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兼咳喘症 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条阐述的是,太阳伤寒表实证兼水饮内停而致咳喘症的证治。条中“伤寒表不解……发热而咳”论述其主证,为第一段;“或渴……或喘者”续议或然证,是第二段。第一段论述主证以“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冒首,既是对全条病理机制的一个总括,又有喻明具体脉证的意义。《医宗金鉴》指出:“伤寒表不解,谓脉浮紧,头痛,身痛,发热,恶寒之证  相似文献   

2.
小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所创的一首治疗外寒内饮的著名方剂,其原文见于《伤寒论》第40条、41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减也。小青龙汤主之”。另外,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23条、35条也用到该方。兹就在临床上随师侍诊中应用小青龙汤的体会对其脉证机理及治法方药略做探析,以就正于同道师友。  相似文献   

3.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芍药、干姜、细辛、炙甘草、半夏、五味子组成。第40、41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本方原为治外寒内饮之病而设。笔者以本方治疗泄泻、失音等病证,效果较好,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有关小青龙汤的条文有两条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而咳 ,或渴 ,或利 ,或噎 ,或小便不利 ,少腹满 ,或喘者 ,小青龙汤主之” ( 4 0条 )。“伤寒 ,心下有水气 ,咳而微喘 ,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 ,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 4 1条 )。第二条有倒装文法 ,“小青龙汤主之”应接在“发热不渴”后面去理解 ,文义便一望而知。伤寒表不解 ,指的是恶寒发热 ,头项强痛 ,无汗脉浮等太阳表证。心下有水气 ,明确指出部位在心下 ,系水气为患。寒水相搏 ,停积胃中 ,致升降失常 ,故干呕而噎 ;水寒射肺 ,故咳喘 ;水走肠间 ,故下…  相似文献   

5.
李晨帅  任勤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77-1978
小青龙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出自其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己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的主方。其方所主病机为外感风寒未解,正邪相争则发热;外寒引动内饮,  相似文献   

6.
<正> 小青龙汤首见于《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第23条曰:“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第35条曰:“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从以上论述可知,本方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之证。风寒束表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外寒引动内饮则痰饮上逆,咳嗽气喘,痰多而稀,甚则咳逆倚息不得卧;水饮溢于体表,当汗出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的功用,大多认为是外散风寒,内散水饮,但治表治里,孰轻孰重,则避而不谈。我认为本方的作用主要是温里,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认识。一、汤证病因与病机《伤寒论》阐述小青龙汤证病因病机共有两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习《伤寒杂病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医圣张仲景的诸多名方和临床应用颇有感悟。今就小青龙汤方证浅析如下。 1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张宇  艾芳 《山西中医》2010,26(8):41-42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伤寒论》40条谓:“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41条云:“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该方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相似文献   

10.
吾师郑小伟教授临床30余年,学验俱丰,善于运用仲景经方化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病。现就郑师运用小青龙汤治疗寒饮伏肺型哮喘病临证经验介绍于下。1小青龙汤方证机理小青龙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论》第41条有云"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又《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云:"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相似文献   

11.
<正>小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为太阳伤寒证所用方剂,方药组成:麻黄(去节)三两、桂枝(去皮)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芍药三两、炙甘草半升,其证治为《伤寒论》第40条所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1]),即外寒内饮证。外感  相似文献   

12.
一、疏散风邪法《伤寒论》35条云:“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盖以表实里郁治应外解,故以麻、桂发汗,杏仁肃肺并辅以甘草而守阴液,此为表实而设。若表虚则不宜此法。《伤寒论》18条云:“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盖以“头痛发热,汗出恶风”乃表虚之证,宜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若喘则应加厚朴以行脾滞,增杏仁而降肺气。方药虽简,已具“两太合治”之义。又若阴盛之体,外邪袭之必然引动伏饮而致喘息。《伤寒论》41条云:“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盖以外寒内饮,  相似文献   

13.
梁文华 《中医药导报》2001,7(3):136-136
小青龙汤出自张机《伤寒杂病论》 ,主治表里同病之外寒内饮证的咳喘、呕、痞、满。临证应用必须着眼于“心下有水气”。柯琴《伤寒来苏集》曰 :“发热是表未解 ,干呕而咳 ,是水气为患。水气者 ,太阳寒水之气也。太阳之化 ,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其伤人也 ,浅者皮肉筋骨 ,重者害及五脏。心下有水气 ,是伤脏也。水气未入于胃 ,故干呕。咳者 ,水气射肺也。皮毛者肺之合 ,表寒不解 ,寒水已留其合矣。心下之水气 ,又上至于肺则肺寒 ,内外合邪 ,故咳也。水性动 ,其变多。水气下而不上 ,则或渴或利 ;上而不下 ,则或噎或喘 ;留而不行 ,则小便不利 ,而…  相似文献   

14.
小青龙汤证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论中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欬、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在小青龙汤加减法中,有“若喘者去麻黄加杏仁”云云。据“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确属小青龙汤的适应症。对于麻黄能止喘,在临床上实有功效。又按“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  相似文献   

15.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40条,该条指出:“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其中“或渴”的病机多认为是饮停不化,津液不滋,而“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三两”是取瓜蒌根润燥生津的功用。笔者在学习中存在疑问,故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6.
1、宣肺解表,涤饮利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小青龙汤主之”(40条)。表寒不解,水气停积,肺气失宣,气化失司,故小便不利,治用小青龙汤宣肺解表,涤化水饮,表解饮除,上焦得开,下焦得通,则小便自利。 2、助脾和胃利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28条)。服桂枝汤,或用下法,但仍见头项强痛诸症,并非“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桂枝汤可汗证,或以“心下满微痛”可下证。因本证辨证关键在小便不利,实属脾胃失运,气化不利,水邪內停之理,治乃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待脾胃健运,气化得利,水邪能除,则小便不利及诸症乃熄。  相似文献   

17.
小青龙汤为东汉时期张仲景所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点明本方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药用麻黄、桂枝、白芍、干姜、炙甘草、细辛、半夏、五味子,功在发汗解表、温化寒饮.方中麻黄、桂枝发汗解表,且麻黄兼能宣肺平喘,桂枝可化气行水;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佐以半夏辛温入里,可温化寒饮,降逆止呕;然恐麻黄、桂枝辛散耗气,干姜、细辛、半夏温燥伤津,故配伍五味子、白芍、甘草酸甘合用,使散中有收,以利肺气开合,防辛散温燥之药耗气伤津.诸药配伍,解表化饮相合,表里双解[1].现代医家对小青龙汤证的认识有不同的见解,应用亦有不同.现笔者对小青龙汤加减治疗的4则病案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治疗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8.
《黃帝内经》最早提出"水气"二字,不同时期的医家对《伤寒论》水气的论述各抒己见,故从水气之病位结合综合性病理概念,旨在探讨与心下之水气间的联系及其致病机理。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治疗"外寒内饮证"之代表方。"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小青龙汤证外寒里饮病机的概括,并为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气病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林再政 《河北中医》2001,23(6):452-453
小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所创方 ,主治外寒内饮证。《伤寒论》说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痰饮咳嗽病”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则用小青龙汤方。但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变化不定的 ,因此 ,仲景在用小青龙汤时 ,常方随证变 ,如咳嗽上气病所用的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都是依据寒饮的轻重 ,上迫的缓急 ,夹热与否等不同病情而化裁的。从现代临床上看 ,小青龙汤及其变化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病。兹就个人临床体会 ,谈谈…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第40条论小青龙汤证,“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原文指明了该证的病机、临床表现及或然症,在方后注文中有或然症的加减处理。本方用于风寒外束、水饮内停之咳喘,此为主证,但在或然症中出现“…或喘者…”,且有“…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的处理。那么此二种喘是否一样?麻黄功可宣肺平喘,是否应当去除呢? 关于麻黄去留的问题有争议,相关注解有:①原书方后注文末提出“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认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