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针康法(头穴丛刺配合康复技术)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中药泡洗+针康法组40例、对照组即针康组40例,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Fugl-Meyer上下肢运动功能评定的观察,对中药药浴十针康法治疗卒中后痉挛的临床疗效进行客观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Fugl-Meyer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药浴+针康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
史华 《世界中医药》2013,8(7):796-79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173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脑瘫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刺联合补肝益肾方外洗治疗,2组均治疗3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肌张力变化情况和粗大运动发育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94.1%,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8%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外洗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肌张力,促进大运动的发育,改善病情效果显著,从而有效提高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方法。方法: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运用芒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6例(治疗组),与口服巴氯芬药物治疗24例(对照组)作比较,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生活自理能力指数ADL提高与对照组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芒针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铍针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强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铍针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强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铍针与中药配合的治疗方法,并与常规针刺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6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铍针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肌张力增强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周正 《四川中医》2008,26(8):119-120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结合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对110例痉挛型患儿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中药熏洗治疗,治疗1个疗程(3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6.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结论:中药熏洗佐治脑瘫患儿的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肌张力,改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康法对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58例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取康复治疗,治疗组采取针康法,两组患者参照ICARS及FIM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共济失调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康法能改善中风后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协调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72例进行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功能训练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张力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2%,对照组为75.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肌张力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0.05),粗大运动功能评分和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药蒸气浴结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的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巨刺法配合中药熏洗及痉挛治疗仪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22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112)和对照组(n=108)。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痉挛治疗仪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巨刺法+痉挛治疗仪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临床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和基于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RO)评分,及关节前屈、外展、后伸的活动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CSI评分和上肢、下肢M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关节前屈、后伸和外展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BI评分、PRO评分和上肢、下肢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巨刺法配合中药熏洗及痉挛治疗仪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可明显抑制患者痉挛程度,扩大关节活动范围,改善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及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痉挛型脑瘫患儿48例随机分为熏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熏洗组用中药熏洗、推拿和运动疗法,对照组除不用中药熏洗外其它治疗同熏洗组.结果:1个疗程结束后,两组患儿踝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比较,熏洗组总有效率7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熏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肌张力比较也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个疗程后两组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够明显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肌张力,改善踝关节活动度,与对照组比较,可以明显缩短康复疗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伸肘位矫形器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下上肢肌张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恢复期偏瘫上肢痉挛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康法,即头穴丛刺配合抗痉挛针法及康复训练,每天1次,治疗1个月。治疗组在针康法基础上,加用上肢伸肘位矫形器治疗。1个月后根据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和简化的Fugl—Myeer运动功能评分、ADL指标评定两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屈曲性痉挛均有改善,治疗后改良的Ashworth分级、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肢体运动功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伸肘位矫形器能够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痉挛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并且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舒筋通络方熏洗结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况,以及对患者生活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伴有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两组都在规范的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舒筋通络方熏洗,治疗4周后,观察其患者肢体痉挛的改善状况(改良Ashworth分级),以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I评分)的影响。结果:试验组上、下肢肌张力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通络方熏洗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对脑卒中致痉挛的作用。方法:40例脑卒中致痉挛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治疗及联合针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痉挛MAS评级及疗效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痉挛MASⅠ级患者均较治疗前减少,且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致痉挛的正向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临床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分为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两组。两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McG ill疼痛量表的测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①两组治疗前后PR I总分差值、感觉分差值、PR I分差值、V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镇痛效果要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配合药物熏蒸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性高,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自拟中药汤剂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PeritusAni,P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90例肛门瘙痒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治疗,治疗组加用自拟中药汤剂熏洗患处。2组患者治疗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1.02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各项症状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瘙痒消失时间、睡眠改善时间及皮损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亚甲蓝液局部封闭联合自拟中药汤剂熏洗治疗肛门瘙痒症疗效良好,可显著缩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4例中风后遗症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加用补阳还五汤。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9%。二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综合模式(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内130例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康复指导组(A)和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B)。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内科常规治疗,康复指导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针药结合康复训练组的干预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现代康复治疗和中药、针灸治疗,并对患者家属进行中医养生指导。入选病例分别在入选时、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运用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康复指导组与针药结合康复组的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针药结合康复组ADL评分优于康复指导组(P0.05)。结论:社区康复综合模式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并维持已获得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对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182例糖尿病患者运用数字震动感觉阈值筛查系统进行检查,将确诊为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的95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五驾马车治疗和一般护理常规,实验组在五驾马车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由糖尿病专科护士和健康教育护士联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神经病变症状:麻木、疼痛、感觉异常明显减轻(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通过五驾马车治疗后2组患者均显示血糖、HbA1c、TG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通过糖尿病专科护士和健康教育护士联合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指导可以使其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并有效地控制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基本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上加用四生透骨方全身熏蒸疗法。均于治疗30天后进行疗效评定及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脊柱功能障碍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四生透骨方全身熏蒸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肯定,临床药物治疗配合中药熏蒸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晦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6例面神经麻痹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中药熏蒸组42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针刺中药内服组44例,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内服治疗。结果针刺中药熏蒸组总有效率为97.6%,针刺中药内服组总有效率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明显优于针刺中药内服治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颞三针配合挛三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效果,分析其推广价值,及其与康复训练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16例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组、康复组、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分别施加颞三针合挛三针治疗、康复训练和联合治疗,分别进行功能评定和量表评估。结果:在FCA、NDS、FMA量表评分方面,7天后,除康复组外,其他两组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4天后,3组患者的量表评分较7天前均有好转(P<0.0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CSI评分方面,治疗7天后,靳三针组、康复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的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康复训练及其联合应用均可缓解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症状,而靳三针不仅能够降低肌张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肢功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而且取穴、操作简便,适宜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