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合并长RR间期(≥1.5s)逸搏及逸搏心律患者是否存在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方法用动态心电图仪24h记录患者的心电图,根据患者的生活日记.将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出现时间是否与睡眠有关分为A组与B组。结果62例患者,A组41例(66.1%),B组21(33。9%)。A组发生长RR间期1.5s~2.0S41例,〉2.0S4例,发生逸搏及选搏心律的5例。B组发生长RR间期1.5s~2.0S的21例,〉2.0S的18例,发生逸搏及逸搏心律的17例。B组明显多于A组(P〈0.05)。结论心房颤动争并长RR间期、逸搏及逸搏心律与睡眠相关时比率高,为非病理性房室阻滞;而与睡眠无关时应视为病理性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 将99例气阴两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分为试验组(6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维持原来使用西药种类和剂量不变,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养心丸.观察用药前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临床症状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养心丸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血瘀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注射用洋参叶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注射用洋参叶皂苷200m只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对照组用生脉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两组均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14d。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心电图、硝酸甘油使用和运动平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注射用洋参叶皂苷对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注射用洋参叶皂苷20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对照组用生脉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两组均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14 d.观察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及伴随症状、中医证候、心电图以及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症状、中医证候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在心电图、硝酸甘油使用和运动平板试验方面与对照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注射用洋参叶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养心复脉汤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以常规西医治疗为对照,客观评价养心复脉汤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将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加养心复脉汤);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2组患者经均衡性检验,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情况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2周为1疗程.结果 临床疗效观察: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66.67%,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性,P〈0.05.治疗组对心悸、气短、胸闷、神疲乏力、眩晕、睡眠、口干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养心复脉汤同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疗效较单纯用西药要好,是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气阴两虚型的一种较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乐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以静脉滴注能量合剂.治疗组口服心乐胶囊,对照组口服玉丹荣心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观察表明心乐胶囊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气阴两虚型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心房颤动伴长R-R间期(R-R间距>1.5秒),以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住院病人49例,男性31例,女性18例,统计最长R-R间期,分为两组A组:(R-R间期1.5~2.0秒),B组:(R-R间期≥2.0秒)。最长R-R间期发生在22:00-06:00共38例,占总例数的77.5%。结果:A、B两组发生其他心律失常情况二者无明显差异,长R-R间距常发生在夜间,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R-R间期的长短不能真正反应房室传导的情况,而是f波隐匿传导的结果。结论:在心房颤动时诊断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应慎重,应结合其白天活动时的心室率、24小时平均心室率和临床症状综合分析后再做出评价和诊断。明确心房颤动是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对临床药物及介入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通脉养心丸治疗气阴两虚型窦性心动过缓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西医窦性心动过缓诊断标准和中医气阴两虚证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通脉养心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两组病人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2.41%,对照组为42.86%,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脉养心丸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窦性心动过缓病人平均心率水平,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00ms进行分析,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方法:对1000例动态心电图中110例长RR间期≥2000ms者,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其心电图改变和病因。结果:长RR间期的总发生率11%(110/1100)。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多见。导致长间期的心电图改变从高至低主要为房性早搏未下传36.36%(40/110),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13.63%(15/110),窦性停搏或Ⅲ度窦房阻滞9.09%(10/110),Ⅱ度I型房室阻滞。长RR间期在23:00~5:00有一分布高峰。结论:动态心电图是长RR间期有效安全的检测项目,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各娄心电图改变,有利于提高诊断正确率,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冠心病心率变异时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2例气虚型及气阴两虚型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HRV)进行时域分析,以期探讨中医不同证型冠心病HRV特征,及对病程、预后的判断。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62例均选自1996年8月以来住院病人,全部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X线胸片、血脂、血糖、肾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部分患者接受运动试验,均符合1980年WHO“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并排除高血压病、糖尿病。2组证型中气虚型31例,男25例,女6例;年龄60.15±9.3岁;其中自发型心绞痛8例,劳累型心绞痛18例,陈旧心梗5例。气阴两虚型31例,男20例,女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按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230例和对照组100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Gensini积分来分析胸痹患者各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对照组中以气虚、阴虚、心虚及脾虚为主要证候。冠心病组不同组别中低积分组以气虚、血瘀、阴虚、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而高积分组中以气虚、血瘀、阴虚、痰湿、心虚及肾虚为主要证候;其中血瘀、痰湿、阳虚及肾虚证候明显多于低积分组。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具有气虚、血瘀证候的病人比例最高,气虚血瘀型是冠心病心绞痛中医基本证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脑合病(本文中特指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横断面研究方法,在我国11家分中心医院纳入心脑合病患者982例,证名及证素规范化后,运用频数、构成比等方法分析气虚血瘀证在心脑合病发病中的地位;运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讨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果:①心脑合病组共入选982例,其中常见证型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气阴两虚、风痰阻络兼气阴两虚、肝肾阴虚、阴虚阳亢、痰浊中阻、肝阳上亢、风痰阻络兼气滞血瘀、气阴两虚兼血瘀、阴虚血瘀、气血亏虚。其中,气虚血瘀证的频率为8.04%,是本次调查发病证型中较为典型的证型之一。②运用卡方检验对有关心脑合病的30个发病因素进行探索,得出P〈0.05的6个指标,分别是外感六淫中的风邪、七情内伤中的怒、五味偏嗜中的辛和咸、喜热食、偏肥甘有统计学意义。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过怒、喜热食、偏肥甘、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结论:本研究表明,过怒、饮食偏肥甘、喜热食可能是心脑合病气虚血瘀证的发病诱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223例冠心病患者依临床症状及体征辨证分8组,并常规彩超检查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分轻、中、重度.结果:223例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心血瘀阻占30.04%(67/223,95%CI =24.02%~36.06%);痰浊闭阻占24.66%(55/223,95%CI=19.00% ~ 30.32%);气滞心胸占12.56%(28/223,95%CI=8.21%~16.91%);心肾阳虚占10.31%(23/223,95%CI=6.32%~14.30%);心肾阴虚占9.42%(21/223,95%CI =5.59% ~ 13.25%);气阴两虚占8.52%(19/223,95%CI =4.86% ~ 12.18%);寒凝心脉占4.48%(10/223,95%CI=1.76% ~7.20%);其中,心血瘀阻、痰浊闭阻与气滞心胸、心肾阳虚、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寒凝心脉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痰浊闭阻与寒凝心脉比较(95%CI不重叠,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23例冠心病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分级比较(x2 =26.695 3,f=6,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组间比较,心血瘀阻、痰浊闭阻、气滞心胸、心肾阴虚的颈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P<0.05).结论: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分布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的中医证型颈动脉内-中膜病变分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有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124倒,其中冠心病组61例,糖尿痛组63例,另选同年龄段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观察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 index,DI)、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HRVindex)、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频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文主要是研究探讨不同的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心电信息的临床相关性。方法:对12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得出中医证型和心电信息的初步相关性。结果:心阳亏虚的QTd和QTcd均较其他类型的患者要高(P〈0.01),气虚血瘀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改变最为显著(P〈0.01)。心肌缺血在气虚血瘀的患者占有比例最大,为62.1%;心阳亏虚多表现为心率失常和心肌缺血,分别有33.3%和36.7%;气阴两虚会表现为左室高电压和心肌缺血分别为40.5%和45.2%;痰浊闭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肌缺血为61.3%。结论:中医证型与心电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有一定临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索上海及周边地区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13例,充分收集中医四诊信息,对其进行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高血压各证型分布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痰湿壅盛证.(2)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比较.①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年龄从高到低依次为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气阴两虚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间在病程、性别中未见明显差异;②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血同型半胱氨酸均值均高于指南界定范围(≥10 mmol/mL),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空腹血糖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痰湿壅盛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各证型组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三酰甘油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湿壅盛证,气阴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肾阴虚证,肝阳上亢证;高血压不同中医证型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痰湿壅盛证,肝阳上亢证,阳气虚衰证,气阴两虚证,各证型组其余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肾阴虚证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重最高;阳气虚衰证组患者年龄最大;各证型高血压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普遍较高;气阴两虚证组患者血糖水平最高;痰湿壅盛证患者甘油三酯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地域冠心病证候表现和“冠心病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15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来自长沙、太原和新乡3个不同地域,在质量控制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证候的判定,并对不同地域“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危险因素进行描述和对比研究。结果冠心病总体临床证型分布显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阴亏虚〉气滞心脉〉心气亏虚〉寒滞心脉〉心阳亏虚,3个不同地域心血瘀阻证的分布相近:心血瘀阻证危险因素的地域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上。结论“冠心病心血瘀阻证”为冠心病最常见的证型,其危险因素分布均表现出一定的地域特征,这种差异可能与各地域地理环境气候特征及其影响下的患者人群体质和生活习惯相关。  相似文献   

18.
曹飞  ;蒋梅先 《中医药研究》2009,(10):1140-1142
目的探索不同中医证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日发病的时间节律。方法对155例AMI患者进行问誊调查,并辨证分型,从中医时间医学的角度探究不同中医证型AMI的日发病节律。结果155例AMI患者中各中医证型的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心肾阴虚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证〉阳气虚衰证〉阴寒凝滞证。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心肾阴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分别在下晡、平旦、日中;气阴两虚证AMI日发病高峰在日中、下晡。结论2006年12月-2007年4月不同证型AMI发病高峰的五脏主时时段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中医病理节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分型,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方法]检索CNKI 2005-2011年关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文献,并建立数据库,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结果]文献分析显示冠心病心绞痛临床常见证型前10位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气亏虚证、气虚血瘀证、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亏虚证、心阴亏虚证、心脉气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心脉证。[结论]基于文献分析进行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今后应加强症状规范研究及成果标准的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初步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分期中医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可能的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初步探讨不同分期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结果:慢性肾脏病1、2期患者以脾肾气虚为主,兼有血瘀。3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可兼有不同程度的阳虚、血瘀证。4期以肝肾气阴两虚为主,兼脾肾阳虚、血瘀证及湿浊证。5期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俱虚,阳虚证表现突出,兼挟湿浊、水气、血瘀证。结论: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血瘀证贯穿疾病的始终;本虚证从早期的气阴两虚证,逐渐发展到晚期的阴阳俱虚,标实证以血瘀证、湿浊证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