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痰证论治刍谈侯志民甘肃省中医院(730050)主题词痰证/治则;痰证/中医药疗法痰为水津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又为致病之重要原因。其为害甚广,许多顽疾沉痛与其关系密切,故古人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谓。笔者在长期的临陆证实践中,对痰证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
"滑剂"系"十剂"之一,在膳食、药性、组方、治则等方面有其独特规律,从"调以滑甘"、"以滑养窍"、"滑可去著"角度对"滑剂"产生可能的联系予以梳理,认为"滑剂"之说,理出《周礼》,可为指导饮食调摄之法,或为药石治偏胜之法,其作用既可濡润机关,也可利湿通滞。  相似文献   

3.
郁证在临床甚为常见,其临床表现多样。对于以中焦脾胃症状为突出表现者,朱雄雄教授认为其与一般单纯的脾胃病证不同,当属脾胃病郁证范畴。今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郁》中相关内容,试论对脾胃病郁证的范畴、病因、病机演变和治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痰病管见     
<正> "痰"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其常化而产生的病理产物.凡六淫外感,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影响肺、脾、肾以及肝等脏的正常功能,致津液代谢失其常度均可生痰.至于痰的有形、无形、广义、狭义、内痰、外痰不过是所在部位不同而已,实质相同,勿须赘述.痰已形成,便成为第二病因,既可单独致病,又可兼挟为患,因而,为病广泛,变幻多端,后果严重.故前人有"百病多由痰作祟"和"怪病多生于痰"之说.因此,临床重视痰病的辨识,甚是重要.  相似文献   

5.
痰病刍议     
痰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其致病涉及范围较广,诸如急慢性咳喘、眩晕、心悸、中风、昏厥、癫狂、皮下结节、肿瘤等证,都可由痰所致.故在临床上有"百病兼痰"之说.可见,正确认识痰证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痰病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是指人体脏腑气血失和,津液运化失常的病理产物而言,其中包括从肺胃咳吐而出的"有形之痰",也包括停积于脏腑、经络、血脉之中的"无形之痰".既成之后又成为致病因素,停滞在机体各个组织器官之中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疾病,称为痰病.故有"痰生百病"、"怪病多痰"之说.因此,对痰病进行深入研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痰病论治     
痰病的成因,是由于患者中阳素虚,复外感寒湿、饮食劳役之伤,以致脾失健运、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周身,因而水液停积,变生痰饮。人体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水谷精微得到脾之健运、肺之治节、肾阳之煦蒸、三焦之气化,化生津液,转化为血,以营养全身;在津液还流的过程中,或化为汗,或变为溺,而排出体外。在外感内伤的病理状态下,便引起肺、脾、肾、胃等功能失常,使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与排泄,遇阴邪则聚而为水为饮,遇火邪则煎熬成痰。痰、饮、水都是水谷精微化失其正的病理产物,可谓一源而三歧。但痰病五脏六腑、上下内外皆可发生,且“变幻百端”,这些与水、饮之症不同,在临床上务须加以区  相似文献   

8.
痰病论治     
痰证是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组织之间而引起的病症。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它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中医认为痰可以停留在机体内外各个部位,有"五脏六腑俱有"、"内外上下皆到"之说,生成各式各样的疑难奇异病症,因此又提出痰为诸病之源,有"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之说,对于由痰而致的病症必须要辨证求因,治其根本才能取效。下面就痰病论治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痰病刍议     
痰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痰是肺部渗出物、呼吸道分泌之稠浊物。广义之痰是由机体气机郁滞或阳气衰微,脏腑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津液,使体液停留积聚,逐渐蕴结而成。由于痰停滞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痰病的治疗,应根据痰之寒、热、虚、实、郁、燥、火之属性及其兼杂症、病程长短和痰凝聚的部位之不同而立法遣方用药。  相似文献   

10.
正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是中医药学独特的诊疗手段,是理、法、方、药的完美结合,是中医临证实践的不懈追求。先议病后用药本是中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惯性思维,《黄帝内经》以议病为主,是中医基础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原动力,《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将理、法、方、药融为一体,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1]),至清代喻昌,提出"先议病后用药"观点。但先议药后议病的临证思维,亦是中医药学辨证论治的基本手段之一,"先议病后用药"与"先  相似文献   

11.
白塞氏病治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塞氏病相似于祖国医学的狐蜮病。笔者用自拟的“芪附温补汤”治疗此症,效果显著。举例如下: 周××,女,42岁。1980年12月5日就诊。患者于八个月前,初感双目痒痛,张口及吞咽困难,阴道口糜烂结痂。某市医院诊为“白塞氏病”。用激素等治疗,后又配合中药,仍此起彼伏,延绵不愈。刻诊:除上述症状表现外,角膜  相似文献   

12.
痰病治验     
<正> 胸痹张××,男,42岁,干部。1979年5月16日初诊。主诉:胸闷气短,胸前疼痛一年。现病史:一九七八年下半年胸闷气短,肢冷畏寒,一九七九年元月逐渐加重,心前区阵发性如刺样疼痛,日发三、四次,每次一、二分钟,心前区伴有凉感,有时出冷汗,四肢厥逆、口咳清痰,面目及下肢轻度浮肿,大便稀溏,小便清白,舌体胖淡苔薄滑齿轮形,脉沉缓,二阶梯试验心电图报告:阳性,右束支完全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对于"痰"在哮病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中的作用多有论述,不一而足。从哮病的临床治疗角度,联系传统中医典籍中的相关论著,依据哮病起病、发展的不同阶段中"痰"属性的不同进行归纳,以加深对中医哮病及其治疗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杨中明 《河南中医》2006,26(5):39-41
中医痰病学研究的“痰病”,挟痰之证涉及临床各科,由于体质和病变部位不同,生理病理差异,病因病机复杂,因而变化多端,故有“痰生百病”之说。妇女解剖上有子宫、胞络等器官组织;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特点;病理上有冲任胞宫受损之不同,因而,妇科因痰致病的机理有其独特的规律,笔者且将妇科痰病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15.
痰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又是临床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即因病致疾,因痰致病。我们从古书记载也好,临床实践体会也好,无论因病致痰,还是因痰致病,都可以表现出极为复杂的病理过程,只要能按着“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原则,详细辨证,审证求因,必然会从复杂纷纭的症状中,理出端绪,找出主要矛盾,就不患药到而病不除也。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络病新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凡疾病的发生 ,多自浅及深、由气入血 ,无论外感内伤一般多有这种规律可循 ,故《灵枢·经脉》论经络病有“是动”病和“所生”病之说。《难经》阐述其义 ,明确指出 ,“是动”病为气先病 ,“所生”病是血后病 ,气先病为气滞而不行 ,血后病为血壅而不濡 ,说明其由气病发展为血病  相似文献   

17.
(一)痰淤瘫痪曹某某,男,19岁。农民。1972年4月3日忽感两眼发胀,继而视力模糊,即请眼科医生诊治,服药22剂,病情有增无减,而发展至目光不明,全身硬化,不进饮食,嗜睡不语,神志昏迷,送当地医院住院14天无效,转某地区医院治疗,诊为重症肌无力,住院21天,病未趋愈,出院回家。同年12月5日,延余出诊。证见患者嗜睡不语,饮食未进,神志深度昏迷,脉弱沉滑,并有间歇脉象,舌质舌苔因不能张口,均未视诊。体温37℃,眼珠呆滞,目光直视,全身硬化,证属痰阻中焦,血淤经络。处方:法半夏100克生姜10克,水煎服。1剂尽,次日晨,吐青蛙卵样痰涎约1,000克,随即神  相似文献   

18.
痰病医话录     
一、痰淤互扰遗精王××,男,25岁。近几年来梦遗频作。遗泄前自觉心烦难忍;遗泄后则神疲乏力、嗜睡。因未婚偶,自以为青春期之正常生理现象释怀,隐忍而未即时就医。近半年来病情逐渐加重。每晚一入寐,则梦有异性来与求欢。心颇疑惧,故白天极力克制自己,不作劳鹜之思。冀借转移情怀以杜其发生,然亦徒劳,几至夜无虚度。不  相似文献   

19.
《证治准绳》云:“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气而顺矣。”其实,痰病的治疗不能不治痰,也不能专治痰或专治气,应两者配合使用,例如治疗痰病的传统方二陈汤即是治痰与治气相互配用的方剂。兹就痰病治气的体会介绍于下。1痰病治气机理痰病治气是指在治疗痰病时配合使用治疗气病的药物,通过治气而达到治痰的目的。痰与气关系密切。首先,从痰的生成来看,虽与肺、脾、肾三脏相关,但主要在脾,《医宗必读》曾云:“脾为生痰之源,……。”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体内津液代谢输布失常,而痰液滋生。其次,气之运行正常与否,与痰液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人体12条经络连接手、足与内脏,遍布全身上下,其中有6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还有6条经络循行于足。虽然有6条经络在手,6条经络在足,但它们之间互相有着密切的联系,故手足都有全身各器官的反射区。人们通过手足的锻炼,也因此能调节全身功能,并可疏通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常言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