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医学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现。大学生就业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针对两方面原因,政府、社会、学生个人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必须从规范就业市场,深化教育改革,加强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医药类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或多或少表现出焦虑逃避心理、自负自卑心理、盲目从众心理、过分依赖等心理。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试从社会、学校、个人三方面通过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等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3.
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顺兴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8):1610-1611
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更难。针对当前毕业生择业状况,教育毕业生降低一次性就业期望值,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的新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积极向社会推销自己,同时,强化对毕业生的教育和管理,为毕业生就业铺路,已成为高等医药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张剑  尚书林 《光明中医》2010,25(8):1534-1535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现阶段存在的普遍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点关注。温家宝总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大学生们说:请同学们放心,我们把大学生就业放在首位,说明政府非常重视大学生就业。当今社会失业率和待业率的提高,高校就业率的下降,这些无疑给高校的办学、招生方面带了巨大的压力。要想实现高校的"出口畅,入口旺",必须切实做好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5.
谭苏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78-79
医学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旨在新医改形势下探讨医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以期加强医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周春丽  孟俊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18(11):1011-1012
文章针对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从药剂专业的角度分析,结合实际,探讨了一些高职教学方法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渊  吴至凤  吴盛 《北京中医药》2007,26(12):818-820
因为扩招,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近几年急剧增长,各高校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难问题并相继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些政策的理解,提出拓宽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8.
阐述我校的中医专业特点,分析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有关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建议:培养高尚医德,树立"仁者之心";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加强医学实践技能;加强就业指导力度;就业心理素质的调整与完善;拓展就业思路,提高就业成功率;以期为中医院校提高中医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拓宽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途径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渊  吴至凤吴盛 《北京中医》2007,26(12):818-820
因为扩招,中医药专业的毕业生近几年急剧增长,各高校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难问题并相继出台了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笔者试图通过对这些政策的理解,提出拓宽中医药专业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凡 《中医教育》2010,29(6):11-14
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既具有普通高校学生的共同属性,又具有中医药本身的行业性特点。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难状况客观存在,但同时当今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又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这一矛盾现象的存在既是改革滞后、政策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的结果,同时又是学生主观因素影响的结果。当前形势下,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是克服高等中医药院校学生就业问题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式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学校与大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亦随之发生着变化.面对新的形势,作为培育大学生成才的高等院校,在育人过程中,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为对象,以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对其就业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明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建议措施,以加快我国中医学教育改革实践探索,培养出适应就业市场要求的中医学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方法围绕非医攻博专业研究生就业意向展开问卷调查,以用人单位聘用标准和制度、对人才的要求和考察、对非医攻博专业及研究生的认识和评价等内容为主题展开访谈。结果非医攻博研究生就业意向与用人单位认识评价存在巨大矛盾;就业区域的选择比较局限,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用人单位对不同本科专业背景、不同年龄研究生有不同需求。结论完善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就业指导,出台与医学学制改革相配套的体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校近3年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及分析,包括总体就业率的比较,各专业就业率情况比较,各专业就业行业的分布,各专业就业区域分布情况的统计.提出今后应认清就业形势,加强对外宣传,广开就业门路,培育就业市场,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服务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近2年实习的医学影像专科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随访,得出目前医学影像专业就业前景仍较好,就业压力相对较小.但为了更好的就业,医学影像专科毕业生应完善自己、看准时机、把握机会、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由于导师是研究生培养阶段的重要成员之一,导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发挥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导师既负责研究生的专业指导,又负责思想教导和就业引导的培养模式,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通过对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药专业硕士生创立和实施“一岗三责制”的培养模式,证明导师一岗三责制培养中医药专业硕士生模式有利于全面提高中医药基础专业硕士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6.
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就业压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就业压力、压力来源、应对措施及其导致的影响。方法参考权威问卷SCL-90专业量表,应用自制的就业压力调查表,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就业压力的感受程度、对专业信心度、因就业压力引起的心理变化和生活影响、就业压力产生原因以及对策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将近3/5学生存在就业压力。②一半以上学生对专业信心不足。③学生就业压力体验以心理体验为主。④男生就业压力生理体验强度高于女生。⑤大三是就业压力体验的分水岭。结论应该加强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信心,关注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所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的问题,把减缓就业压力的重心放在男生和大三以上的高年级学生上,并加强学生对于就业形势和应对措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本科生存在知识结构不全面、知识面较狭窄及科研思维缺乏等问题。因此,我们应当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通过对中医学本科生科研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还可以为今后的研究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拓展中医学本科毕业生的择业范围,从而促进中医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推拿是高职院校盲生就业的主要渠道,前景光明。教学应根据盲生认知特点,充分把握内心需求,最大限度尊重盲生需要,为盲生能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打下坚实根基。教学策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握盲生心理-倾注情感、结合认知特点-改进教学手段。克服盲生由视障而带来的学习不便,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实训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把课堂实训教学建成让盲生交流推拿手法学习心得、整合推拿手法学习资源、共享推拿手法学习成果、形成较高学习能力新型教学平台;结合盲生就业形势,提高盲生学习针灸推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倾注更多的情感、正确把握盲生心理状况,为提高推拿手法教学质量打下坚持的基础;结合盲生认知特点,采用合理手段从理论讲授、直观实训教学两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实训教学应以掌握推拿手法动作要领为重点,注意推拿手法技能和功力的训练,熟练掌握各种推拿手法,熟练运用,"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相似文献   

19.
从人的认知过程谈中西医异同及中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的认知过程出发进行探讨,认为中西医都在使用相同的认知方法认识人体,不同之处仅在于其各自所研究之"过程黑箱"所处的层次不同、其各自用于解释"过程黑箱"的理论不同,并由此得出结论:中医学与西医学在其建立理论体系的认知过程上具有相同的科学性,中医教育应明确这一点,从而避免学生对中西医理解的偏误.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中医药院校通识教育平台中设置践行科学精神的相关课程,是培育和提高中医药大学生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筹划构建以自然知识、科技史、科技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大模块为核心的课程群落,为中医药大学通识教育平台提供较为充足的课程资源,搭建践行科学精神的教学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