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应用针刺选穴加面部患侧穴位加减艾灸面瘫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以针刺、点刺、艾灸相结合的方法治疗31例,其中发病4天~1年患者18例;发病2个月~1年有面瘫后遗症患者10例。结果:31例患者不论初次发病还是有面瘫后遗症者均疗效显著。结论:应用针刺选穴加面部患侧穴位加减艾灸治疗面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远道针刺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面神经炎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于青  陈美华 《中国针灸》2004,24(5):339-340
面神经炎又名"贝耳氏麻痹",主要引起面部肌肉周围性瘫痪等功能障碍.现本病之针灸临床治疗多为面部针刺加电针治疗为主,疗效确切.但面部大部分常用腧穴,如迎香、水沟、四白等,针感疼痛,患者多难以接受.且面部,尤其是眼周毛细血管丰富,针刺极易引起青紫、血肿,早期于面部针刺有加重面神经炎水肿、诱发面肌痉挛之弊.为此,笔者根据"病在近者远取之""经络所过,主治所及"以及原穴、合穴、皮部等相关理论,对面神经炎从急性期开始即行手足阳明经远道针刺,配合局部中药面膜涂敷治疗,远针近药,穴药并举,疗效满意,对部分顽固性面瘫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2000年来有关资料收集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针刺合谷穴对面瘫治疗作用的红外热像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张栋  彭悦 《中医杂志》1989,30(5):32-34
依据“面口合谷收”的取穴原则,作者使用经外热像方法,对面瘫患者进行了针刺合欲穴前后的面部温度变化观察,划所离解针刺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显示,65例面瘫患者所得到的面部22个部位1430对温度数值,针刺后有75.8%为升温效应,10.1%无变化,14.1%为降温效应,针刺后全部部、左右侧面部及其他19个部位温度的升高都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后面部以口鼻部位的升温幅度最大,针刺后并可使健、患侧面部的温度接近平衡。以上说明,合谷穴与面口有紧密联系,针刺合谷穴对病患者部具有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促进功能恢复的作用,作者认为,红外热像方法作为针刺治疗面瘫效果的判定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面瘫是以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为主的一种疾病,在临床上属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失治、误治或患者正气亏虚易发展为顽固性面瘫。该文介绍运用倒马针法联合放血、探穴针刺、透刺、选穴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1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以面部阳明经穴为主的传统针刺疗法和以乳突及耳周少阳经穴为主的针刺疗法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两组,阳明经穴组45例采用传统的针刺面部阳明经穴为主的方法治疗;少阳经穴组45例采用针刺乳突及耳周少阳经穴为主的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以面部肌肉恢复症状及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标准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ouse-Brackmann分级评分标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阳明经穴为主的传统针刺疗法优于乳突及耳周少阳经穴为主的针刺疗法,提示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刺激面部神经末梢穴位而达到面肌功能恢复的机制比刺激神经干和通过针刺改善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压迫而达到面肌功能恢复机制更占优势。  相似文献   

6.
卫彦  寇吉友 《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30-832
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观察,分析各因素对疗效影响的差异,优选周围性面瘫的最佳电针治疗方案,为提高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共90例患者,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采用针刺时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电针波形(密波、疏波、疏密波)、腧穴配伍(面部+头穴、面部+体穴、面部+头体穴)的三因素三水平搭配组合方案,随机分入L9(34)正交表安排的9组试验中,进行试验观察,共观察4星期。采用电生理的方法测定面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正交分析采用直观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采用急性期、选择电针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使面神经波幅恢复最快,且各因素对疗效影响从大到小排列为针刺时机〉电针波形〉腧穴配伍。结论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最佳方案为急性期、疏密波形、取面部+体穴针刺。不同因素对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不同,其中针刺时机的正确选择对疗效影响最大,其次为电针波形,再次为腧穴配伍。  相似文献   

7.
<正> 同名的手经与足经有一定的相关性,不仅古代文献有所论述,近代研究也有所证实。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和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在面瘫的治疗中均为常用穴位,比较对手经与足经穴位针刺后面瘫患者面部温度的变化是本文的目的。本文采用红外热像方法,以面部温度作指标,对针刺单侧合谷和足三里前后面部的升温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温针灸"腹四穴"结合面部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均采用温针灸"腹四穴"结合面部推拿进行治疗。结果:痊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结论:温针灸"腹四穴"结合面部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刺翳风穴配合四关穴治疗面瘫的疗效。方法:针刺翳风穴配合四关穴治疗面瘫,与同期采用常规面部针刺疗法及激素为主的西药疗法进行比较,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90%,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4.8%和68.5%,观察组与常规针刺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翳风穴配合四关穴治疗面瘫,疗效与常规面部针刺相当,明显优于激素为主的西药组。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重灸完骨穴治疗面瘫29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红梅  杨玲 《四川中医》2008,26(1):121-12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重灸完骨穴对面瘫的治疗结果.方法:选取58例面瘫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针刺配合重灸完骨穴组与针刺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配合重灸完骨穴治疗面瘫疗效好,可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