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症状如纳呆、恶心、呕吐等常伴随于慢性肾衰的漫长病程中,笔者在治疗该类病证时发现,单独从脾胃论治效果不如从脾肾论治效果好,其原因可能是其病机与肾关系较为密切.<素问·水热穴论>云" 肾者,胃之关也",表明生理上肾胃功能密切相关.在病理上,当肾脏损害严重,关门不利时,必然影响到胃.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否组织和运用好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课堂实践上来,是衡量课堂教学活动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心理条件。该文试从"注意规律"的理论中,结合高职中医学教育实践,探讨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医家擅长用心理疗法治疗精神心理类疾病,金·张子和《儒门事亲》中"卫德新之妻惊厥案"即是典型案例。本文拟对案中张子和巧用《内经》"惊者平之"的心理治疗方法及其心理学原理作一探讨,并与现代心理治疗技术中的系统脱敏疗法相比较如下。  相似文献   

4.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伤寒论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丰杰  刘敏  周刚 《中医教育》2010,29(1):48-51
建构主义者在吸收发生认识论、心理发展理论、认知结构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其学习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提出了复杂要求,改变了传统教学单一、封闭、非弹性的僵化状态,努力形成一种多元、开放、弹性的动态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以讲授为主的"衍义式"教学模式中引入实用案例,创造学习情景,让学生利用已经具备的知识,在建构新知识体系的过程中提高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对改变目前的伤寒论课堂教学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过硬的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一线教师是构筑这一生命线的生力军。开展教学方法研究,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全力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教师的天职。但是,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看到部分学生无精打采,听课无神的现象,这时候老师一般会认为是学生不爱学习,或者对自己讲的内容不感兴趣。而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就会发现,现代学生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边学习边兼职者有之;晚上熬夜上网白天磕睡者有之;为了理想自学其他课外知识者有之。  相似文献   

6.
良导络的理论研究在拙著"皮肤通电抵抗与良导络"中已有详细报告,唯关于临床应用还未发表过,现拟简明地将由最初至目前的临床叙述于下.由于良导络的理论研究,知道了全良导络兴奋性的调整方法.最初,于50名健康者中统计各良导络兴奋性,求得平均值,如大肠良导络兴奋性为51μA,肺良导络为48μA,小肠良导  相似文献   

7.
消法自古有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有"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得其平矣……正气微者调补之,其次平定之,邪气盛者辟夺之".其中,"中满者,泻之于内……其实者,散而泻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结者散之","有余折之","邪气盛者辟夺之",都是指通过"消"与"散"的方法而祛除体内有形或有余之实邪.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因素及其心理状态无论是在疾病的发生、治疗、转归中都起了重要作用.关于心理疗法应用于针灸治疗,提高针灸疗效,古代医家早就有所认识,<灵枢·本神>:"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已伤,针不可以治之也."提出针刺治疗当身心并治.<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说明针刺治疗时医者思想集中,专心致志,对取得针刺疗效至关重要.但如何结合当前医患关系,针灸治疗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在针刺过程的心理效应,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治疗中,提高针刺疗效,是目前颇为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惊者平之”再析20002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楚更五“惊者平之”一直作为确定重镇安神、凉肝熄风治则的依据,然而,考医家之论和临床之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惊者平之”当是对恐怖症提出的一种心理疗法。考“惊者平之”之“惊”,《说文解字》释“...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肝者,罢极之本"的理解,古今说法颇多,众家各执一词,笔者经过对古今各家解释的对比分析,形成一点自己的看法,报告如下。1历代各家注释及分析唐代王冰《黄帝内经·素问》对该文的解释是:"夫人之运动者,皆筋力之所为也,肝主筋,其神魂,故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爪者筋之余,故华在爪,充在筋也。东方为发生之始,故以生血气也。"~([1])在王冰的解释中,明确提出了"肝→筋→运动"的支配关系。清代姚止庵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