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董博  杨利学  谭龙旺  王冰  姚洁  记蓉 《陕西中医》2013,(12):1615-1617
目的:研究皮节体感诱发电位对比颈椎病角度牵引与垂直牵引治疗前后疗效。方法:分别选取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颈椎病角度牵引与垂直牵引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对比角度牵引与垂直牵引的治疗效果。结果:神经根型颈椎病量化定位角度牵引治疗前后较垂直牵引治疗可以使脊髓局部传导速度改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听皮层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辉  曾兆麟 《针刺研究》1998,23(2):135-139
以穴位电针作为躯体感觉刺激,观察了大脑皮层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在豚鼠听皮层可记录到电刺激穴位的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和短声刺激引起的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不是独立的听皮层诱发电位和穴位体感诱发电位在听皮层相加的结果,说明这种多感觉信息处理来源于皮层下水平。  相似文献   

3.
夹脊电针治疗外伤性截瘫的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外伤性截瘫绝大多数是伴随脊柱创伤而发生的 ,近年来 ,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据统计全国约有 10万 /年以上因有脊髓损伤而致瘫痪的病人 ,以中、青年人居多 ,多为坠落伤、摔伤、挤压伤和交通事故等所致 ,目前尚无良好的治疗方法。笔者多年来应用夹脊电针的方法治疗外伤性截瘫 ,并通过体感诱发电位进行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根据美国脊髓损伤协会 (ASIA) 92’标准 :完全性脊髓损伤主要指损伤平面以下骶段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消失 ;不完全损伤为神经损伤平面以下包括最低位的骶段保留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骶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LSEP)波幅较针前升高(P<0.01);针后即刻,LSEP的潜伏期、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R-LSEP)波幅、PSEP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太冲能提高针刺侧大脑感觉皮层(下肢区)兴奋性,而对邻近感觉皮层(生殖器区)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截瘫康胶囊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的尿失禁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氏法100g-cm致伤T8-L1节段脊髓制成脊髓损伤截瘫模型,以大鼠尿失禁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为观测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截瘫康脱囊3个剂量组及西药模型组大鼠脊髓损伤后尿失禁和体感诱发电位的改善均较模型组明显(P<0.01),并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截瘫康胶囊对急性脊髓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电针治疗颈椎病的体感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电针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 ,探讨体感诱发电位在颈椎病诊断及疗效评价上的意义。方法 :电针组应用电针疗法 ,以天柱、百劳、大杼为主穴 ;对照组应用牵引治疗 ,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体感诱发电位。结果 :颈椎病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波幅低于健康者 ,峰间潜伏期则明显延长 (P <0 0 1) ;电针疗法对上述体感诱发电位两指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电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体感诱发电位可以作为颈椎病患者疗效评价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夏勇  潘卫星 《针刺研究》1989,14(1):95-97
设正常对照、激光、电针三组。受试平均年龄24岁,健康。采用同体对照。使用Neuropack-Ⅱ诱发电位仪记录痛刺激(每秒一次的电脉冲)有腕引起的对侧皮层体感区(C3’)的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激光照射或电针刺激施于左侧内关穴30分钟。  相似文献   

8.
手捻针对中枢体感诱发电位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针刺对大脑皮层调整作用的机制。方法 观察手捻针对正常人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s)中枢不同水平(皮层下、皮层、皮层痛成分)的反应特性。结果 手捻针对皮层下成分P14-N16波幅有效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较强的后效应;手捻针对皮层成分P14-N20、P25-N30、P45-N60波幅无明显影响;手捻针对皮层痛成分P200-N300波幅的影响呈降低趋势,但未见统计学意义;手捻针对中枢不同水平体感诱发电位各成分潜伏时观察未见明显变化规律。结论 手捻针与电针的选择对针刺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针灸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围绕针灸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针灸是一种对机体进行物理刺激,在体内发生复杂的神经、免疫等多系统的调整作用而产生治疗效应的方法。大脑皮层是参与该调整效应的主要中枢,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脑功能活动的重要方法。针灸对大脑皮层功能状态有显著的影响,诱发电位是研究针灸效应的敏感指标。本文从针灸对体感电位(SEP)的影响、针灸对视觉电位(VEP)的影响、针灸对听觉诱发电位(AEP)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EP)与肌电图(EMG)在脊髓疾患手术中联合监测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9例脊髓疾患进行术中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监测,记录肌电图及体感诱发电位图形变化。结果:本组19例病例中,8例监测SEP记录潜伏期及波幅改变未达到预警界值,有11例SEP监测记录出现潜伏期延长或波幅下降达到监测预警界值,手术结束有10例逐渐恢复到界值以内,有1例于手术结束未恢复到界值以内。所有监测肌电图病例,手术中均监测出自由肌电反应,其中14例通过直接电刺激触发肌电图确定所支配肌肉神经根。结论:SEP及EMG联合应用术中监测对保护脊髓及神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