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复方扭肚藤胶囊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沛波  王永刚  彭维  苏薇薇 《中药材》2008,31(1):118-120
目的研究复方扭肚藤胶囊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扭体法观察复方扭肚藤胶囊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和醋酸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法观察复方扭肚藤胶囊的抗炎作用.结果复方扭肚藤胶囊能显著抑制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能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及炎性组织中PGE2的生成,同时对醋酸所致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复方扭肚藤胶囊具有明显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方扭肚藤片中扭肚藤的薄层层析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薄层层析法,以苯—乙酸乙酯—甲酸(5:4:l)为展开剂直立上行展开,检查复方扭肚藤片中的主药成分扭肚藤,以此辅助成品的质量控制。本法简便易行,斑点清楚,重现性好,适用于基层,药厂使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新药是中药新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药研发创新研究成果的重要体现。对2005—2021年批准的中药复方新药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显示:新药的处方来源以临床经验方占比最多;处方药味平均为8味,最少2味,最多21味;适应证主要集中于消化、妇科、呼吸、心脑血管等,总占比达51%,同时在一些新适应证的研究方面取得了进展;新药的剂型以胶囊剂、颗粒剂、片剂较多,三者之和>80%;2008年后开始进行临床试验的新药普遍采用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药新药Ⅱ期临床试验组病例数平均为119例,Ⅲ期临床试验组病例数平均为332例;约87%的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用时在6年以内。此外,对中药新药研发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已获批中药复方新药的回顾分析可为今后相关新药研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腹可安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鉴别方中扭肚藤、救必应;用HPLC法测定石榴皮和火炭母中没食子酸的含量。结果: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扭肚藤、救必应的特征斑点;没食子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7%,RSD%为0.47%。结论:所建方法专属性强,定量方法简便、准确。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刘蓉  刘西霞  周强  曾娟  刘欠  张伟  张美军 《湖南中医杂志》2019,35(3):142-143,176
目的:研究扭肚藤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为临床规范使用该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制备扭肚藤水煎液,采用牛津杯法初筛检测其抑菌作用,再分别应用液体培养基2倍稀释法和琼脂平板法检测其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扭肚藤水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埃希氏菌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扭肚藤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62. 5mg/L,MBC为125mg/ml;对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的MIC均为125mg/L,MBC均为250mg/ml。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6,(8)
目的:研究药扭肚藤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扭肚藤的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原儿茶酸(1)、咖啡酸(2)、水杨酸(3)、异香草酸(4)、阿魏酸(5)、咖啡酸甲酯(6)、咖啡碱(7)、3,6-diisopropylpiperazin-2,5-dione(8)、东莨菪内酯(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扭肚藤Jasminum elongatum(Bergium)Wild.UPLC指纹图谱,并测定异绿原酸B和咖啡酸甲酯的含有量。方法扭肚藤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plise XDB-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5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10批样品指纹图谱中有1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85。异绿原酸B和咖啡酸甲酯分别在7.67~38.35μg/mL(R~2=0.999 4)和9.60~96.0μg/mL(R~2=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1%、99.09%,RSD分别为0.84%、1.2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扭肚藤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任钧国  刘建勋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13-3415
中药复方新药在中药新药研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最佳载体,是中药新药研发的主要形式。虽然复方的来源途径比较多,但能否成为新药,复方组成的必要性、合理性、科学性则成为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的关键。该文针对中药复方新药的组方设计的关键问题,从中药复方新药的来源、分类、组方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为中药复方新药的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喜东  邓海霞  陈更新 《新中医》2023,55(14):60-65
探讨分析岭南常用中草药及其药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总结介绍扶正类药物五指毛桃、有 瓜石斛,行气止痛类药物素馨花,清热祛湿类药物救必应、扭肚藤、田基黄、火炭母,消食导滞类药物独脚 金、布渣叶,凉血止血类药物紫珠草、地稔根,解毒抑癌类药物白花蛇舌草,共 12 味岭南常用中草药的性 味、归经、功效等,进而分析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常用的药对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新医学模式对中药复方新药转化的影响、中药复方作用特点及作用原理研究现状、中药复方新药药理学评价的特殊考虑以及中药复方新药药理学评价的重要作用,对于科学认识中药复方作用特点和加快中药复方新药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