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关彤 《湖南中医杂志》2001,17(3):14-14,43
目的:探索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中医治疗方法,以《金匮》方辨证分型施治共33例。结果:显效10例,好转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8%。结论:运用《金匮》方辨证分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西九江地区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将本地区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对各证型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疾病活动度指标、ASDAS评分、BASDAI评分、BASM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各证型间比较,年龄、性别及HLA-B27阳性比无显著性差异,病程及疾病活动度等指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SDAS评分、BASDAI评分、BASMI各证型均有升高,但各证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程及疾病活动度指标与该病中医证候有相关性,对治疗本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医学尚无特效针对性疗法及药物,但中医药对该病有较好疗效。文章综述了近年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研究、及对该病的辨证分型和相应的治疗用药,为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强直性脊柱炎是由于肾虚督寒,寒热湿阻,瘀血阻络,或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筋脉失养,骨质受损而为病。目前强直性脊柱炎的辨证分型尚未统一,各医家的分型角度不同,其治法也不尽相同。但总体可以归纳为以证候、病程、经络、性别等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5.
针挑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罗健 《中国针灸》1995,15(3):13-14
笔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取膀胱经穴、华佗夹脊、督脉等穴位,对2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针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显著好转8例,好转11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5%。本文提出了强直性脊柱炎辨证分型与传统痹证分型不同,并讨论了针挑方法的特点,作用和原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中医辨证及影像分析,运用影像学诊断,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收集本院70例临床拟诊为强直性脊柱炎(AS)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及行骶骼关节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强直性脊柱炎(AS)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结合X线平片、CT及MRI检查,在70例患者骶骼关节中,X线平片和MRI显示关节面下骨侵蚀病变分别为16例和52例;25例CT检查中显示骶骼关节面下存在侵蚀破坏,CT及MRI显示骨侵蚀敏感度相近,两者均优于X线平片,而MRI除显示AS骶髂关节慢性骨结构改变外,显示骨髓水肿52例,滑膜增厚48例,韧带附着点炎22例和关节软骨破坏46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是以素体阳虚,肾肝阴精不足,督脉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偏盛为外因,而影像学检查可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减少或避免出现严重后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六白菖砂汤对强直性脊柱炎(AS)中医辨证肾阳亏虚的治疗作用。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六白菖砂汤组方为主进行治疗,比较治疗3个月后患者疼痛总体评分、实验室指标等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4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总体评分及实验室指标自身对照均有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六白菖砂汤对AS患者中医辨证肾阳亏虚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资料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选自2013年3月—2014年10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入选标准为:①腰痛伴晨僵3月以上,活动后可改善,休息症状不缓解;②腰椎转侧活动受限;③胸廓活动度缩小;④X线有骶髂关节炎性改变;⑤B-27抗体检测阳性;⑥中医辨证分型符合肝肾亏虚,适用独活寄生汤治疗。如果患者具备④并分别附加其余诸条中的任何一条可确诊强直性脊柱炎(AS)。排除标准为:中医辨证分型不符合肝肾  相似文献   

9.
徐薇薇  汪悦 《吉林中医药》2013,33(4):356-358
中医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后天调摄不当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外感风寒湿热为标,肾督亏损为本.临床可按病因辨证分型,亦可按分期分型.中医治疗本病多采用中药内服法,根据其病证、分期不同进行辨证加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类,为强直性脊柱炎证候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7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以因子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测量症状载荷,以系统聚类分析法归纳证候群,确定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候分型。结果通过因子分析,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四诊信息中提取出24个公因子;利用因子得分作为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总结出强直性脊柱炎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证候群,即肾虚督寒证、肾阴虚证、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其中肾阴虚证可兼见阳虚和湿热,湿热痹阻证可兼有脾虚。结论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归纳强直性脊柱炎的证候分型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客邪、外伤是诱因,以肾阳不足,督脉空虚为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针灸及其他疗法,提高远期疗效,改善患者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sVCAM-1)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68例活动性AS患者与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结果68例患者血清中sICAM-1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各中医证型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水平趋势为肾虚督寒证>邪及肝肺证>邪痹肢节证,但各证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VCAM-1表达与健康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仅邪及肝肺证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肾虚督寒证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AS病变过程,与中医的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的血清变化水平可作为AS中医辨证分型的辅助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AS)不同中医证型的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7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3组,其中湿热证35例,督寒证20例,肝肾不足证22例。分别观察其MRI表现并进行SPARCC评分,同时分析患者外周血CRP及ESR水平。结果:MRI主要表现为骶髂关节面骨质囊变、侵蚀、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旁骨髓炎性水肿。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ARCC评分湿热证督寒证肝肾不足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均高于肝肾不足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湿热证组与督寒证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不同中医证型与其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MRI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可为AS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抗TNF-α生物制剂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影响。方法:12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给予抗TNF-α生物制剂(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观察120例患者治疗前后上呼吸道感染率,比较120例患者治疗前后肺气虚证、脾气虚证各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分析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与中医肺气虚、脾气虚关系。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4周、8周、12周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分别是5.00%、8.83%、1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气虚证:治疗后喘促气喘、易感冒、自汗、恶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等症状积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气虚:治疗后食少纳呆、体倦乏力、神疲懒言及口淡不渴等症状积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后随着上呼吸道感染发生频次的增多,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肺气虚证、脾气虚证表现明显。结论:抗TNF-α生物制剂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增加患者上呼吸道感染频率。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证型主要为肺气虚证、脾气虚证,且两证型总积分与上呼吸道感染率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搜集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对2004年1月-2015年3月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搜索到的国内有关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临床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有效文献共62篇,中药外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用药主要以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补益肝肾为主,性味归经主要以温平、辛苦甘、肝脾肾经为主。结论:中药外治法在局部疗效上与内治法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发展前景广阔,通过对外用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用药规律初步探索,以期找出更有效地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方法,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尹学永  王志文  冯宝静  田广平  李洪猛 《中草药》2020,51(21):5426-5430
目的 观察腰痛宁胶囊联合艾瑞昔布片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组口服艾瑞昔布片、腰痛宁胶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巴氏AS功能指数(BASFI)、巴氏AS病情活动指数(BASDAI)、评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评定综合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前BASDAI、BASFI评分,ESR、CRP水平,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别不大,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各项评分及ESR、CRP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及ESR、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的65.00%(P<0.01)。结论 腰痛宁胶囊能有效改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证候,降低炎症指标及疾病活动度,改善患者功能活动指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归汤加减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65例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52例)、西药组(53例)和中西药组(60例)。中药组给予右归汤加减,西药组给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中西药组同时给予右归汤加减和双氯芬酸钠缓释片,疗程均为56 d。观察各组治疗前后活动度衡量指数(BASMI),疾病功能指数(BASFI),放射学指数(BASRI)和中医辨证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甲状旁腺激素(PHI)的变化;比较各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中西药组总有效率87.7%,优于中药组的76.5%和西药组的73.5%(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中西药组和中药组中医证候评分较西药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中西药组其他临床症状评分均较中药组和西药组改善明显(P0.05),中药组和西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中药组(1.9%)小于中西药组(17.5%),中西药组(17.5%)小于西药组(30.6%)(P0.05)。结论:右归汤加减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与西药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无明显差异,具有有效性,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双氯芬酸钠缓释片低;右归汤加减结合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补肾强脊加减汤结合穴位贴敷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证候改善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7年6月于该院收治的28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强脊加减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疗效、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ASDAI、BASFI和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补肾强脊加减汤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证候和炎症状况,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及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和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价。方法对8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按中医证型分组,研究各证型的性别、病程与HLAB27的关系,以及HLAB27与病情的关系,采用BASDAI和BASFI进行评价。结果各证型所占比例有显著差异(P=0.023)。肝肾亏虚证所占比例较大,湿热阻络证超过寒湿痹阻证和气滞血瘀证,且有性别差异;各证型病程之间差异不大;不同组中医证型间的HLAB27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HLAB27阳性组与阴性组的BASDAI和BASFI存在显著差异(P1=0.532,P2=0.664);强直性脊柱炎HLAB27阳性患者BASDAI和BASFI高于阴性患者,病情重于阴性患者;各中医证型与BASDAI和BASFI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中医证型与HLAB27检查结果无明显相关性,HLAB27有可能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情活动和病程发展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3例住院患者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中医辨证论治:肾虚督寒型16例,湿热痹阻型18例,瘀血痹阻型9例。中药2天1剂,28天为1疗程。对照组40例,沙利度胺75~100mg每日晚上服,塞来昔布0.2g,一日2次,28天为1疗程。在第28天比较两组症状改善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记录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8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28天后主要疗效指标、体征及ESR、C-RP改善情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出现血常规、尿常规改变及肝肾功能损害。结论: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