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廉泉穴不同针刺深度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00例。A组采用舌咽针刺法治疗,B组采用舌咽针刺法配合廉泉穴浅刺治疗,C组采用舌咽针刺法配合廉泉穴深刺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2个疗程及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82.0%,B组为84.0%,C组为95.0%。C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B组为14.0%,C组为19.0%。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咽针刺法配合廉泉穴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靳道清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1,(10):1272-1272,1280
目的:探讨针刺廉泉穴配合清音利咽散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的试验方法设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脑梗塞急性期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针刺廉泉穴,煎服清音利咽散。针刺1次/d,中药每日2次,15 d为1疗程,观察1疗程。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70%,对照组35.00%,两组显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廉泉穴配合清音利咽散能显著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  相似文献   

3.
不同针法治疗脑血管病后痉挛状态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丽平  周炜  王寅 《中国针灸》2007,27(5):325-328
目的:研究不同针法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康复疗效。方法:在统一诊断标准以及入选标准的前提下,152例患者随机分为体针组(A组)、体针加头皮针组(B组)、体针加腹针组(C组)、体针加头皮针加腹针组(D组)。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级、Brunnstrom分级、简化Fugl-Meyer评价法、Barthel氏ADL指数分别评定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考察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病偏瘫患者的疗效评价结果。结果:B、C、D组对痉挛状态的改善,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均优于A组(P<0·01),以D组疗效最佳(P<0·01)。结论:综合针法在改善痉挛状态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水平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应用治疗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8例卒中急性期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康复训练组.针刺组采用体针加电针、头皮针加电针交替治疗,体针取患侧风池、完骨、翳风、廉泉、金津、玉液;头皮针围刺.对照组由语言治疗师进行康复训练.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为1个疗程,共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6.
深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  王琪 《吉林中医药》2009,29(6):503-504
目的:观察针刺深度对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的疗效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内科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采用深刺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与治疗28 d后分别以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7.
捏脊加刺四缝穴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霞  熊小丽  陈静 《中国针灸》2006,26(3):201-202
目的:探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2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应用捏脊加针刺四缝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本院药厂自制的葡萄糖酸锌颗粒,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5%,优于对照组的74·2%(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锌和尿淀粉酶含量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捏脊加刺四缝穴对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王丽平  解越 《中国针灸》2006,26(2):141-146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及可能的不良反应。方法对针灸治疗卒中后吞咽困难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按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7篇中文文献506例患者满足纳入标准,均为低质量试验。纳入的6个试验Meta-分析结果表明针刺对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78,P=0·0002]。病死率、肺部感染率针刺组与非针刺组无差异[分别是RR0·25,95%CI(0·03,2·18)和RR3·02,95%CI(0·39,23·10)]。电视透视检查(VF)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刺对比康复训练可缩短胶钡咽通过时间[WMD-7·23,95%CI(-13·18,-1·28)]。结论由于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上的缺陷,尤其是缺乏远期功能性结局指标,虽显示针刺有短期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趋势,无不良反应,但目前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开展更多高质量、内在真实性好的大规模、多中心的RCT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深刺廉泉穴配合项十针法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的影响,客观评价深刺廉泉穴配合项十针法对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41例确诊为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71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给予深刺廉泉穴配合项十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疗效评定、SSA评分等情况的变化,并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在整体疗效、洼田饮水试验、藤岛一郎疗效评定、SSA评分等方面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整体疗效、洼田氏饮水试验、藤岛一郎疗效评定、SS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廉泉穴配合项十针法治疗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疗效可靠,优于传统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丹宇  陶冶 《中国针灸》1998,18(1):17-18
对 1 1 3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分别进行针刺镇痛、WHO药物三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 ,显效 :药物组 (2 0 .5 9% )与针刺组 (4 8.6 5 %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总有效率 :药物组 (5 0 .0 0 % )与针刺组 (72 .97%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与针药组 (95 .2 4%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针刺镇痛优于药物止痛 ,针刺和药物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调卫健脑针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调卫健脑针刺法,穴取百会、大椎、申脉、照海及耳穴缘中、神门;对照组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均每日针1次,针刺15天。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试验组PSQI治疗前后差值为-9.15±5.68,对照组为-5.64±5.73,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普通针法。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邹宏军  赵文民 《中国针灸》2004,24(4):227-228
目的:探寻提高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疗效的疗法.方法:将17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6例和对照组93例.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应用头针、舌针、体针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对照组有效率67.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疗法能有效提高西医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放血为主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霍焕民  杨学萍 《中国针灸》2007,27(10):729-730
目的:观察针刺放血为主与常规西药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差异。方法: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20例于疱疹最疼痛点采用针刺放血,并辅以拔罐、围刺等方法;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膏患处外用,常规口服阿昔洛韦片。观察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5%,对照组为55.8%,2组疗效对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且观察组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放血为主是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远征  祝鹏宇  张淼  张艳 《中国针灸》2007,27(11):810-812
目的:观察原络通经针法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寻找中医治疗轻度认知障碍的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与药物组(30例)。针刺组采用原络通经针法针刺治疗,穴取百会、膻中、关元、神门等,药物组采用口服小剂量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2.5 mg)。观察治疗前后2组临床记忆量表各项指标积分及记忆商(MQ)的变化情况,并用MQ增值情况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天后针刺组的记忆商、指向记忆、图像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及人像特点联系回忆的记忆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药物组除联想学习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各项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记忆商及各项记忆分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组记忆疗效优良率为80.0%,药物组为76.7%,2组记忆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络通经针法可以改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5.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采用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简称试验组)、单纯针刺组(简称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取肾俞、命门、腰阳关、委中等穴,试验组在与对照组取穴相同基础上给予命门、腰阳关、委中加用艾条温针灸,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8%(P<0.01)。试验组中,循经感传现象出现率为8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4%(P<0.01)。结论:温针灸激发循经感传现象为主要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醒神启闭针刺法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及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3组均给予基础治疗,空白对照组只给予基础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廉泉、通里、照海等穴,行针刺治疗;醒神启闭针刺组穴取水沟、风池、四关穴,行针刺治疗,行针时配合吞咽及发声训练。3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观察治疗15天、30天后分别进行评价疗效。结果:醒神启闭针刺组见效快、疗效好,经统计对比15天、30天,明显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醒神启闭针刺法对中风后吞咽困难及语言障碍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法及单纯西药基础治疗,且疗程较短。  相似文献   

17.
头部发际区排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刘智斌  牛文民 《中国针灸》2007,27(6):412-414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照组(60例)采用口服都可喜。应用长谷川痴呆修改量表(HDS)、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社会活动能力调查表(FAQ)、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表、主要症状观察(MS)评分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前后HDS、MMSE、FAQ、NFD、MS评分改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间HDS、MMSE、FAQ、NFD、M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发际区排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具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脑卒中痉挛性运动障碍配穴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海英  于潇 《中国针灸》2007,27(10):735-737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最佳配穴方法。方法: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普通针刺组(对照组)与平衡阴阳针刺组(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普通针刺组按传统取穴方法,主要是阳经取穴,取肩髃、曲池、手三里等;平衡阴阳针刺组根据阴缓阳急的中医理论及偏瘫患者伸屈肌肌张力不平衡的特点,采用阴阳经配穴,取极泉、尺泽、少海等。2组治疗前后分别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修改的Ashworth、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及脑卒中脑功能障碍评价表(SIAS)评定。结果:针刺有明显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的作用,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6.56±7.97,ADL-Barthel指数为57.20±12.80,对照组为21.62±7.17、30.66±11.34,2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针刺能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性运动障碍,可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不同配穴组方存在差别,临床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19.
头部电针透穴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研究头部电针透穴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0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电针透穴组(38例)、非透穴组(36例)和西药组(34例)。电针透穴组选用悬颅透悬厘、脑户透强间、头临泣透阳白等穴;非透穴组选用百会、印堂、四神聪等穴;西药组采用氟西汀口服。治疗28天后,分别对3组疗效、治疗前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SDS自评量表评分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含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电针透穴组有效率为86.84%,明显优于非透穴组的63.89%和西药组的67.65%(P<0.01,P<0.05)。电针透穴组能明显提高血浆中5-HT含量,与非透穴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西药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电针透穴疗法能明显提高病人血浆中5-HT含量,治疗PSD的疗效明显优于非透穴组和西药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