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李珣  相顺利  赵斌 《陕西中医》2002,23(6):544-545
目的 :探讨针灸镇痛治疗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机理。方法 :将 1 5 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针灸镇痛组 (治疗组 1 0 0例 ) ,药物麻醉组 (对照组 5 0例 ) ,治疗组采用四白、颧 骨 、颊车等穴强刺激 ,对照组采用 2 %普鲁卡因局部阻滞麻醉治疗。结果 :两组疗效相同 ( 96% )。提示 :针灸镇痛法使用安全、操作简便 ,无药物麻醉的并发症 ,对年老体弱、高血压、心脏病及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过敏病人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慢性心肌炎6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钟  曹绪芬 《中国针灸》1999,19(10):581-584
6例慢性心肌炎患者经针灸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2 4 % ,治愈率为 6 0 6 %。设对照组即针灸加西药组与单纯针灸治疗组间相比以及不同证型之间相比 ,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性不大(P >0 0 5)。不同性别、年龄、病程和疗程间患者治愈率相比差异有较大意义 (P <0 0 1 ) ,总有效率差异性不大 (P >0 0 5)。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4,(12):1673-1674
目的:观察温针灸不同灸量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毫针针刺组)、治疗2组(1壮温针灸)、治疗2组(灸2壮温针灸组)各30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评分量表进行评价。3组患者分别给予毫针针刺、温针灸1壮、温针灸2壮方法治疗,每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于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总有效率100%;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2组痊愈率和愈显率优于治疗1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有效;温针灸2壮疗效更佳,能显著提高面瘫治愈率,缩短治疗疗程。  相似文献   

4.
针刺配合拔火罐治疗原发性痛经9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了探讨针灸加拔火罐对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效果 ,对 1 43例进行了比较研究 ,采用针灸加拔火罐治疗 98例 ,有效率 94 9% ,其中治愈率为 56 1 %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 (P <0 0 1 )。同时在治疗前后收集经血做前列腺素F2 (PGF2 )测定 ,对治疗机理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对血浆乙酰胆碱、β-淀粉样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AD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给予安慰剂,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百会、涌泉穴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及改良长谷川痴呆量表(HD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浆乙酰胆碱(Ach)、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水平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各项观察指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MMSE、H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血浆Ach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MMSE评分与血浆Ac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0. 05),MMSE评分与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负显著正相关(P 0. 05)。HDS评分与血浆Ach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 0. 05),HDS评分与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负显著正相关(P 0. 05)。结论:针灸百会、涌泉穴可有效治疗AD,通过提高血浆Ach水平,降低血浆Aβ1-40及Aβ1-42水平可能是其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6.
针灸配合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药物对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将5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及针灸药物结合组(简称针药组),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长谷川痴呆评定表(HDS)评分值、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各临床疗效指标均有改善,尤以针药组显著.SOD较疗前明显升高,LPO较疗前明显下降.结论: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VD患者,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旨在对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进行观察分析,进而从临床、理化方面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住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予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普通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1 d,入院第1天、第21天后抽取血浆测定SOD水平,同时进行NIHSS、MBI量表评定,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观察组脱落3例,纳入27例,对照组脱落5例,纳入25例。第1天2组患者SOD、NIHSS评分和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 d后,2组患者血浆SOD水平较第1天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 d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21天后观察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醒脑平衡针刺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活动能力,同时能提高患者血浆SOD水平。针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浆SOD水平可从一定程度上作为针灸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与P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指数与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90例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各30例,分别采用腰椎牵引(对照组)、腰椎牵引加推拿治疗(治疗A组)、腰锥牵引温针灸加推拿治疗(治疗B组)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及外周血浆中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3组治?均有效,治疗前后疼痛指数、外周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治疗A组、B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B组效果优于治疗A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温针灸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温针灸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调节外周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改善机体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能力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的温针灸治疗,观察对比2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5.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 3%(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2. 2±0. 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4. 1±0. 8)分(P 0. 05); 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常规检查异常,也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温针灸配合委中穴拍打放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疼痛症状,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和西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EH)效应机制.将80例EH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采用针刺合谷、太冲加百会穴温针灸和口服卡托普利片治疗30天,前后各检测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 1次.结果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含量均有减少,前后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NO含量都有增多,但前后及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ET/NO比值下降明显,前后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针刺开"四关"加百会穴温针灸治疗EH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双向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