实为周围型肺癌患者的X线和CT检查资料,对比分析2种不同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X线平片表现:30例患者中23例(77%)患者被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7例(23%)患者X线表现不典型,给予进一步CT检查;X线典型表现包括:肿块或者球型病灶,边缘有侧缘线征、毛刺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结节与小片块状阴影.CT表现:30例患者中29例(97%)患者怀疑有肺部占位性病变,1例(3%)患者CT表现不典型,经纤维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证实,1个月后CT出现典型占位病灶;CT征象描述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肿瘤周围改变和肿瘤转移情况这三大方面,与X线影像学检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周围型肺癌的X线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的定性和分期方面具有较大优势;X线适用于初步诊断和常规普查,但应注意鉴别诊断,CT是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首选方法,2者结合有利于提高临床鉴别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80例,行常规肺部CT扫描检查,并在病灶处用增强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8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CT图像以分叶征52例(65%)、毛刺征51例(63.75%)、胸膜凹陷48例(60%)、血管集束征14例(17.5%)占主要征象。增强扫描瘤体均有强化。结论:CT影像检查发现肺内结节或肿块,分叶征、毛刺征合并上述其他一项以上征象出现时提示周围型肺癌的可能性大,CT扫描在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诊断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病灶部位、大小总结其X线表现。结果 24例早期周围型肺癌病灶直径1.2~4.3 cm,平均1.56 cm;X线早期征象以肺内孤立结节状病灶为主,呈颗粒征或火花征、毛刺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密度中等偏低。结论 X线诊断是发现早期周围型肺癌重要诊断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特异性CT表现。方法分析30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的CT表现,记录并统计其征象。结果30例均为类圆形肿块,其中分叶征占33%、毛刺征占63%、胸膜凹陷征占63%、瘤内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占83%、磨玻璃样密度占53%、周围血管集束征占47%、增强后血管包埋征占21%。结论瘤内空泡征或空气支气管征、磨玻璃样密度、周围血管集束征、增强后血管包埋征为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具有的相对特异的CT征象,有助于孤立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周嗣型肺癌X线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4例周围型肺癌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周同型肺癌典型X线表现为:结节及小片块状影;球型病灶或肿块,边缘可有毛刺征、侧缘线征、胸膜凹陷征及空泡征。结论:周嗣型肺痛的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X线仍不失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图像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46例,均行HRCT和常规CT检查。比较HRCT与常规CT检查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结果。结果:在常规CT扫描基础上,HRCT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为91.30 %(42/46),HRCT检查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分叶征、毛短刺、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临床检出率均高于常规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HR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诊断鉴别价值,癌肿征象临床检出率高,可作为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CT诊断.方法:对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5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基本CT征象有:小结节征21例;另4例中,2例呈小片状,2例呈粗短条索状.有分叶征20例,毛刺征18例,空泡征13例,胸膜凹陷征15例,血管纠集征7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5月至2011年3月间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45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45例周围型小肺癌中41例(91.11%)为分叶征,35例(77.78%)为毛刺征,24例(53.33%)为空泡征,31例(68.89%)为支气管血管集束征,39例(88.67%)出现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表现与其病理类型存在一定联系,通过CT检查可对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初步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CT影像表现与征象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经病例诊断及手术证实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的患者16例,采用GE Optima-CT660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肺癌实性病灶与空腔病灶的CT影像表现及征象特点。结果肺癌主体病灶位于右肺者占62.5%,位于左肺者占37.5%;出现分叶征、毛刺征和血管集束征者分别占87.5%,68.75%和43.75%;肺癌实体病灶内见小泡征者占18.75%,见细支气管充气征者占12.5%,见沙粒样钙化者占6.25%;空腔病灶形态大多数呈圆形或类圆形,表现出张力大、腔壁薄且均匀的特点,空腔截面为0.8 cm×0.9 cm~3.7 cm×5.2 cm,壁厚2 mm者占56.25%,壁厚为2~3 mm者占43.75%,出现内壁结节者占18.75%,外壁见相贴或推移血管影者占37.5%,出现外壁感染者占6.25%;空腔病灶均未出现气-液平面,空腔内见单个或多个粗细不均的间隔或细小血管者占81.25%;空腔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周边者占81.25%,空腔位于肺癌实体病灶内侧者占18.75%。结论周围型肺癌伴薄壁空腔CT征象与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进行CT扫描检查有助于对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中央型肺癌X线胸平片检查与CT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X线胸平片正确检查29例,检查准确率为58%;CT扫描正确检查45例,检查准确率90%。CT扫描检查正确率明显比X线片高(P0.01);X线胸平片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膈淋巴结肿大显示率分别为58%、54%、20%;CT扫描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纵膈淋巴结肿大显示率分别为80%、78%、48%。CT扫描的显示率明显比X线胸平片高(P0.05)。结论:X线胸平片检查与CT检查对中央型肺癌均有检查价值,CT检查优于X线胸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穿刺或癌检等证实的26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癌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结节16例,不规则结节10例;有分叶24例;空泡征7例;27例进行增强扫描者癌体均有强化,平均强化幅度37 HU;细短毛刺或毛刺18例;邻近血管聚集14例;胸膜凹陷10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结论螺旋CT扫描特别是靶区HRCT扫描及靶区增强CT扫描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应用X线与CT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周围型患者的X线平片和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X线检查所见早期局限性小斑片阴影,增大后为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边缘清楚呈分叶状,有印迹或毛刺,肺门淋巴结肿大;癌性空洞;胸腔积液、肋骨破坏。CT检查见早期呈小结节影,较大常呈分叶状肿块;2%~4%产生空洞。直径小于2cm内可见渺小充气的细支气管影,少数内可有偏心性钙化,肿块周围可有血管集中表现,左近胸膜出现胸膜凹陷征或胸膜皱缩征。左近胸壁受侵,产生骨质毁坏,常见于肋骨,局部可出现软组织肿块。胸膜受累或产生胸膜转移时,出现胸腔积液。晚期产生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或颅脑、肝、肾上腺等远处转移。结论:CT比X线平片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性高,二者联合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肺部孤立性结节在X线胸片与CT上的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3cm肺内孤立性结节20例,全部病变先摄X线胸片再做CT扫描,对〈2cm结节再做薄层扫描。结果:下列征象对恶性病变诊断有帮助:母子灶,结节边缘分叶、棘状突起和毛刺征,空泡征,肺结节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而小卫星灶,均匀致密的钙化,结节边缘光滑、规整,〈3cm病灶如出现空洞都以良性病变为多见。结论:通过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病例常规X线胸片与CT进行分析探讨,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了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肺部炎症与肺癌 CT征象进一步认识。材料与方法 :共搜集病例 2 6例 ,其中炎症 14例 ,经抗炎治疗CT随访复查。肺癌 12例 ,手术 2例 ,10例经穿刺活检与病理证实 ,2例经头颅 CT扫描证实为颅内多发性转移。结果 :炎症病灶呈结节状、团块状、大片状及类圆形高密度影响 ,密度不均 ,边缘较模糊 ,其中小圆形低密度影响 6例。经抗炎治疗 3周~ 4个月后 ,肺野内高密度影基本消失。肺癌病灶呈团块状、结节状及不规则形高密度影响 ,密度较均匀 ,边缘有分叶征、脐凹征、胸膜尾征、胸膜凹陷征及细小毛刺影响且边缘清楚。 2例手术后 3~ 5个月死亡 ,10经化疗 1~ 3个月后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分析肺部炎症及肺癌 CT表现的形态特征有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