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 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病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中枢和外周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空白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空白对照组、HT模型组和HT针刺组,每组18只,腹腔注射0.6%醋酸(0.1 mL/10 g)制造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 min捻针30 s,共30 min。比较各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放射免疫法检测下丘脑β-内啡肽(β-EP)和血清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结果:HT与WT空白对照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20 min扭体反应次数、下丘脑组织β-EP和血清PGE2含量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T和WT内脏痛模型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20 min扭体反应次数显著增加(P<0.01),下丘脑β-EP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两模型组间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首次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扭体反应次数明显减少(P<0.01),下丘脑组织β-EP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HT针刺组小鼠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针刺组首次扭体潜伏期、下丘脑β-EP含量明显低于WT针刺组(P<0.05),而HT针刺组扭体反应次数和血清PGE2含量明显高于WT针刺组(P<0.05)。结论:针刺缓解腹腔内脏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促使中枢和外周镇痛物质β-EP增加、致痛物质PGE2减少而实现的。Cx43与针刺镇痛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小鼠痛经反应的影响,探讨Cx43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杂合子[Cx43(+/-)]及野生型[Cx43(+/+)]2月龄雌鼠各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益母草膏组,每组5只。其中模型组、针刺组及益母草膏组用己烯雌酚灌胃(2mg/g,容积0.2ml/10g),每日1次,连续12d,于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2U/kg;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2d。针刺组于造模第7天针刺双侧"三阴交"地机"穴,每日1次,连续5d;益母草膏组于第7天予以益母草膏0.6mg/g灌胃,连续5d。于造模第12天注射催产素后观察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和30min内扭体数,随后剖腹取子宫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催产素受体(Oct-R)和血管加压素受体(Vas-R)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Oct-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能够延长Cx43(+/+)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其扭体次数,并能降低子宫组织中Oct-R、Vas-RmRNA及Oct-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但对Cx43(+/-)痛经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针刺对野生型小鼠痛经反应有治疗作用,敲除Cx43基因后,针刺的治疗作用显著降低,表明Cx43可能参与针刺治疗效果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对照组、HT模型组、HT针刺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0.6%醋酸(0.1ml/10g)制造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min捻针30s,共30min。采用瞬时基因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用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HT和WT对照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mRNA和蛋白很少表达,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和WT内脏痛模型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模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HT针刺组小鼠c-fosmR-NA和蛋白水平虽然亦有下降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和WT针刺组两组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意义。结论:针刺可缓解腹腔内脏痛,同时抑制伤害性痛反应诱发的脊髓c-fos表达;敲除Cx43基因可减弱针刺镇痛的作用,同时减弱针刺下调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作用;提示Cx43与针刺镇痛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针刺对免疫抑制的Cx43基因敲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对免疫抑制的Cx43基因敲除小鼠(Cx43+/-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与针刺信号传递机制之间的可能关系。方法:8~9周龄雄性Cx43+/-小鼠及野生型小鼠(Cx43+/+鼠)各18只,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制造免疫抑制模型。针刺双侧"足三里"穴及"关元"穴,每5 min行针1次,每次30 s,留针15 min,连续治疗7 d。计算各组小鼠的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数。结果:Cx43+/+鼠及Cx43+/-鼠的模型组与各自的正常对照组相比,其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数及CD3+%、CD4+%均明显降低(P<0.05,0.01),提示两种动物模型组免疫功能显著低下。在Cx43+/+小鼠上,针刺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数、CD3+%、CD4+%、CD8+%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刺可增强免疫功能;而对于Cx43+/-小鼠,针刺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白细胞数、CD3+%、CD4+%、CD8+%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基因Cx43敲除后针刺的效应消失。结论:Cx43基因的敲除抑制了针刺改善免疫力效应的产生,提示以Cx43为主要组成的细胞间缝隙连接(GJ)可能在针刺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信号传递通路上起着重要的作用,GJ可能与针刺改善免疫力效应的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针刺对胶原性关节炎(Ⅱ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模型Cx43基因敲除小鼠治疗作用的途径及分子机制.方法 用牛Ⅱ型胶原免疫野生型(Cx43+/+)及杂合型(Cx43+/-)小鼠,诱导关节炎建立CIA模型,初次免疫后第3周开始针刺治疗,观察其发病程度及外周血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 针刺降低Cx43+/+ CIA小鼠关节炎指数和外周血TNF-α比Cx43+/- CIA小鼠明显(P<0.01).结论 针刺疗效与Cx43有关,通过缝隙连接蛋白起作用;抑制胶原性关节炎小鼠血清中的TNF-α;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针刺对大鼠"足三里"穴缝隙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大鼠"足三里"穴与非经非穴处缝隙连接蛋白Cx43的表达及针刺对该表达的影响,探讨缝隙连接蛋白与穴位的可能关系.方法: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非针刺组、针刺组,每组10只;应用荧光双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对"足三里"穴、非经非穴处皮肤组织Cx43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皮肤组织中Cx43主要在上皮细胞胞浆、胞膜上表达,包括皮肤表皮和部分毛囊等上皮角质形成细胞;非针刺组中穴位处Cx43的表达显著高于非经非穴处(P<0.01),针刺组中穴位针刺后Cx43表达显著增加,与非针刺组中穴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缝隙连接蛋白及缝隙连接可能是穴位的主要组成成分,且针刺能明显增加缝隙连接蛋白在穴位处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三黄汤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黄汤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耳肿胀法和毛细血管通透性法观察三黄汤的抗炎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观察三黄汤的镇痛作用。结果:三黄汤能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降低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和扭体次数,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提高小鼠痛阈值。结论:三黄汤具有抗炎和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尺胫针疗法对醋酸扭体模型小鼠的镇痛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随机将30只小鼠分为模型组、腕踝针组和尺胫针组,每组各10只。采用小鼠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只致痛,观察记录注射后至开始出现扭体的时间(潜伏期),以及小鼠首次扭体至其15min内的扭体次数,计算出抑制的百分率。结果:模型小鼠扭体次数两针刺组明显少于模型组,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P?0.01);与腕踝针组比较,尺胫针组对小鼠扭体次数的减少以及延长潜伏期的作用明显优于腕踝针组(P?0.05)。结论:尺胫针疗法可显著提高醋酸所致扭体模型小鼠的痛阈,其镇痛作用优于腕踝针疗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槐胺碱(sophoramine,SA)的镇痛作用部位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醋酸扭体法、甩尾法和热板法及进一步观察CaCl_2和维拉帕米对槐胺碱镇痛作用的影响,观察用药后扭体反应数、甩尾潜伏期以及舔后足潜伏期的变化。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观察槐胺碱抗炎作用效果。结果: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均能显著减少小鼠冰醋酸致扭体次数,(P<0.01);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在0.5 h和1 h时小鼠甩尾的痛阈与其基础痛阈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2 h痛阈与其基础痛阈相比,存在差异(P<0.05);热板实验,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15 min和30 min时均能显著提高小鼠舔后足潜伏期(P<0.05,P<0.01),最大的痛阈值出现在给药后45 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槐胺碱中高剂量组(30 mg/kg、60 mg/kg)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都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槐胺碱延长小鼠热板反应舔后足潜伏期的作用可被CaCl_2拮抗,而被维拉帕米增强。结论:槐胺碱具有镇痛抗炎作用,其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Ca~(2+)有关。  相似文献   

11.
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大鼠中枢镇痛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友龙  刘宜军  付杰娜  魏薇 《中国针灸》2007,27(12):923-926
目的:探讨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根性痛镇痛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踝三针治疗组,分别采用肌肉注射药物来比林、常规穴针刺、踝三针穴位针刺治疗。测各组机械痛阈值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大鼠痛阈值踝三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同时点比较显著增高(P<0.05);30 min时点痛阈值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踝三针治疗组与来比林对照组、常规体针组比显著增加(均P<0.05)。5-HT测量值踝三针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来比林对照组在相同时点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0 min时点5-HT测量值踝三针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体针组(P<0.05)。结论:踝三针镇痛作用与脑内5-HT递质含量增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围绝经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药物组和围绝经期组,分别进行针刺治疗、更年安药物治疗和空白对照,并与青年大鼠作对照。测定各组大鼠的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检测卵巢颗粒细胞Bcl-2、Fas蛋白表达。结果:与青年大鼠比较,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Fas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针刺治疗后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减少(P<0·05),Bcl-2蛋白表达提高(P<0·05),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更年安药物治疗后,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亦有降低但图像分析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提高(P<0·05),Fas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针刺能够抑制围绝经期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上调卵巢颗粒细胞Bcl-2蛋白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体重指数及腰臀围比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减肥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每组各40例。针刺组采用体针、电针,配合耳穴贴压的方法,体穴取天枢、关元、三阴交等,耳穴取神门、内分泌、脾等;药物组采用口服西药西布曲明的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并评价减肥疗效。结果: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药物组的总有效率为82.5%,2组的治疗结果相近(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并且针刺组患者的腰围及腰臀围比值的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刺减肥的疗效确切,并且针刺能有效地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臀围及腰臀围比值。  相似文献   

14.
针刺对运动性肾气不足的治疗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进  刘建华 《中国针灸》2007,27(7):479-481
目的:观察针刺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健康男性专业运动员44人,随机分成针刺组、对照组,进行5周相同的训练,定期检测各组运动员激素变化水平。针刺组在训练的第4、5周行头体针治疗。结果:3周后两组运动员多数出现肾气不足体征。针刺组治疗2周后体征改善,睾酮(T)、雌二醇(E2)值上升(P<0.05);对照组症状改善不明显,T、E2值下降(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调整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功能,改善运动性肾气不足症状,对运动性疲劳有调整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实验性肥胖大鼠减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减肥的效应差异。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针刺1组(30Hz)、针刺2组(100Hz),穴取"后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体重指数(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体积、血脂、胰岛素、瘦素的变化。结果:两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其体重指数、血脂、左肾周脂肪湿重及脂肪细胞体积均有明显改变(P<0.01),且针刺2组比针刺1组变化程度更高(P<0.05);两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瘦素水平降低(P<0.01),血清胰岛素水平也趋于降低(P<0.05),但针刺1组与针刺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的脂代谢有不同影响,100Hz电针刺激治疗肥胖症较之30Hz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宣雅波  郭静  王麟鹏  吴希 《中国针灸》2007,27(12):886-888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在改善失眠患者睡眠质量方面的作用特点。方法:将原发性失眠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针刺组24例,采用针刺调神法,穴取百会、神庭、神门等为主;药物组22例,采用口服艾司唑仑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3.3%,药物组总有效率为72.7%,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艾司唑仑在延长睡眠时间方面优于针刺治疗,而针刺在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日间功能状态方面优于艾司唑仑(P<0.05)。结论:针刺治疗失眠症的优势在于改善睡眠障碍和提高日间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蒙药阿给水提取物的镇痛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即模型对照组、阿司匹林组(0.04g/kg)、阿给水提取物高、中、低剂量组(生药60.0、30.0、15.0g/kg),灌胃给药1次/d,连续给药7 d,采用乙酸扭体法记录各组小鼠出现扭体反应的潜伏期及15、内各小鼠扭体次数;另取50只雌性小鼠,同法分组、给药采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给药前及给药30、45、60、90 min后的痛阈值。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阿给提取物可显著减少小鼠15 min内扭体次数,延长给药15、30、60和90 min后的小鼠痛阈值(P<0.05)。结论:阿给水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