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史嘉林 《河北中医》2002,24(12):914-915
咳嗽之论治不外乎“外感内伤之分 ,阴阳虚实之别”。叶天士有“因于湿者有兼风兼寒兼热之不同 ,大抵以理肺治胃为主”之论。笔者临床运用该论且扩大施治范围 ,认为胃中有邪、气机不和而犯肺致咳嗽者 ,用理肺治胃法治疗收效良好 ,故亦可谓胃咳辨治。1 胃咳病因病机《素问·宣明五气篇》曰 :“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指出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可见咳嗽病位在肺 ,病因不一。《医学●义·咳嗽篇》评述 :“心肝脾肾各有咳嗽之症 ,不过假途于肺耳。”此语堪称金玉之言。中医论脏 ,也不可废腑 ,盖脏腑之间生理上相…  相似文献   

2.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2,17(3):38-39
哮以声响言 ,喉中如水鸡声者 ,此肺中有痰 ,阻塞气道也。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哮病》曰 :“哮即痰喘之久而常发者 ,因内有壅塞之气 ,外有非时之感 ,膈有胶固之痰 ,三者相合 ,闭拒气道 ,搏击有声 ,发为哮病。”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虽有“咳而上逆 ,喉中有水鸡声 ,射干麻黄汤主之。”之说。但临证治哮 ,未发时多以扶正为主 ,既发则以攻邪为主。扶正者 ,须辩阴阳 ,阴虚者补其阴 ,阳虚者补其阳 ;攻邪者 ,须分微甚 ,或散其风 ,或温其寒 ,或清其痰火。近代名医姜春华论哮喘云 :“前人对哮证之治疗与预防有谓‘平时治…  相似文献   

3.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出自宋·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原文是“医风先医血 ,血行风自灭”。实践证明 ,这一法则若运用得当 ,确能获取良效 ,笔者就此浅谈体会如下。1 风病缘于气血失调疾病的发生 ,主要是由于人体气血阴阳失调 ,而风病亦不例外。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为人体一身正气之根本 ,气血阴阳失调 ,疾病由生。《素问·评热病论》说 :“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灵枢·百病始生》也说 :“风雨寒热 ,不得虚 ,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 ,盖无虚 ,故邪不能独伤人 ,此必因虚邪贼风 ,与其身形…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症》中说 :“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笔者在临床上根据肝病的机理和肝脾不调的程度 ,在疏泄肝气的同时 ,不失时机的培补脾土 ,以壮后天之本 ,常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肝病治脾法在慢性肝病治疗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常见肝病一般分为两类 ,一类是肝气横逆而克脾土 ,此多为肝实 ,其主要矛盾在肝 ,脾虽未虚 ,然治肝时 ,仍需注意护脾 ,维护脾的正常运化 ,以防木乘土 ;二是因脾虚而招致肝木相乘 ,其主要矛盾是在脾虚 ,在治肝时 ,非但要护脾 ,还要以健脾为主 …  相似文献   

5.
“治神”一词出自《黄帝内经》 ,首见于《素问·保命全形论》中“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之句。有关治神的记载 ,在古今医著中多有阐述 ,诸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徵四失论》、《素问·针解篇》、《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终始》、《灵枢·本神》、《灵枢·小针解》等篇 ,以及《类经》、《标幽赋》、《金针梅花诗钞》 ,等文献均明确指出治神的意义及针刺操作的相关性 ,强调针刺操作必先治神 ,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1 何谓治神  治神 ,古代医家又称本神、调神、定神、守神。  神 ,中医学认为 ,心藏神 ,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  相似文献   

6.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成方便读·卷二》),说的是在治疗风病时,方剂中要配以治血药,才有利于祛除外风,熄灭内风。本文试以几个方剂为例,浅析如下。1独活寄生汤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八·诸风第二》,由当归、桂心、牛膝、川芎、芍药、干地黄、独活、防风、秦艽、细辛、寄生、杜仲、茯苓、人参、甘草15味药组成。主治正气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客于腰膝,留滞筋脉,使气血痹阻不通而致腰膝冷痛,肢节屈伸不利。方中用独活、防风、秦艽、细辛、寄生、杜仲搜风祛湿,以祛除由外而来之风寒湿邪。然而方中仅用治…  相似文献   

7.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8.
《金匮》虚劳病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及用药特点的论述,明之以理,示之以法,析之以方,施之以药,为后世开创治虚之先河。五脏俱虚,脾肾为本,故仲景提出调补脾肾、甘温扶阳是虚劳病的根本治法,创制了行之有效的方剂,为后世医家奠定了治疗虚证的理论基础。1五脏俱虚,首补脾胃补益法则渊源于《内经》、《难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难经·十四难》也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1.1…  相似文献   

9.
陈金德 《光明中医》2002,17(5):11-12
风邪 ,是中风病的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中风之病 ,风从何来 ?是外风侵袭 ,还是内风自生为害 ,临证应予明辨。1 明辨外风治中风《素问·风论》 :“风之伤人也 ,或为寒热 ,或为热中 ,或为寒中 ,或为疠风 ,或为偏枯……风气藏于皮肤之间 ,内不得通 ,外不得泄 ,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中五脏六腑之俞 ,亦为脏腑之风 ,各入其门户所中 ,则为偏风 ;风气循风府而上 ,则为脑风……风者百病之长也 ,至其变化 ,乃为他病也 ,然致有风气也。”《灵枢·九宫八风》 :“圣人避风 ,如避矢石焉。其有三虚而偏中于邪风 ,则为击仆偏枯矣。”《灵枢·岁露论》 :…  相似文献   

10.
邵健民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0):631-631
《素问·玉机真脏论》曰 :“脾太过 ,则令人四肢不举 ;其不及则令人九窍不通。”《脾胃论》曰 :“胃气一虚 ,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这是因为九窍都属于五脏的外候 ,而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依赖脾胃营运之气的供养 ,从而保证皮肤固密 ,筋骨柔和 ,九窍通利 ,所以说“脾为正气之根”。若“饮食失节 ,寒温不适 ,损伤脾胃 ,则灾害立生 ,百病生焉”。基于此认识 ,笔者用扶脾祛邪法治疗耳鼻喉口诸窍慢性病 ,根据程度的不同分三法治之。1 健脾养血、润燥祛风法 遵从“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的治则 ,从健脾入手 ,使脾健血生燥润风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