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失眠症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以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唑仑片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状况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对照组为8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疗法与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的临床效果。方法:53名慢性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接受认知行为疗法与艾司唑仑治疗,通过睡眠日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前及史司唑仑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苯二氮卓类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短期疗效,认知行为疗法的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过程中2组均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4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睡眠情况及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25/27),对照组为77.8%(21/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确切,并且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互联网成瘾综合征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1次45 min,每周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疗法(四神聪、神门、合谷、三阴交、心俞、肝俞),1次留针30 min,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治愈4例,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基本治愈2例,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5.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AD、SAS、SDS及QOLI评分对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互联网成瘾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补肾安志方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肾不藏志型失眠症临床疗效。方法:将59名失眠患者,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补肾安志方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接受认知行为疗法。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表评分、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和肝肾功能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周治疗,治疗组睡眠质量和睡眠效率均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安志方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对于失眠症改善优于认知行为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抑郁状态属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改变[1]。自08年2月至09年10月,我们采用针刺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抑郁状态38例,疗效较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解郁合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孔莉  颜红 《天津中医药》2011,28(6):459-460
[目的]探讨解郁合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卒中后抑郁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解郁合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组)和对照组(西酞普兰组),其中治疗组68例,对照组60例,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结果]采用解郁合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减少患者HAMD评分,改善患者抑郁状态,其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P<0.05),且副反应小.[结论]解郁合剂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症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将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精神病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治疗结果。方法抽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精神病病症患者13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精神病病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类药物展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认知行为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治疗恢复进程。结果予以对应诊治方式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38%,相比于对照组对应数值86.15%,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精神病病症患者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加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诊治方式,相比于仅应用抗精神病类药物展开治疗,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纠正错误认知、缩短患者在院治疗时间、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患者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夏花 《新中医》2020,52(21):100-102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 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 例。对照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采用精神分裂症简明认知功能成套测评量表(BACS)[包括语义流畅性(CF)、符号编码(SC)、数字序列(DS)、代币运动(TM)、言语记忆(VM)、字词流畅性(WF)、伦敦塔(TOL) 评分]、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包括生活自理能力(ADL)、活动和交往能力(A&C) 和社会活动技能(SA) 评分],评价2 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2 组治疗前CF、SC、DS、TM、VM、WF、T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ADL、A&C、SA 评分及SSPI 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针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胃癌病人情绪变化的影响,以便为我国今后胃癌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方法 对45例首次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进行分组测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患者的情绪变化影响。结果进行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干预后的胃癌患者焦虑抑郁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稳定情绪,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