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从时效关系角度观察电针对氯苯丙氨酸(PcvA)致失眠大鼠镇静催眠后效应随时间延续的变化规律。并探讨电针镇静催眠后效应的产生机制。方法:以腹腔注射PCPA制备失眠动物模型,在电针治疗后3h、6h、12h和24h观测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的表达。结果:PCPA腹腔注射后大鼠正常的睡眠-觉醒周期消失,下丘脑内5-HT、5-HI从下降,NE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下丘脑内5-HT、5-HIAA升高、NE下降,针后3h、6h、12h各指标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电针组各时间点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电针对失眠大鼠镇静催眠作用有明显的后效应,电针可升高失眠大鼠下丘脑5-HT、5-HIAA、降低NE,效应持续12h以上;初步提示ll占床上电针治疗失眠间隔12h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睡眠时相的影响。方法在恒温、恒湿、自动光控及电磁屏蔽条件下,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酸枣仁汤,采用慢性电极埋植技术描记电刺激所致失眠大鼠自由活动情况下的皮层脑电图。分析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酸枣仁汤前后失眠大鼠脑电图的变化。结果低剂量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慢波睡眠Ⅰ期(SWS1)睡眠时相有显著延长作用(P〈0.01),对慢波睡眠Ⅱ期(SWS2)没有明显影响(P〉0.05),中剂量酸枣仁汤能明显延长失眠大鼠SWS1和SWS2(P〈0.01),高剂量酸枣仁汤对失眠大鼠SWS2有显著延长作用(P〈0.05)。结论酸枣仁汤对电刺激所致失眠大鼠的睡眠周期有影响,且随着剂量的变化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防治顺铂所致急性胃肠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防治顺铂所致急性胃肠反应。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入选病54例,中医分型为湿困脾胃、脾胃湿热、脾虚湿困3型,均接受2个周期以顺铂为基础联合化疗。2个周期化疗前均使用康泉、地塞米松静脉注入,第2周期除上述用药外加用温中止呕汤加减。观察2周期急性胃肠反应情况。结果:止吐完全有效率和第1天Ⅱ度以上呕吐发生率2周期无明显区别(P〉0.05)。化疗第1天防止恶心发生完全有效率第1周期为16.7%,第2周期为37.0%,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第1天、第4天Ⅱ度以上恶心发生率2周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反应,2周期的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1和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以顺铂为基础化疗药物所致急性胃肠反应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步态分析,观察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偏瘫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试验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集两组患者步态参数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步速、步幅、步频、步行周期、步宽、双向支撑期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偏瘫步态,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三维步态分析的角度观察太极步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采用太极步法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0 d,运用全身三维步态与运动分析系统检测评估患者的运动学时间参数、空间参数。结果 (1)试验过程中,无病例脱落。(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步幅时间缩短,健侧支撑相占比减少,健侧摆动相占比增加(P0.05),患侧支撑相、患侧摆动相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步幅时间缩短,健侧支撑相占比减少、健侧摆动相占比增加,患侧支撑相占比增加、患侧摆动相占比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步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侧支撑相占比明显小于对照组,患侧摆动相占比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侧支撑相、健侧摆动相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试验组步幅加长,步速加快,步宽缩短,健足步长加长,患足步长加长(P0.05);对照组步幅加长,步速加快,步宽缩短,患足步长加长(P0.05),健足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试验组步幅明显长于对照组,步速明显快于对照组,步宽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健足步长、患足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康复训练相比,太极步法能更明显地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整体步行能力,提高患侧下肢支撑能力及摆动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变化及中药仙鹤草不同提取物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仙鹤草水提取物组、仙鹤草醇提取物组。采用跑台运动法建立运动性疲劳大鼠模型,给予不同仙鹤草提取物干预,检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变化。结果:运动性疲劳模型大鼠出现行为学异常,悬挂停止挣扎时间明显增加(P〈0.01),力竭运动时间明显减少(P〈0.01);HPA轴亢进,皮质醇、ACTH含量升高(P〈0.05,P〈0.01)。仙鹤草不同提取物能减少悬挂停止挣扎时间(P〈0.05),增加力竭运动时间(P〈0.05),降低皮质醇、ACTH含量(P〈0.05,P〈0.01),以醇提取物效果更佳。结论:仙鹤草提取物对运动性疲劳大鼠具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HPA轴的兴奋性,降低皮质醇、ACT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大鼠海马组织中Glu、GABA、ACh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制成失眠模型,用温针刺激“顶会穴、赫依穴、心穴”,测定海马组织中Glu、GABA、ACh含量。结果:大鼠注射PCPA造模后,海马组织中Glu含量显著升高(P〈0.01),GABA、ACh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温针组大鼠海马中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GABA、ACh含量均升高(P〈0.05);与温针组比较,地西泮组大鼠海马中Glu、GABA、ACh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温针可以明显降低失眠大鼠海马中Glu含量和升高海马中GABA、ACh含量,从而使大脑兴奋性降低。由此认为蒙医温针促睡眠机制与其可以调节失眠大鼠海马中Glu、GABA、ACh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伍杰勇  吴仕九 《新中医》2006,38(1):91-93
目的:探讨清香散对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乙醇组,模型组,清香散低、中、高剂量组及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每组10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制备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观察不同剂量清香散对大鼠体重变化、结肠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及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变化,并测定结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各组大鼠造模后体重明显下降,但3天后逐渐增加,第3天时除低剂量组外,其他4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第7天时所有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PO活性在第7天时低、中、高剂量组均比模型组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组织学损害评分,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模型大鼠结肠组织SOD、MDA、NO、NOs的影响,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表明清香散可降低肠组织MPO、MDA、NOs及NO含量,升高SOD值。结论:清香散对TNBS致大鼠实验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下调结肠组织MDA、NOs及NO表达水平,上调SOD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中药YN-3号对慢性应激大鼠行为学及海马GR NMDA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YN-3号对慢性应激模型大鼠抑郁状态相关行为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加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YN-3组和氟西汀组,应用慢性复合应激方法造模,进行抑郁状态相关行为学检测,包括Open—field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Y”迷宫实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内GR、NMDAR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探究活动减少(P〈0.01),强迫游泳持续时间延长(P〈0.01),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1),YN-3组大鼠相应行为学实验比模型组有显著提高(P〈0.01,P〈0.05,P〈0.05);模型大鼠海马内GR、NMD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降低(P〈0.01),YN-3组海马内GR、NMDAR的阳性表达强度有所提高(P〈0.01)。结论:提示中药YN-3号可以减轻慢性应激引起大鼠抑郁状态的程度,其机制可能与脑内GR、NMDAR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王松  张成义  陈曦 《新中医》2012,(10):139-140
目的:探讨樱桃核挥发油的抗炎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角叉菜胶足跖肿胀模型和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以及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樱桃核挥发油的抗炎效果。结果:樱桃核挥发油均能较明显地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在致炎后1h,樱桃核挥发油高剂量(0.20mL/kg)对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有抑制作用(P〈0.01);在致炎后2~6h,樱桃核挥发油低(0.05mL/kg)、中(0.10mL/kg)、高剂量均可较明显地抑制角又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P〈0.05,P〈0.01,P〈0.001)。小鼠耳肿胀度樱桃核挥发油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与模型组比较,樱桃核挥发油低、中、高剂量能够较明显地降低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P〈0.01)。结论:樱桃核挥发油对急性炎症有抑制作用,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时空参数的影响。方法对15例脑瘫患儿(双瘫11例,偏瘫4例)予以头针治疗,留针的同时采用运动疗法进行训练,每日1次,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的"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观测比较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的情况。结果 1治疗前后比较"GMFM-88项"走、跑、跳(E能区)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步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后比较,患儿步速、步频均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摆动相亦有改善性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撑相下降幅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留针结合运动疗法(易化技术)可缓解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痉挛症状,改善粗大运动功能(尤其站和走)及痉挛步态,增强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失眠大鼠下丘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治疗失眠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8只。实验第1天,应用对氯苯丙胺酸(PACA)制作失眠大鼠模型。实验第3天开始,安定组用安定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针刺组用毫针针刺治疗,每日1次,连续5 d;埋线组用穴位埋线治疗1次。各组均于实验第7天治疗后1 h处死大鼠取下丘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下丘脑组织中5-HT、DA、NE及IL-1β、TNF-α含量。结果实验第7天,模型组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及IL-1β、TNF-α含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DA、NE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5-HT含量均升高,DA、NE含量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定组、针刺组、埋线组之间比较,埋线组下丘脑5-HT及DA、NE含量改变情况优于安定组及针刺组(P0.05),安定组和针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埋线组IL-1β、TNF-α含量均升高,埋线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改善失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下丘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HT、DA、NE及细胞因子IL-1β、TNF-α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槟榔十三味丸(高尤-13)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以期从细胞水平探讨该方抗抑郁症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Wistar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3.3 mg·kg^-1),槟榔十三味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0.25 g·kg^-1,0.5 g·kg^-1,1.0 g·kg^-1),共6组,每组8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制备抑郁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8 d。以敞箱实验、蔗糖水消耗实验进行行为学评价,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双标记(AnnexinVFITC/PI),以流式细胞仪(FC)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体质量、蔗糖水消耗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水平运动及垂直运动得分、糖水消耗量、体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行为学异常及海马神经元凋亡现象,槟榔十三味丸能改善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异常及抑制慢性应激造成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蒙医温针对失眠模型大鼠自主活动的影响及对戊巴比妥钠致睡眠时间的影响,探讨蒙医温针的改善睡眠作用。方法①选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的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蒙医温针组,每组15只,以戊巴比妥钠致眠时间为观察指标。②采用对氯苯丙氨酸致失眠大鼠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对照组、失眠模型组、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每组15只,观察大鼠的自主活动和一般情况。结果蒙医温针组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睡眠潜伏期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蒙医温针组戊巴比妥钠致眠大鼠睡眠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模型组、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大鼠造模前体重较空白对照组减轻(均P0.01)。失眠模型组大鼠治疗后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大鼠体重增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失眠模型组大鼠活动时间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注射液组大鼠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失眠模型组(均P0.05)。失眠模型组大鼠站立次数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蒙医温针组和地西泮组大鼠站立次数明显低于失眠模型组(P0.05,P0.01)。结论蒙医温针对大鼠有镇静作用和改善睡眠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胆囊收缩素8(CCK-8)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和胃安神方中药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下丘脑组织CCK-8的含量。结果和胃安神方中药组血浆CCK-8含量为(19.320±4.577)pg/ml,高于模型组(12.924±5.13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23.718±6.917)pg/m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胃安神方中药组下丘脑CCK-8含量为(1.655±0.415)pg/mg,高于模型组(1.058±0.398)p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1.936±0.652)pg/mg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上调CCK-8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抗痫灵对戊四氮致痫大鼠海马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抗痫灵治疗癫痫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10只),戊四氮(PTZ)腹腔注射(ip)法造模组(80只)。将戊四氮所诱导成功的癫痫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癫痫模型组,丙戊酸钠治疗组,抗痫灵低剂量治疗组,抗痫灵中剂量治疗组,抗痫灵高剂量治疗组。观察大鼠痫性发作时,空白组、模型组及治疗各组大鼠行为,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海马C-fos蛋白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eal time 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C-fos 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各治疗组大鼠C-fos蛋白阳性目标面密度值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均未达到空白组水平(P0.01);西药组和中药中剂量组的阳性目标面密度值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中C-fos 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未达到空白组水平(P0.01)。结论:中药复方抗痫灵对癫痫病的抗痫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癫痫大鼠大脑内C-fos的水平从而抑制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而达到抗癫痫作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熄风定颤汤(以下简称中药)对PD模型大鼠旋转行为和纹状体单氨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OHDA偏侧纹状体两点注入法制备PD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并设假手术组为对照组,灌胃治疗4周。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APO诱导的行为学变化及对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美多巴组灌胃后2周旋转行为有所下降(P<0.01),但4周后又有所增加(P>0.05);中药高、低剂量组灌胃后4周后旋转行为有明显改善(P<0.05,P<0.05);中药中剂量组灌胃后2周、4周后旋转行为均有明显改善(P<0.05,P<0.01)。美多巴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损毁侧纹状体DA含量、HVA、DOPAC含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剂量组增加最明显,分别比损毁对侧下降了21.78%、23.53%、3.52%,与损毁对侧、假手术组损毁侧差异不显著(P均>0.05),与模型组大鼠DA和DOPAC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熄风定颤汤可明显改善PD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增加纹状体内DA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以中剂量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栀早颗粒对N-甲基-DL-天冬氨酸诱导性早熟大鼠血清骨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20对同日龄SD清洁级未孕雌雄鼠配对,选用4天内出生的雌鼠60只,每组10只随机分配,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用N-甲基-DL-天冬氨酸建立性早熟模型。同时,分别用亮丙瑞林和栀早颗粒高、中、低剂量对除性早熟模型组外其他4组建立性早熟模型的雌鼠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措施对性早熟模型大鼠血清BGP水平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LH、FSH、BGP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性早熟模型组的血清LH、FSH、BG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性早熟模型组比较,栀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血清BGP水平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亮丙瑞林组、栀早颗粒高、中剂量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栀早颗粒低剂量组与亮丙瑞林组、栀早颗粒高、中剂量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栀早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能降低N-甲基-DL-天冬氨酸诱导性早熟模型大鼠的血清BGP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以肾上腺素(Adr)皮下注射法建立大鼠血瘀模型,对比不同的给药剂量、给药方式和给药周期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不造模)、急瘀1d组(Adr 1.8mg/kg皮下注射加冰水浸泡1d)、急瘀2d组(Adr 1.8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d)、慢瘀小剂量组(Adr0.1mg/kg注射7d)、慢瘀中剂量组(Adr3.3mg/kg注射7d)、慢瘀大剂量组(Adr0.9mg/kg注射7d)。用血液黏度仪检测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用红细胞变形/聚集仪检测红细胞变形和聚集指数;用血凝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瘀小、中剂量组可见大鼠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急瘀1d组可见低切变下全血黏度升高(P〈0.05),急瘀1d组和急瘀2d组可见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增加(P〈0.01),急瘀2d组和慢瘀大剂量组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瘀证动物模型戍功与否与所用的肾上腺素剂量、给药周期和给药方式密切相关。Adr0.3mg/kg注射7d和Adr1.8mg/kg注射加冰水浸泡2d大鼠出现血液流变学变化更加明显,可分别作为气郁血瘀证和气滞血瘀证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胃安神方对失眠大鼠血浆及下丘脑食欲素A(orexin A)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失眠模型组、和胃安神方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两组大鼠均用对氯苯丙氨酸(PCPA)建立大鼠失眠模型。中药组给予和胃安神方水溶液10ml/kg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天后处死并取血浆及下丘脑,采用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下丘脑组织orexinA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和胃安神方中药组血浆orexinA含量为(22.35±4.33)pg/ml,模型组为(29.89±3.04)pg/ml,正常组为(21.28±4.02)pg/ml,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胃安神方中药组下丘脑orexinA含量为(21.34±2.94)pg/mg,模型组为(29.75±5.05)pg/mg,正常组为(18.84±3.08)pg/mg,中药组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和胃安神方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机制可能与其下调orexin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