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修恩  张勇  李鑫欣 《中医正骨》2008,20(12):17-18
膝关节损伤,以往常规X线及CT检查始终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常规X线和CT只能发现较明显的骨折和关节脱位,难以观察到韧带损伤、半月板撕裂、软骨损伤及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而MRI能清晰的显示出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滑膜及关节囊等解剖结构,对损伤能作出定性及定量的评价,并能在早期(尤其是在外伤急性期)发现X线片和CT不易观察的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低场磁共振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意义和价值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对该院曾接受治疗的50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均能准确诊断,部分伴有半月板、韧带及关节腔积液。其中8例伴有隐性骨折,X线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结论 MRI对骨挫伤非常敏感,其脂肪抑制应用能清晰隐性骨折和骨挫伤部位、范围和程度,对指导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在手指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手指关节损伤患者采用数字式射线摄片机常规摄手指正侧位或正斜位X线片;同时采用1.5 T超导型MRI扫描仪对手指进行扫描,重点观察指骨骨质及指骨关节周围韧带、肌腱、掌板等损伤情况。结果:X线检查显示15例指骨基底部撕脱性骨折,其余患者均未发现异常。MRI检查显示35例侧副韧带损伤,12例伸肌结构损伤,18例屈肌腱损伤,15例掌板损伤;34例合并骨挫伤,9例伸肌结构损伤合并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6例屈肌腱损伤合并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侧副韧带及肌腱损伤在T1WI上表现为模糊、增粗,在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at-suppression proton density weighted imaging,FS-PDWI)上表现为水肿、增粗,部分或完全断裂;掌板损伤于FS-PDWI上表现为扭曲或连续性中断;骨挫伤在T1WI和FS-PDWI上分别表现为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止点撕脱性骨折在T1WI和FSPDWI上表现为皮质断裂;所有患者均表现周围软组织不同程度水肿及关节腔积液。与手术对照,韧带、肌腱、掌板损伤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100%,2例手指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漏诊。结论:手指显微线圈MRI检查能清晰、直观地显示手指关节损伤情况,有助于手指关节损伤的正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精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MRI检查在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孟氏骨折患儿采用数字式射线摄片机常规拍摄前臂正侧位X线片;采用64排螺旋CT机对前臂进行扫描;采用3.0T MRI扫描仪对前臂进行扫描,重点观察前臂骨间膜有无损伤及其损伤的部位、程度。术后评定MRI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及手术疗效。结果:X线和CT检查显示,BadoI型12例、BadoⅡ型7例、BadoⅢ型9例、BadoⅣ型2例。MRI检查显示,骨间膜的膜性部损伤16例,腱性部损伤7例,混合型损伤7例。19例出现骨间膜损伤的间接征象,即损伤骨间膜周围出血、水肿等增高信号;11例出现骨间膜损伤的直接征象,即损伤的骨间膜信号增高,走行迂曲呈波浪状改变,韧带纤维连续性中断、移位,前臂肌肉自骨间膜纤维断裂处膨出。与手术对照,骨间膜损伤MRI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7%,其中1例MRI诊断为膜性部部分撕裂而术中探查未见撕裂。术中对7例腱性部损伤、11例膜性部损伤及4例混合型损伤的患儿,在纠正骨折脱位的同时修补了骨间膜,其余8例患儿术中仅纠正骨折脱位。30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中位数6个月。28例骨间膜愈合,恢复正常生理功能;2例骨间膜未愈合,影响患肢旋后功能。结论:MRI能清晰显示骨间膜损伤的程度及范围,有助于儿童孟氏骨折骨间膜损伤的正确诊断,为临床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确定手术方式提供精确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诊断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价值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隐性骨折和骨挫伤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分析52例急性外伤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及MRI检查骨挫伤病灶的部位、病灶数、MRI表现。结果经MRI检查,52例显示隐性骨折和骨挫伤,尤其T2WI、STIR序列高信号,T1WI低信号诊断价值次之,对疑有隐性骨折的患者应常规行脂肪抑制序列,呈明显高信号。平片均未见骨折征象。结论MRI能早期确诊隐性骨折及骨挫伤,如患者外伤后X线平片未见骨折,外伤部位持续疼痛,软组织肿胀,不能承受重力,应做MRI检查。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表现及合并症的特点,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经手术、关节镜或临床证实的26例共32个损伤的半月板与15例正常的膝关节半月板进行回顾性MRI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正常膝关节半月板在T1WI和T2WI上均呈三角形低信号。32个损伤的半月板,其中内侧损伤15个,外侧损伤11个,两侧半月板同时损伤3例6个,将32个损伤的半月板按Stoller的四级分法分类,其中Ⅰ级6个,Ⅱ级12个,Ⅲ级14个。1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合并半月板囊肿6例,内例副韧带损伤10例,外侧副韧带损伤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7例,后交叉韧带损伤6例,骨挫伤8例,骨折5例,关节囊积液11例,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瘀血6例。说明MRI能够清晰显示膝关节半月板的解剖结构,能准确诊断半月板的损伤并进行分级,还能发现多种并发症,是膝关节外伤及半月板损伤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析18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撕裂的MRI征象,直接征像包括韧带局限性或弥漫性信号增高、不同程度变细或呈波浪状,间接征像包括胫骨或股骨骨折或挫伤,内侧半月板损伤或移位,内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前移位等。MRI能准确诊断绝大多数ACL撕裂,是检查是诊断膝关节ACL撕裂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前瞻性研究股骨干骨折术后对同侧膝关节进行MRI检查的重要性,并与术中膝关节物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方法对25例成人钝性外伤所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中内固定后即刻进行膝关节物理检查,对韧带损伤情况进行记录。术后1周内进行MRI检查。将这些患者的术中物理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MRI为"金标准"计算物理检查对各项损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MRI检查发现5例前交叉韧带(ACL)和2例后交叉韧带(PCL)损伤;4例完全性内侧半月板损伤和7例完全性外侧半月板损伤;11例内侧副韧带(MCL)损伤,其中5例为完全性损伤;8例外侧副韧带(LCL)损伤,半数为完全性;8例胫骨骨挫伤和17例股骨骨挫伤。ACL物理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60%和95%,PCL都是100%,MCL分别是64%和80%,LCL分别是62%和73%。结论股骨干骨折有较高的合并同侧膝关节内结构损伤发生率,强调术中对骨折进行固定后对膝关节进行彻底检查的重要性;如果术后检查支持膝关节损伤,要积极进行膝关节MRI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 在膝关节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 例患者膝关节进行T1W/SE、T2W/TSE、STIR 序列扫描,并与X 线及CT 结果 对比分析.结果:MRI 诊断25 例骨折,35 例骨髓水肿,31 例半月板损伤,40 例韧带损伤,46 例关节积液.结论:MRI 能够清楚地显示膝关节损伤的部位、性质和程度,其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优于传统X 线和CT,有利于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隐性骨折的CT、MRI 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X线平片阴性的外伤患者CT及MRI 检查,伤部位分别为股骨髁、胫骨近端、胸椎及腰椎.结果:本组CT 检查8例异常,可见骨小梁结构较乱, 周围软组织肿胀;MR I 检查25 例显示隐性骨折呈现长T 1、短T 2 或不规则状线形异常信号, 其周围可见不规则长T2 骨挫伤水肿异常高信号影, 均伴有周围软组织水肿的异常信号.结论:X线平片虽为外伤性骨折的基本检查方法,但易漏诊,而CT及MRI可提高隐匿性骨折检出率.尤其是MRI 能早期诊断骨隐性骨折, 若患者局部症状明显,X 线检查无阳性征象者应行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并将其与传统X线进行比较。方法对2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X线平片及64排螺旋CT扫描和三维后重建成像。结果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立体的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而X线平片仅能够显示二维结构,诊断准确率不如64排螺旋CT。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各种胫骨平台骨折合并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中的相互关系,探索其诊断与治疗策略。方法:自1995年10月至2004年1月共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143例。所有病例均行开放复位内固定,对不同类型软组织损伤同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术后随访129例,随访时间6到27个月,平均16个月;骨折均于12周内愈合,所有患者均恢复了患肢的正常力线,患肢稳定。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必须早期、全面、详细、明确,坚强的内固定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软组织损伤必须正确处理,术后应注意被动伸膝及CPM功能锻炼,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挽救膝关节功能,减少晚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过伸暴力导致的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2004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我们根据其X线表现分析其受伤机制,将其分为过伸损伤类和非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其中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共18例,均给予胫骨结节及胫骨远端双向牵扯引治疗。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年零8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个月。根据Rasmussen提出的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例,良14例,中2例,差0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应根据其骨折X线表现,详细分析其受伤机制,明确诊断,对发生过伸损伤类胫骨平台骨折者,一般不需要经皮撬拔复位或手术治疗,仅行胫骨结节及胫骨远端双向牵扯引,即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份-2012年6月份收治的单纯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单纯的颈骨平台骨折患者。治法包括手法复位、功能锻炼、内服中药等。结果:本组患者共治愈42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为86.66%。余8例手法复位欠佳,采用手术治疗。结论:中医疗法对治疗单纯胫骨平台骨折有明显的效果,而且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23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手法整复鱼嘴钳经皮固定126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111例.其中SchatzkerⅠ型30例,Ⅱ型41例,Ⅳ型71例,Ⅴ型95例.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总分情况.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评分及膝关节X线总分情况.参照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及Rasmussen胫骨髁部骨折复位解剖学评分标准评定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组:拆除鱼嘴钳时间1.5 ~2.5个月,中位数2个月;去除钢针时间2.5~4.5个月,中位数3.5个月;10例于术后7d至3个月出现针道流液、局部皮肤发红,经换药处理后愈合,无窦道、骨髓炎形成;126例中有122例得到随访,3例失访脱落,1例合并糖尿病剔除;随访时间1~4年;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8个月.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12例术后出现局部皮肤感染、坏死,10例经换药处理后治愈,2例部分钢板外露,经换药、皮瓣移位后治愈.111例中有103例得到随访,6例失访脱落,2例纳入后未接受本试验剔除;随访时间1~4年;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中位数6.9个月;内固定取出时间为术后12~ 21个月,中位数为术后15.3个月.2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行走能力、伸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评分及膝关节功能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655,P=0.200;t =0.153,P=0.696;=0.860,P=0.355;t =0.691,P=0.407;t=1.697,P=0.194;t=1.845,P=0.176).2组患者的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膝关节内外翻畸形评分及膝关节X线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膝关节X线评分高于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组(t =8.695,P=0.004;t =9.601,P=0.002;t=11.493,P =0.001;t =7.935,P=0.005).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36,P =0.814);2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组优于手法复位鱼嘴钳经皮固定组(Z=-3.223,P =0.001).结论:对于SchatzkerⅠ、Ⅱ、Ⅳ、Ⅴ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而言,与手法整复鱼嘴钳经皮固定相比,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具有骨折复位效果好的优势,但是二者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疗效相当.二者各有优缺点,术者应根据自身操作技能水平及医院条件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6.
陈一帆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78-178,177
目的:观察分析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关节部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至2010年期间接受治疗的踝关节骨折22例和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20例,均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术后随访评价两种骨折患者恢复指数。结果: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组:3分的有10例(占50.00%),2分的有7例(占35.00%),1分的有3例(占15.00%),恢复指数为2.35。比较两组3分例数和恢复指数,踝关节骨折组显著高于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组(x16.271,p〈0.05;x15.206,p〈0.05)。结论:可吸收内固定物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较治疗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更佳,更适合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基于多元化理念的康复锻炼方案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康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引入多元化理念为导向的康复锻炼。在干预前、干预后第1周及第4周末采用Zung编制的SAS和SDS量表对2组患者负性情感进行测评;采用Ly Shol m量表对疼痛、肿胀、屈曲能力及行为能力进行评分;通过X线检查测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干预后第1周和第4周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4周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肿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屈曲能力、行走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引入多元化理念为导向的照护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躯体康复。  相似文献   

18.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创伤机制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创伤机制的生物力学意义。方法:选用成人离体膝关节标本,在屈曲90。的情况下给予加载速率为40mm·min^-1的垂直载荷,绘制时间-载荷曲线,记录造成后内侧骨折的最大载荷及伴随损伤情况。结果:在膝关节屈曲90°予以轴向载荷可致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且多伴前交叉韧带损伤。结论:膝关节屈曲90°轴向载荷是导致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的一种创伤机制,ACL损伤在此创伤机制中占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采用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并于术后第2天开始给服本院制剂中药I方,10天后改服中药Ⅱ方,20天后改服中药Ⅲ方,而对照组16例单纯采用切开复位锁定解剖钢板治疗。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时间7个月。2年,平均18月。治疗组32例疗效为优良29例(90.6%),对照组16例中疗效为优良11例(68.8%)。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使用简单、创伤小、价格低廉、效果满意,是保证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例应用解剖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病例。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均全部愈合,膝关节功能评分参照HSS评分标准,优良率达到91.2%。结论解剖钢板是按照胫骨关节部位解剖特点设计,外形与关节部位骨骼外形匹配,能与骨面贴敷,易于保持骨折复位,为最大限度的恢复关节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临床上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