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景岳指出"引火归原"除了治疗命门阴盛则元阳畏避而龙火无藏身之地,故致"游散不归"之外,还可以治疗"阴不足以配阳,病在阴中之火"的火不归原证,指出肾之阴虚阳虚证均可导致火不归原的特殊病理状况。  相似文献   

2.
什么叫做引火归原,什么情况下可用引火归原法,历来争论不休。叶涤生老中医根据前人及自己的经验,认为虚阳上浮,火不归原,主要由于肾阳不足,无根之火上越。桂附等所以能引火归原,实质是使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3.
灸涌泉引火归原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是利用艾火纯阳之性治疗龙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主要适用于肾阳虚、肾中真火浮游于上所致火不归原之失眠,肾阴虚火失其制而离位而致火不归原之失眠。灸涌泉可以引火归原,达到引浮游之火下行复归命门肾宅、阳入于阴而夜能得寐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 读贵刊连载丁光迪老中医《略论中药的配伍运用》的文章(以下简称“丁文”),认为论述深刻,经验丰富,读后获益甚多。惟对其“引火归原”中的部分提法,尚未能理解,兹提出以就正于丁老。引火归原的“火”,一般是指肾之命火,亦即肾阳,其“原”一般指下焦,即所谓“龙藏于海”、为“命火寓于肾水之中”是也。引火归原的治法,是针对火不归原的病情  相似文献   

5.
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中提出了"生命宇宙的整体观"思想,文中从古中医圆运动的角度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病机与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加重了患者就医诊疗的经济负担。名中医李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疑难顽疾屡起沉珂,李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2],并辨证分为:火不归原、厥阴不敛、太阴脾虚三型。火不归原有水浅、水寒之分。水浅采用壮水导龙归海之法,水寒采用温水引火归元法。从圆运动的角度认为消渴火不归原的根本病机是人体自身的圆运动被打破,气化运动失衡,治疗应从人体圆运动的思想入手,恢复人体气化运动。  相似文献   

6.
<正>引火汤出自于清代医家陈士铎《辨证录》,由熟地黄、巴戟天、麦冬、茯苓、五味子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引火下行之功效,是为阴蛾者而设,也是引火归原法的代表方剂之一。其中"原"又为"源"、"元",指肾或命门;"火"亦称"相火"、"虚火"、"龙雷之火"等[1]。"火不归原"即龙火上越,不安于本位,其  相似文献   

7.
杜武勋 《陕西中医》1992,13(9):402-403
火不归原证是指肾中之火不藏于内,浮游于上所引起的病证。肾脏的生理特点及肾中阴阳的亏损是其产生的基础。临床需与实火、阴火、心肾不交及上热下寒证鉴别。治疗上应抓住疾病的本质,引火归原,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相似文献   

8.
<正> 引火归原法“引火归原”法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引火,即导引上炎之虚火;归原,即使其下归于命门。本病的病因,多由肾水亏虚,阴不制阳,相火偏旺,虚火上炎。其主要症状为腰酸膝软,头昏目眩,耳鸣,口干咽燥,或口舌生疮,咽嗽疼痛,盗汗不眠,舌质嫩红,脉虚等症。代表方剂选六味地黄丸加肉桂。方中用熟地、山萸肉滋补肾阴;山药、茯苓补肾健啤;丹皮、泽泻清泻虚火;妙在用肉桂反佐温肾,引火下行,使阴阳平凋,则虚火不升,乃  相似文献   

9.
<正> (九)引火归原:引火归原的用药方法,主要用于阴虚阳浮之证。这里所引的“火”,是指“浮阳”、“浮火”,或者称为“戴阳”、“格阳”。至于归原的“原”,主要指肾,因肾为元阴元阳之根本。阴虚阳浮,上见浮火之症,如面色浮红,游移不定,面热如醉,倏来倏去。伴见头晕耳鸣,或口舌糜烂;但舌质淡白(张景岳称为无根虚火之证),咽喉痹痛,而淡紫不赤(张景岳称为格阳喉痹)。  相似文献   

10.
肾阳不足、虚火上升而表现为上热下寒的火不归原证,古人每于滋肾药中加附子、肉桂之类以“阴中求阳”、“引火归原”。笔者借鉴于斯,以涌泉穴外敷附(子)、桂(枝)以温阳益火为主、内服滋阴补肾汤药为辅,广泛用于顽固难愈之头痛、眩晕、咳血、咽痛等病机属火不归源者,疗效满意,无毒副作用,现将61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