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灸法”相当于现代的化脓灸。“灼痛感”与“灸疮”是灸法的基本特点。“发灸疮”的意义在于预测疗效、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且化脓灸具有治疗“大病难病”的特点。促发灸疮的方法有增加灸量、热熨法、外用药、调补法等。尽管化脓灸会产生灼痛感,但相对病情而言,这种“小创伤,大效应”是完全值得的。  相似文献   

2.
小议临床施灸之灸量、灸感、灸效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灸法是用艾绒或其它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 ,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 ,扶正祛邪 ,达到治病和保健的一种外治方法。灸法的应用 ,从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早在帛书《经脉》就有关于灸法的记载。晋代名医陈延之《医心方》说 :“针须师乃行 ,其灸则凡人便施。”可见灸法运用之简便和广泛。《医学入门》又说 :“凡药之不及 ,针之不到 ,必须灸之。”《灵枢 官针篇》曰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急救时又有“灼艾第一 ,丹药第二 ,附子第三。”现又有“大病必灸”之说。可见灸法与针刺及汤药治…  相似文献   

3.
曲建中 《光明中医》2008,23(11):1695-1696
经云:“虚者补之,实者泻之”。所谓“灸有补泻”,是言灸法既有补法,可用于虚证、寒证;亦有泻法,可用于实证、热证。然近世以来,在灸法的作用和应用方面,则多认为灸法是以“温补”作用而收功。只适用于沉寒痼冷、无脉亡阳之虚寒证,而对某些正盛邪实的热证、实证,却视灸若畏途,使灸法这一疗法使用愈来愈狭,有湮没不传之虑。这种对于施用灸法所存在的错误思想,  相似文献   

4.
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脓灸临床应用举隅赵建新(050091)《灵枢·官能》云:“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认为灸法能补针药之不足,故历代医家提倡“灼艾第一,丹药第二”。化脓灸为一特殊的灸法,前人用之颇多效验,笔者临床用治一些顽固性病证,体会化脓灸法确能于针、药之外独建殊功,...  相似文献   

5.
袁青  马瑞玲 《新中医》2003,35(2):70-70
“热症可灸”与“热症禁灸”是对灸法的两种不同观点,大多医家认为虚寒宜灸,实热宜针。虽主张“热症可灸”者大有人在,但反对热症用灸者更沿习成风。笔者本着遵古而不泥古的思想对这两种提法做一分析。1“热症可灸”的理论依据《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有“天寒无刺,天温无灸”的论述,其原义为在天气寒冷时,针刺不易得气,故应以灸法为宜,而当天气炎热时,针刺得气较易,作用得到提高,或因天气炎热,灸疮发作常感不便之故,故不必专于用灸,并非是“天温禁灸”之意。后人以“天温无灸”作为“热症禁灸”的经典依据,这就有充分商讨的…  相似文献   

6.
常宇 《科学养生》2007,(2):51-52
以前对灸法知之甚少,而且总是把灸法和针刺联系在一起,大概就是在细若发丝的银针的末尾处用艾条顺便熏一熏吧。直到有一天,看到了针灸大家程莘农和谢锡亮介绍灸法的文章,意识到灸法的效力非凡,才对艾灸刮目相看。而且才知道灸法并不是扎针时附带的一种可有可无的技术,而是自有其章法,什么直接灸、隔物灸、回旋灸、雀啄灸等等。当时自己正是多疾缠身,虚实夹杂,药吃得多的乱了套,陷于气急烦躁、沮丧无奈之中,听说了灸法后,就像抓到了一棵救命的稻草。  相似文献   

7.
藏医火灸疗法是藏医外治法之一,千百年来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对一些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的疾病,有独特效果。艾灸是火灸中的主要灸法,主要治疗神经系统疾病、风湿类疾病、心血管病、妇科病、胃肠病、肝胆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并有强身保健、延年益寿之功效。“凡用他法不能治愈的疾病,灸法一般皆可收效”;“药之不及,针之不为,灸之所宜。”这是古人对灸法的精辟总结。  相似文献   

8.
《神灸经纶》从灸疗功用、灸疗方法、灸疗治病等方面对灸法加以阐述,认为灸疗功用全在宣通气血、灸疗方法贵在简单易行、灸疗临证要在明症审穴。《神灸经纶》虽对灸法加以系统整理,然其发挥者少。  相似文献   

9.
天灸疗法,是中医传统灸法中非火热灸的一种,又名“自灸”‘冷灸”或“敷帖发泡”。笔者近20年来运用“三伏灸”疗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进行治疗,都有一定的疗效,近几年通过运用“三伏灸”配合“三九灸”治疗,其效果相得益彰,疗效明显提高。现就近几年运用“三伏灸”配合“三九灸”治疗喘证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梅花针灸学派周楣声教授在大量临床中发现,灸法对乙型肝炎、急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肠炎肠痉挛以及许多化脓性与非化脓性的发热病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热证不仅可灸,而且“热证贵灸”。周教授认为,虽灸是火的一部分,但灸不能代表火,艾灸疗法也不能代表火疗方法,在临床中两者应仔细区分。热证是否禁灸应从灸法本身思考,而非一味的热证禁灸。周教授提倡连续施灸巩固疗效,施灸时患者热度会上升,艾灸结束后会回复正常。灸法非唯一的治疗手段,盲目推崇艾灸疗法亦是医者在临床实践中应当避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