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杰 《江苏中医药》2019,51(9):8-10
王清任的医学理论重视"气血",无论外感与内伤,皆为"气血病变"。"气"是人体本源,气病独重气虚,疾病多为"气虚"所致;血病多为"血瘀",气不能行血、出血所致"血亏""邪与血结"皆可致"血瘀"。他在组方中倡导"调气活血",创立了以补阳还五汤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方剂。  相似文献   

2.
王清任气血理论的要义在于首创气虚血瘀致中风论;气血为本,以气为重;注重气血辨证,开创调气活血之法。其组方思想的特色是调气活血,但重在补气、调气;遣方用药注重病位,借助药势,药量精当,药证相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认识及其病因病机理论的变化与发展。以"气为血帅,血为气母"为理论根据,从"调气""理血"的角度探析经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治,认为"气血失和"不仅是该病发生的基础,也是病理产物生成的基础,同时,也是该病迁延反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以健脾清热活血类经方来"调和气血"恢复人体阴阳平和,试为现临床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水平的提升寻找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王庆其对若干中医学理论问题的见解。将中医学对健康的概念定义为:健康是人体与自然、形与神、气与血的一种和谐状态;将老年人体质归纳为两大特点:一是肾常不足,肝常有余;二是气常怫郁,血常有瘀;对中药复发配伍"君臣佐使"的新解读:君药对病机、臣药调体质、佐药除症状、使药和胃气。这些理论的提出,为中医学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特别是老年病指明了方向,为复杂疾病的临床组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顾宁 《天津中医药》2002,19(6):47-49
基于对中医学气血关系学说和中风病"气虚血瘀"理论的认识与探讨,通过初期临床观察,认为元气亏虚、脑络瘀阻是急性脑梗死的病机重点,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导致气滞,气虚、血瘀、气滞相互为患.提出对本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血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补气行滞与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6.
清代医家王清任潜心钻研血瘀证,非常重视气血为病在各种病证中的作用,所著《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剂充分体现了其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王氏善用活血法,常选用温性的活血养血之品,运用补气和行气之法配伍精当,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以中医学益气生肌、益气生脉、活血通络等气血理论为基础,以"营卫承制调平"理论为核心,系统阐述益气活血中药防治消渴痹证的作用及机理。重点介绍"营血-血管内皮-益气生脉""卫气-血管平滑肌-益气生肌"与消渴痹证的相关性,为营卫气血关系、益气生肌/生脉、活血通络等理论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而丰富营卫气血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外延。  相似文献   

8.
覃骊兰 《新中医》2011,(10):3-4
通过对气药与血药配伍关系进行分析探索,认为气药与血药配伍法则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的特色配伍方法,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学气血生理病理关系理论,并具有独特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平衡协调的作用,这为临床上运用该方法治疗多种急慢性病、复杂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死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治则确立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宁 《天津中医》2002,19(6):47-49
基于对中医学气血关系学说和中风病“气虚血瘀”理论的认识与探讨,通过初期临床观察,认为元气亏虚,脑络瘀阻是急性脑梗死的病机重点,血瘀又可加重气虚,导致气滞,气虚,血瘀,气滞相互为患。提出对本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清除脑络瘀血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补气行滞与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补气活血,行气通滞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治则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正> 气血理论深受历代医家重视,气血是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因此,气血异常也是疾病的基本病理基础。虽然气血有别,但气血相关,“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相依,犹如阴阳相互维系,气血协调共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动。《直指方》指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止。”《景岳全书》说:“血必由气,气行则血行,故凡欲活血或攻、或补,皆当以调气为先。”此仅就“气为血帅”,从气生血、行血、摄血三方面论证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