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络学说与透皮给药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体皮肤吸收途径有三条:角质层、汗腺管口、毛囊皮脂腺口,西医多采用透皮增强剂促使药物穿透皮肤,而中医在透皮治疗中常采用芳香开窍、活血化瘀类中药,有利于皮肤吸收。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外治法的主要理论基础,在指导透皮给药方面结合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作用于相应经络、腧穴而获得奇妙疗效,为中医优势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透皮给药系统疗与口服给药相比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其常见促渗方法包括物理、化学促渗、微针、微乳等。三伏贴是传统中药透皮给药的一种形式。三伏贴在防治肺系疾病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疗效显著,并有医者已将现代透皮给药技术应用于三伏贴的研究中。但三伏贴存在制剂方法落后、个体差异明显、有效成分透过率低等问题,如果借助现代透皮给药的技术和方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经络腧穴,合理改进剂型,必将使中医经皮给药尤其是在三伏贴治疗慢性疾病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陈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128-132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提出的经络穴位贴敷疗法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以及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治疗特性,中药经皮给药(TTS)制荆结合中医的经络学理论,继承和发扬了中医药学的传统。中药经皮给药有多种剂型形式,且中草药资源丰富,毒副作用小,可成为TTS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开发出的中药促渗剂有精油类,薄荷类,冰片等,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制剂技术,及促进透皮吸收的方法,将现代的透皮给药和穴位的功能结合起来,会给中药透皮吸收的应用开发带来新的飞跃,为临床实践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中药穴位贴敷历史悠久,临床疗效确切。本文基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和经络学说,从药物对机体的局部刺激、经络传导、透皮吸收3方面阐述中药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并结合中药经皮给药系统、代谢组学、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热点,提出中医药系统生物学这一新的研究模式。  相似文献   

5.
中药经皮给药属于中医外治研究范畴,药物有效透过皮肤屏障进入体内产生作用是中药经皮给药及中医外治产生效用的关键环节。中药经皮给药可分为被动、主动两种途径,促透方法可从药物特性、理化促透等几方面考虑,这几方面存在交叉。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制剂技术的进步,理化促透技术的发展,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中药经皮给药新剂型、促透方法不断进步,中药经皮给药未来发展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6.
中药透皮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概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510120)严夏何倩红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外治法@透皮疗法中药/治疗应用综述透皮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特色。它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中草药施于皮肤、孔窍、俞穴等部位,通过药物的刺激、吸收,激发经络...  相似文献   

7.
中药透皮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概况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严夏,何倩红(510120)透皮给药是中医外治法的特色。它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中草药施于皮肤、孔窍、俞穴等部位,通过药物的刺激吸收,激发经络之气以发挥其疏通经络、调节气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等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氏认为肝病胁痛多由气虚血瘀所致 ,确定黄芪等中药为主要药物 ,结合经络腧穴透皮给药理论开发肝舒贴透皮剂。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明肝舒贴透皮剂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赵钢  陈建杰 《中医药学刊》2003,21(6):846-847
王氏认为肝病胁痛多由气虚血瘀所致,确定黄芪等中药为主要药物,结合经络腧穴透皮给药理论开发肝舒贴透皮剂。实验和临床研究都证明肝舒贴透皮剂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传统经络穴位理论入手,总结经穴位给药的研究应用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方法:比较分析穴位敷贴透皮给药、穴位注射给药、穴位离子导入法给药、穴位埋线给药在实验及临床应用中的异同,结合中医理论,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的经穴内病外治。结果:提高药物的经穴透皮治疗作用,要充分考虑不同的经络穴位因素、主成分性质因素、物理辅助技术因素等的复合作用,综合运用物理辅助经穴位透皮给药,可有效增强治疗效果。结论:经穴位给药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有助于充分发挥中药内病外治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