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95%乙醇进行渗滤提取后,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对石油醚部位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三十四烷酸(Ⅲ)、正三十烷醇(Ⅳ).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大戟属植物猩猩草Euphorbia cyathophor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RP-18型)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型)柱层析,结合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1H-NMR、13C NMR和EI-MS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猩猩草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位中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十六烷酸(Ⅰ)、β-谷甾醇(Ⅱ)、stigmast-5-ene-3,7-diol(Ⅲ)、11-氧代-β-香树脂醇乙酸酯(Ⅳ)、germanicolacetate(Ⅴ)。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铁破锣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我国特有植物铁破锣 [Beesia calthifolia(Maxim) .Ulhr.]全草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石油醚萃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 (Ⅰ)、蒲公英赛醇 (Ⅱ)、表木栓醇 (Ⅲ)、E-24-ζ-ethyl-cholest-3α-ol(Ⅳ)和β-谷甾醇(Ⅴ)。结论:化合物Ⅰ、Ⅱ、Ⅲ、和Ⅳ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风车子叶石油醚和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柱层析、重结晶法对风车子叶醋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光谱数据(IR、1H-NMR、13C-NMR)和文献对照对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I),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Ⅱ),熊果酸(Ursolic acid,Ⅲ),β-胡萝卜苷(β-Carotene,Ⅳ),槲皮素(Quercetin,V).结论 化合物I、II、III、IV、V均为首次从壮药风车子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阐明五爪金龙的有效成分,对其地上部分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五爪金龙地上部分乙醇回流提取,提取物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氯仿萃取部位经反复硅胶柱层析。化合物结构鉴定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进行确定。结果: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和物理方法鉴定分别为槲皮素-4′,7-二甲醚(Ⅰ),山奈素-4′,7-二甲醚(Ⅱ),β-胡萝卜苷(Ⅲ),β-谷甾醇(Ⅳ)。结论:以上化合物全部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藏药螃蟹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对螃蟹甲浸膏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螃蟹甲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分离鉴定出4个化合物,分别为PhlomisosideⅢ(Ⅰ)、β-胡萝卜苷(Ⅱ)、山柰素(Ⅲ)、熊果酸(Ⅳ)。结论:化合物Ⅲ和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螃蟹甲药理作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三桠苦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ie YF  Liang Y  Du QT  Guo LB 《中药材》2011,34(3):386-388
目的:对三桠苦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性质进行化学结构鉴定。结果:从三桠苦的石油醚、氯仿和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六酸十八烷基酯(Ⅰ)、β-谷甾醇(Ⅱ)、棕榈酸(Ⅲ)、3,5,3′-三羟基-8,4′-二甲氧基-7-异戊烯氧基黄酮(Ⅳ)、胡萝卜苷(Ⅴ)、水杨酸(VI)和山萘酚-3-O-α-D-阿拉伯吡喃糖苷(Ⅶ)。结论:化合物Ⅶ为首次从蜜茱萸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Ⅴ和V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马趣环  石晓峰  范彬  刘东彦 《中药材》2012,(8):1257-1259
目的:研究糙叶败酱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及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糙叶败酱石油醚和氯仿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为:白花败酱醇(Ⅰ)、黄花败酱醇(Ⅱ)、原儿茶酸(Ⅲ)、胡萝卜苷(Ⅳ)、油酸(Ⅴ)、β-谷甾醇(Ⅵ)、芥酸(Ⅶ)。结论:化合物Ⅰ、Ⅲ、Ⅴ、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板蓝根水提部位中提取、分离化学成分。方法板蓝根水提取液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水和不同浓度乙醇液洗脱,30%乙醇洗脱部位经硅胶柱层析反复分离、纯化,测定所得化合物的物理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板蓝根水提液30%乙醇洗脱部分暂时分得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3-吲哚乙酸(Ⅰ)、丁香苷(Ⅱ)、(+)-异落松脂醇(Ⅲ)、落叶松脂醇-4,4’-二-O-β-D-二葡萄糖苷(Ⅳ)。结论化合物Ⅰ为首次从板蓝根中分离,化合物Ⅱ、Ⅲ、Ⅳ均为苯丙素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文达  张坚  谢刚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2007,30(2):168-170
目的:对白花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花泡桐花的石油醚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diplacone(Ⅰ),3′-O-methyldiplacone(Ⅱ),mimulone(Ⅲ),熊果酸(Ⅳ),β-谷甾醇(Ⅴ),胡萝卜苷(Ⅵ)。结论:这些化合物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一匹绸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色谱方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一匹绸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羽扇豆醇(Ⅱ)、豆甾-4一烯-3-酮(Ⅲ)、胡萝h苷(Ⅳ)、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V)。结论:化合物Ⅱ、Ⅲ、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水红花子(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系统溶剂提取法、正相和反相硅胶柱色谱法、制备HLPC法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谱学技术(NMR、MS、UV等)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红花子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3,5,7-trihydrochromone(Ⅰ)、kaempferol(Ⅱ)、5,7,4′-trihydroxydihy-droflavonol(Ⅲ)、3-pyridine carboxylic acid(Ⅳ)、5-dimethoxy-4-hydroxybenzoic acid(Ⅴ)5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Ⅲ-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荨麻根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 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对荨麻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应用理化数据分析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结果 从荨麻根中分离得到 10 个化合物,分别为 α - 香树脂醇 ( Ⅰ ) 、 β - 香树脂醇 (Ⅱ)、齐墩果酸 (Ⅲ)、 双( 5- 甲酰基糠基)醚(Ⅳ)、 5- 羟甲基糠醛(Ⅴ)、 4- 羟基苯甲酸 (Ⅵ)、东莨菪素(Ⅶ)、东莨菪素苷(Ⅷ)、胡萝卜苷(Ⅸ)和 β - 谷甾醇(Ⅹ)。 结论 化合物Ⅰ ~ Ⅶ均为首次从荨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泽漆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转移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转移活性。方法 泽漆全草采用50%丙酮提取、系统溶剂萃取,综合运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HPLC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纯化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采用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通过MTT实验筛选出非细胞毒性的化学成分,进一步通过划痕实验来评价酚酸类化合物抗肿瘤转移的活性。结果 从泽漆石油醚、醋酸乙酯部位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没食子酸(1)、咖啡酸(2)、间苯二酚(3)、连苯三酚(4)、没食子酸甲酯(5)、没食子酸乙酯(6)、杨梅素(7)、槲皮素(8)。抗肿瘤转移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1、5、6均能剂量相关性地提高抗肿瘤转移活性,其IC50分别为0.475、4.568、4.612 μmol/L。结论 化合物1、5、6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细胞转移活性,其中化合物1的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太白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玲  杨伯伦 《中草药》2004,35(10):1091-1093
目的 研究地衣植物太白花(又称雀石蕊)Cladonia stellaris的化学成分。方法 太白花经石油醚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和硅胶制备TLC分离纯化,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 从太白花的石油醚部分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松萝酸(Ⅰ)、去甲环萝酸(Ⅱ)、珠光酸(Ⅲ)、漂红梅衣酸(Ⅳ)、2-羟基-4-甲氧基-6-正戊基苯甲酸(Ⅴ)和2,4-二羟基-6-正戊基苯甲酸(Ⅵ)。结论 化合物Ⅱ和Ⅳ为首次从太白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河南鼠尾草根及根茎的脂溶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氯仿超声提取丹参药材中的脂溶性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以及结晶、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利用现代波谱技术及化合物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弥罗汉酚(Ⅰ)、丹参酮ⅡA(Ⅱ)、隐丹参酮(Ⅲ)、丹参酮Ⅰ(Ⅳ)、次甲基丹参酮(Ⅴ)。结论:弥罗汉酚、丹参酮Ⅰ和次甲基丹参酮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头花蓼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9,自引:1,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头花蓼(Polygonum capitatum Ham ex D.Don.)的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和聚酰胺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4个化合物:槲皮素(quercetin,Ⅰ)、槲皮苷(quercitrin,Ⅱ、陆地棉苷(hirsutine,Ⅲ)、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鼠李糖苷(quercetin 3-rhamnoside 2"-gallate,Ⅳ)。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薯蓣科植物黄药子(Dioscorea bulbiferaL.)块茎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95%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萃取后,得到的氯仿萃取部分,应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黄独乙素(diosbulbin-B,Ⅰ),β-扶桑甾醇(β-msasterol,Ⅱ),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Ⅲ),(S)5乙基-8,8-二甲基壬醛(《S)-5-Ethyl-8,8-dimethyl nonanal,Ⅳ),2,3-Dihydroxyicosanoic酸(2,3-Dihydroxyicosano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Ⅱ)、(Ⅳ)、(Ⅴ)为首次从黄药子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瑶药铜钻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硅胶色谱、聚酰胺色谱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结构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铜钻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部分中共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赛酮(A)、β-谷甾醇(B)、蒲公英赛醇(C)、胡萝卜苷(D)、香草酸(E)、香草醛(F)。结论化合物C和F均为首次从铜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