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158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挑针治疗组 56例,采用挑针疗法治疗;局麻对照组47例,采用利多卡因皮下注射治疗;针刺对照组55例,采用常规针 刺治疗。结果: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针刺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对照 组与局麻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证属气滞血瘀型疗效挑针治疗组与局麻对照组、 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疼痛指数(PRI)评分变化挑针治疗组与局麻 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挑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适宜的刺激方式。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给予力敏针刺治疗,B组给予热敏灸治疗,C组给予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三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评分、观察三组疗效差异。结果:C组的愈显率为95%,显著优于B组的65%、A组的30%(P<0.05,P<0.01)。三组治疗前后的简化McGill量表评分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在降低VAS、PPI评分方面,C组与B组均优于A组(P<0.05),C组与B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PRI和McGill总分方面,C组最佳,B组次之,二者均优于A组(P<0.05)。结论:力敏针刺、热敏灸、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三种治疗方式对偏头痛均有较好疗效;热敏灸与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治疗偏头痛疗效优于力敏针刺;力敏针刺联合热敏灸是偏头痛复合敏化腧穴最适宜的刺激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氟桂利嗪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偏头痛(肝肾阴虚型)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52例。对照组接受氟桂利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偏头痛发作次数、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偏头痛发作次数、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偏头痛发作次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氟桂利嗪联合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偏头痛有效,能有效缓解患者偏头痛程度,减少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5.
谭静  方芳 《新中医》2013,(1):55-57
目的:观察通窍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瘀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通窍止痛汤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比灵胶囊治疗。分别测定2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β-内啡肽(β-EP)水平和抑郁量表(SDS)、焦虑量表(SAS)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头痛积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高切、低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低切和血浆黏度水平有所下降(P<0.05),高切和纤维蛋白改变不明显(P>0.05)。治疗后2组高切、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β-EP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治疗后血浆β-EP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DS评分、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SDS评分、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窍止痛汤为治疗偏头痛瘀血型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6.
蔡明磊 《新中医》2015,47(2):267-269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穴位针刺、推拿、中医特色护理等综合调护手段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5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50例,并将综合组按病程进行细分,中药组以口服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针刺组以阳明经穴为主针刺治疗,综合组采取针药结合并配合中医特色护理。疗程结束后评定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综合组不同病程段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评定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达92.0%,与中药组及针刺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综合组病程在6月内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100%,与病程>15月的患者比较,总有效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病程6~15月的患者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6~15月的患者总有效率和病程>15月的患者比较,差异同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综合组改善较中药组及针刺组更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调护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表现,且病程越短治疗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阮绍萍  袁莉  段永宏 《河北中医》2012,34(12):1777-1779
目的观察头痛宁方联合针刺治疗血虚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血虚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60例予头痛宁方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及头痛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头痛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头痛宁方联合针刺治疗血虚型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刺加推拿与单纯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分组,单号入针刺组,用单纯针刺法;双号入针刺加推拿组,针刺后加用推拿疗法.结果:针刺加推拿与单纯针刺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愈显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加推拿在治疗偏头痛中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启  何永恒 《新中医》2005,37(2):65-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MVP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MVP方案化疗配合中药健脾益肾方与肺复方治疗。观察原发病灶疗效、生存率、生活质量变化、毒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2组原发病灶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年及2年生存率治疗组分别为76.67%、53.33%,对照组分别为50.00%、20.00%。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53.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毒副反应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组化疗后肝肾功能变化中谷丙转氨酶、尿素氮升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照组肝肾功能损害大于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  相似文献   

10.
张宝珍  张洪来  张凯  刘媛媛  李猛 《新中医》2014,46(8):161-16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结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结合组吞咽功能评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结合组93.3%,针刺组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应用针刺同时配合吞咽障碍治疗仪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治疗。两者联合是一种优化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杨城 《中国针灸》2001,1(10):8-16
方法:将68例胃术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结果:针刺组有效率94.4%,药物组有效率78.1%,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P<0.05,说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血象差异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两组血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针刺能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72例不伴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例 ,采用体针配合梅花针治疗 ;对照组 36例 ,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结果 :治疗 30天后 ,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分别为 38.89%、11.11% ,X2 =6 .90 ,P <0 .0 1;94 .4 4%、6 6 .6 7% ,X2 =8.86 ,P <0 .0 1) ,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不伴先兆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嗪胶囊。  相似文献   

13.
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8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对照组43例,口服尼莫地平,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8.84%和95.35%,优于对照组的27.90%和81.39%(P<0.05),治疗组对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偏头痛优于口服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脑梗塞失语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沐榕 《中国针灸》2003,23(1):9-17
目的:观察西医治疗脑梗塞失语症加用针刺的疗效。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分为针刺组49例,对照组45例。针刺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三针和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西医药物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91.84%,对照组有效率为62.22%。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西医加针刺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针刺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法:将150例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皮肤瘙痒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西药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5%和88.58%,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5)。结论:针刺治疗本病可取得与西药治疗相同的疗效,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刺耳门与西药对照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针刺耳门穴在治疗偏头痛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1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耳门穴06例和西药对照110例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3.2%,对照组治愈率为21.8%,X^2=15.69,P<0.005。两组有效率比较X^2=8.37,P<0.005。两组15例钟和30分钟有效率分别为73.6%和24.5%、71.7%和33.6%,X^2=51.96和31.34,P<0.005,差异极显著。结论:此法取穴少,是一种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针刺与药物治疗强直性脊柱关节炎(AS)的疗效差异。方法:治疗组针灸风池、华佗夹脊、肾俞穴治疗60例,并与药物对照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加双氯灭痛6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63.3%。两者之间疗效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无一例出现副作用。结论: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及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激素类药物对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激素类药物对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设单纯钱刺治疗观察组62例,经激素治疗后再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并将两组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6.8%,对照组愈显率为76.9%,两组的疗效比较,差异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疗效与疗程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0.
针刺对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线粒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丽平  边垠  周炜 《中国针灸》2003,23(2):103-105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小板氧电极测定氧耗量的方法,对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针前、针后1周、1月的血小板呼吸功能的测定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0例中有14例与正常对照数据相符,16例低于正常对照(P<0.05);两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刺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对血小板线粒体呼吸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