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和中药对癌症疼痛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 90例具有不同程度疼痛症状的癌症病人分别进行了针刺镇痛、中药内服外敷镇痛、WHO药物 3级止痛阶梯和针药结合治疗。结果表明 ,针刺组和中药组镇痛效果优于西药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针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说明针刺和中药镇痛优于西药止痛 ,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癌症疼痛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刺中药合用治疗老年性痴呆115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梁忠  吴天强 《中国针灸》1998,18(12):712-714
单纯用针刺或中药与针药并用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针药并用的疗效 (总有效率 84.2 1 % )明显优于单用针刺 (总有效率 5 8.6 2 % )或单用中药 (总有效率 6 5 .5 1 % ) ,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 ,说明针药并施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浮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随机对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职良喜 《中国针灸》2007,27(1):18-21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PD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药物组各60例,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远取三阴交穴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效果。结果:浮针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5·0%;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以浮针组更好(P<0·001);浮针组起效时间最快3分钟,明显快于药物组的30分钟(P<0·05)。结论:浮针疗法针刺三阴交穴治疗PD临床疗效优于口服吲哚美辛肠溶片。  相似文献   

4.
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比较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与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随机分为针推组4 0例 ,药物组 31例。针推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大椎、百会、后溪为主 ,颈肩部推拿手法为辅 ;药物组以口服培他啶片 ,静滴脉络宁注射液为主。结果 针推组治愈率为 5 5 .0 % ,总有效率 95 .0 % ,药物组治愈率为 2 9.0 % ,总有效率74 .2 %。两组比较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P<0 .0 5 )。结论 针推组治疗效果优于药物组  相似文献   

5.
踝三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性痛镇痛作用。方法:380例患者随机分为踝三针组、常规针刺组、药物组。踝三针组依据不同的突出节段分别取根痛1、根痛2、根痛3,采用提捏进针法,沿皮刺入;常规针刺组取肾俞、气海俞、突出相应节段的夹脊穴、次等穴,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药物组采用来比林针0·9g加生理盐水2mL常规臀部肌肉注射。结果:踝三针、常规针刺、药物来比林3种治疗方法起效时间分别为6分钟、27分钟、18分钟;3组患者镇痛的维持时间分别是24·48小时、8·93小时、6·36小时,踝三针较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常规针刺组与药物组比无显著差异。3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镇痛的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种治疗方法对0·5、1、24、48小时时点直腿抬高试验测量值的影响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踝三针对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根性痛有显著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群 《中国针灸》1998,18(7):397-397
采用头皮针为主 ,电针与手法结合治疗 72例 ,同时设单纯药物对照组 42例比较 ,结果针刺组有效率 81 .9% ,对照组有效率 5 9.5 % ,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R针刺 2 .85 ,P<0 .0 0 1 )。  相似文献   

7.
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4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观察舌针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疗效。方法 将 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6例和对照组 38例 ,治疗组以舌针配体针治疗 ,对照组单纯体针治疗 ,治疗 3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能力得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评分 30 .12± 8.5 0 ,治疗后评分 5 1.30± 7.32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对照组治疗前评分 31.0 5± 7.92 ,治疗后评分 4 4 .5 2±8.6 2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治疗组总有效率 80 .4 % ,对照组 6 8.4 %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失语症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透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探寻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有效手段.方法:运用患肢阴阳经相透针法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29例,与常规针刺组(头针 体针)22例、药物治疗组(口服妙纳)27例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肌张力累积差值差异大,肌张力降低明显;在降低肌张力、髋内收肌张力上与常规针刺组、药物治疗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透针疗法治疗中风肢体痉挛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针与头针对急性脑梗死(CI)效应机制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单纯药物(A组)和针刺颅骨缝区(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等)加药物(B组)、针刺标准化头针方案穴区(对侧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加药物(C组)治疗急性CI患者各20例,对照观察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治疗前后A组血清VEGF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血清VEGF含量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治疗后VEGF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颅针加药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血清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与标准头针加药物治疗相当。  相似文献   

10.
不同刺法调整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观察以廉泉为主要穴位进行不同的针刺方法在改善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之咽阶段障碍中的作用。方法:将111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廉泉单针浅刺法(A1组)、廉泉单针深刺法(A2组)和廉泉加旁廉泉多针深刺法(B组),连续治疗14天后观察疗效。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B组为95·0%,A1组为65·7%,A2组为83·3%,B组与A1、A2组比较分别为P<0·01和P<0·0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和显著性意义;在愈显率方面,B组为82·5%,A1组为20·0%,A2组为52·8%,B组与A1、A2组比较均为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在治疗7天后,吞咽功能评分B组与A1、A2组比较均为P<0·01,说明改善吞咽障碍敏感性方面B组优于A1、A2组。结论:以颈部腧穴解剖为基础的多针深刺法不但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咽阶段障碍,而且安全性高、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