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灵枢·经脉》篇云:“肺手太阴之脉……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该支脉以往各家多从列缺穴分出,如《发挥》、《类经》及近、现代大多数针灸书、教材等。惟《针灸学手册》、《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讨肺经五腧穴电导率的规律。方法对30名健康受试者肺经左右五腧穴及其对照点进行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肺经五腧穴电导率明显高于穴位对照点的电导率(P<0.05);肺经左右同名五腧穴位的电导率(除太渊穴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腧穴电导率可基本反映井、荥、输、经、合穴位气血充盛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术发展源远流长,百家争鸣,但仍有部分学术问题隐晦不明,多有文章论述十二经脉之循行规律,鲜有文章详细论述十二经之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文章试就此问题的提出及十二经脉气血运行始自手太阴肺经的四个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6.
手太阴肺经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为探讨经络穴位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在3具成人尸体上(男2,女1)留针于穴位局部后再解剖观察了手太阴肺经全部穴位与相关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并在1例成年男性活体肺经穴位上施针后,进行了X线,CT观察。结果,11个肺经穴位中,与骨膜相关者9个,与神经鞘膜和动脉壁相关者各1个,X线CT观察验证了尸体解剖观察结果。此结果为进一步探讨经络与结缔组织结构的关系和经络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手太阴肺经与淋巴管关系在上肢的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经脉与淋巴管系的关系我们已作了一些探讨。我们在动物身上,用X线显微技术对电泳法显示的穴位处的脉管结构进行观察,看到穴位处有毛细血管的扩张和毛细淋巴管的扩张,并注意到不少穴位是处于一些淋巴管束的分支上的毛细淋巴管处,它们沿着淋巴管束排列。为了进一步探讨古代的经脉与现代的淋巴管系在解剖学上的关系,这里我们先剖析手太阴肺经与淋巴管系的关系。从肺经来看,它起于中焦属肺,出腋下,而终大指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端,而次指端又为大肠经的起始处,故不少指或趾端不是经脉的终点就是经脉的起点。这提示我们在指端或其附近的穴位处用颜料注射显示淋巴管来探讨它们与经脉的分布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显示手太阴肺经在虚拟人上的体表循行路线。方法:通过定义腧穴为控制点,并适当插值,合成骨架曲线,实现面绘制,重建经脉管状模型。结果:重建后的经脉模型视觉效果好,并可以显示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上不同层次的解剖结构。结论:初步实现了手太阴肺经在虚拟人体上的可视化显示,为构筑经络研究平台提供了数据载体。  相似文献   

9.
10.
杨力 《科学养生》2016,(11):28-29
正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膈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行沿着上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桡骨边缘(大拇指方向),进入寸口(手腕部桡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像鱼肚而得名),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肺经的支脉是从腕后走向食指桡侧(大拇指方向),出其末端,在此经气接手阳明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推拿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咽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推手太阴肺经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中痊愈1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中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33%。两组疗效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推手太阴肺经治疗慢性咽炎具有疗效较好、操作简便、副反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胸胁进挫伤是指胸胁部岔气进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由外伤,暴力的撞击或挤压,但又不足以使肋骨骨折时,所形成的胸胁部气机壅塞,胸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症,俗称"岔气"[1].我们自1999年至2007年采用针刺手太阴肺经经穴为主治疗本病65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胸胁进挫伤是指胸胁部岔气进伤,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由外伤,暴力的撞击或挤压,但又不足以使肋骨骨折时,所形成的胸胁部气机壅塞,胸部板紧掣痛,胸闷不舒的一种病症,俗称“岔气”。我们自1999年至2007年采用针刺手太阴肺经经穴为主治疗本病65例,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指掐手太阴肺经穴治疗小儿受惊诸症100例疗效观察河南省内黄县人民医院(河南456300)王艳霞北京市海淀区医学会王智艳河南省内黄县妇幼保健院梁慧敏小儿受惊后而致惊恐不安,或嗜睡,或睡中时作惊惕、啼哭,或低热;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系列症状,甚可发生一时性...  相似文献   

15.
李瑞 《陕西中医》1996,17(5):222-223
<正> 手太阴肺经从胸上部至手拇指共有腧穴11个,然而关于太阴经的首穴是中府还是云门,历代医家各持已见,纷争不已。现代教科书及针灸参考书皆将中府穴列为首穴,但其原由却无人论及,笔者愿将研究所得阐述如下,以明其源。 中府、云门二穴皆出处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篇中,其曰:“大杼、膺俞、缺盆、背俞,  相似文献   

16.
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流注的起始经脉,是经络腧穴学腧穴各论教学的先行经脉和重点经脉。因此,讲授好手太阴肺经,在经络腧穴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文章提出几点手太阴肺经的教学设计与问题思考:以问题为导向阐释经脉循行原文;巧妙记忆经脉腧穴个数;重点腧穴探讨学习;重视腧穴的定位,旨在探索革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记忆负担,巧妙地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培养优质的针灸学人才,为针灸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经云 :“肺主皮毛” ,风寒之邪自皮毛入犯 ,致肺失宣发而为风寒感冒。手太阴肺经为十二经脉循行之首 ,起于中焦 ,内属于肺。在前臂行于“臂内上骨下廉”。其病候为“气盛有余 ,则肩背痛 ,风寒汗出中风 ,小便数而欠。”在前臂部 ,自肘至腕 ,手太阴肺经穴依次为 :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 ,分别为本经的合穴、郄穴、络穴、经穴、原 (输 )穴 ,均为经气比较充盛的穴位 ,对本经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现代研究表明 ,以上五穴均可以治疗感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其剽悍者 ,按而收之 ;其实者 ,散而泻之。”明确指…  相似文献   

18.
一、經脈、脏腑的联系手太阴肺經的經脉从腋下中府穴起,沿臂内侧至大指指端,其分支从腕后出次指内廉,与手阳明經脉相接。本經經气是从中焦起,当胸剑骨下四寸的中脘穴,是穴卽胃中,胃下卽腸系,向下絡大腸。这样就构成了肺与大腸相表里的关系。为什么十二經脉中,独本經从中焦起?《灵枢經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謂血”,又《經脉篇》首段云:“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說明了谷入于胃經过中焦的气化作用,取精微制成为血,所以气血乃从中焦气化而生的。  相似文献   

19.
在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培训”的学习中,重温了温病学相关经典著作,对其温病学辨证体系在儿科的应用,特别是对常见的外感病证的辨证规范有了一些新的思维,现简述于下。《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一条“温病者,有风温、有温热、有温疫、有温毒、有暑毒、有湿温、有秋燥、有冬温、有温疟。”病名虽多,其实分为两大类,即温热类和湿热类。吴鞠通根据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提出“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与小儿新感病证初期证候尤其吻合,本文以儿科临床为着眼点,探索儿童感受温邪后在上焦手太阴肺经常见的临床证型…  相似文献   

20.
病例介绍 张某,女,56岁,退休工人.自述咳嗽伴左肩背及上肢疼痛半月余.半月前雨天接送孩子上学时,左半身全部淋湿,当晚发热,咽痛,咳嗽,左肩背上肢疼痛不适,即去当地诊所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3天后热退,咽痛、咳嗽基本消失,但左肩背上肢疼痛未减,每次屈伸左手拇指时都有剧烈电击样麻木疼痛感,从前臂向上往肩背部放射,拇指不动时放射痛即减轻或消失.曾到多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不明,对症处理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