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3例IgA肾病湿热证与53例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湿热证的中医宏观辨证中最常见的症候是咽喉肿痛,其次是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临床伴肉眼血尿,有感染诱因者比非湿热证组多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非湿热讧组少;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肾小球细胞增殖积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结论: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理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湿热证的本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胆道手术前后湿热证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学洵 《江苏中医》1996,17(4):45-45
  相似文献   

3.
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湿热证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萍  张勇  陈建  庄永泽  杜建 《中成药》2010,32(1):18-21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黄蜀葵花)治疗IgA肾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IgA肾病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黄葵胶囊4粒,3次/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福辛普利(蒙诺)10mg,1次/日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湿热证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及肝功能、电解质、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24h尿蛋白分别较治疗前降低(0.49±0.78)g/24h和(0.4±0.76)g/24h(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湿热证证候积分分别下降(0.88±1.43)和(1.94±1.63)(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西医总有效率为53.1%,对照组为65.6%(P>0.05);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84.4%,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黄葵胶囊可以减少IgA肾病湿热证患者...  相似文献   

4.
胆道手术前后湿热证免疫功能状态的临床观察如皋市磨头中心卫生院(226500)田学洵关键词胆道手术,湿热证,免疫功能观察胆石症合并阻塞性黄疸是胆道外科最常见的病种,以恶寒、发热、目睛黄染、腹痛、舌苔黄腻等湿热见证为多见。我院外科于19的年8月至1994...  相似文献   

5.
李有成 《新中医》1989,21(10):23-25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中医湿热证微观辨证病理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Ig A肾病中医湿热证微观辨证相关性病理指标,为Ig A肾病湿热证候诊断寻找客观依据。方法多家医院协作收集数据,对研究对象根据湿热证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并量化评分,同时行肾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判断Ig A荧光强度,进行牛津分类、Katafuchi积分和蒋氏评分,分析湿热证与微观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湿热证Ig A+++~++++相对占比较高,Ig A+++与Ig A++++中湿热证组占比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湿热证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或粘连占比、肾小球节段病变及间质炎性细胞浸润Katafuchi评分、破坏毛细血管袢活动性病变蒋氏评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湿热证与上述病理指标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球性硬化、肾血管透明变性评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Ig A肾病湿热证与部分病理特征具有相关性,将相关性病理指标引入Ig A肾病微观辨证之中可提高辨证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加味玄麦甘桔汤治疗湿热证IgA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2004年6月,笔者采用加味玄麦甘桔汤治疗湿热证IgA肾病22例,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肝胆湿热证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胆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候。肝胆湿热证涉及病种广泛。。J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胆汁性肝硬变,胆结石、淤胆性肝炎、肝癌等疾病。肝胆湿热证,湿热交结,如油入面,病I几复杂,治疗困难,易于反复。因此,探讨其证候的内在规律,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其客观的物质基础,无论对临床诊断还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c兹将近年对肝胆湿热证客观化研究综述如下。l肝组织形态与肝功能检测异常对肝胆湿热ilf在病理学方面,李氏[‘1对在临床L诊断明确的66例病例肝活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湿热型的病理变化有显著的肝细胞…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湿热证文献的收集整理,从“三焦”角度总结湿热证不同病位的治法和方药,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并与结肠癌关系密切.据报道,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因而已引起医学界的普遍重视.而本病属于湿热证候者又较多见,如傅南琳等[1]总结17篇文献各证型出现的频率依次为大肠湿热证、脾肾阳虚证、脾胃虚弱证、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寒热错杂证.现将近年来有关本病湿热证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供进一步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毒化浊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收集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解毒化浊汤治疗。检测治疗前后IgM、IgG、IgA、C3、CD4+、CD8+。结果:对照组的各指标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CD8+有所下降(P〈0.05),补体C3、CD4+升高(P〈0.05),其余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值比较,IgG、C3、CD4+、CD8+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IgM、IgA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化浊汤能调节中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湿热中阻证患者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基本证候,选择与临床、教学与科研紧密相关的指导用书—《中医内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其所列疾病及湿热证型进行分析,提取与湿热证相关证型(子证型),揭示病证分布特征,归纳湿热相关证型。发现湿热证与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肝胆疾病、脾胃疾病等多个重大或慢性疾病关系密切。但目前对湿热在重大或慢性疾病中的重视程度与研究深度均有待提高,且湿热证相关证型繁杂,尚需统一规范。因此,厘清与湿热证候有关的重大或慢性疾病,建立规范化辨证标准,是临床、教学与科研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慢性胃炎在中国的发病率较高,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辨证施治发现,湿热证是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之一,其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已成为现阶段的研究重点。近年来,慢性胃炎湿热证研究主要从该病证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机制两方面进行探讨。本文分别从这两方面,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研究为主,对近10余年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开展慢性胃炎湿热证形成及中药治疗机制研究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及与黏膜免疫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IgAN患者410例,收集患者中医证候资料,运用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总结中医证候分类。对其中118例患者血清低半乳糖基化IgA1(Gd-IgA1)及黏膜免疫相关标志物:B细胞活化因子(BAFF)、增殖诱导配体(APRI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检测,分析不同中医证候患者血清Gd-IgA1含量及其与上述黏膜免疫相关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共采集51个与IgAN证候紧密相关的症状、舌象及脉象,提取13个特征根>1的公因子,聚类为4类。将IgAN患者的中医证候归类为肺脾气虚证186例(45.36%),肝肾阴虚证102例(24.88%),脾肾阳虚证79例(19.27%),肝气郁滞证43例(10.49%)。肺脾气虚证患者Gd-IgA1含量为6.09(4.44,7.00)μg/mL,高于其他中医证型患者(P<0.01)。伴有不同部位黏膜炎症的IgAN患者Gd-IgA1含量较不伴有黏膜炎症的患者升高(P<0.01)。IgAN患者Gd-IgA1含...  相似文献   

15.
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米曲霉菌株对玉屏风散进行生物转化,探讨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分别用玉屏风散煎剂和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灌胃,剂量为9.375g/kg,空白对照组和环磷酰胺组用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连续给药7d,眼球取血并取脾脏,定量溶血测定法(QHS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和血清溶血素水平;用ELISA法测定小鼠外周血中IL-4和IFN-γ的含量。结果:与环磷酰胺组相比,玉屏风散煎剂组和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OD值、血清溶血素HC50升高(P〈0.05),血清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IL-4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与玉屏风散煎剂组相比,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OD值、血清溶血素HC50及IFN-γ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L-4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米曲霉(AS3.951)生物转化的玉屏风散生物转化液比玉屏风散煎剂更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中医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HD)肝胆湿热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试图寻找与肝胆湿热证相关的特异蛋白质。方法选择HD患者60例,其中高血压病肝胆湿热组40例;高血压病非肝胆湿热组20例。另选择健康者39名作为对照。采用弱阳离子纳米磁性微球捕获血清中的蛋白质,ProteinChip PBSⅡ-C型蛋白质芯片阅读仪检测绘制成蛋白质质谱(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所有蛋白质质谱采用Biomarker Wizard 3.1分析之后用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5.0识别肝胆湿热证特异表达的蛋白质,并建立证候决策模型。结果HD肝胆湿热证与健康组之间共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质峰182个(P0.05);肝胆湿热组与非肝胆湿热组之间共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蛋白质峰132个(P0.05)。经筛选以质荷比为2 761.555(表达增高),6 624.362(表达降低),2 487.192(表达增高),2 461.610(表达增高),2744.318(表达降低)的5个蛋白峰组成的证候决策模型能很好地将肝胆湿热区分出来,该模型的敏感性为96.55%、特异性为90.00%、假阳性率10.00%、假阴性率3.45%。进一步对此决策模型进行盲法检验(前瞻性考核),结果其敏感性为81.82%、特异性为89.66%、假阳性率10.34%、假阴性率18.18%。结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是HD肝胆湿热证的物质基础,以此建立分子生物学证候决策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按2:1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舒泌通胶囊治疗,每次4粒,日3次;对照组应用癃闭舒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2组均连续用药8周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Q 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体积,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70例),其中显效率为27.5%;对照组总有效为77.5%(31例),其中显效率为1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I-PSS、QoL、Q max、膀胱残余尿量、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前列腺体积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6%,单项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单项证候总有效率为87.5%。经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改善BPH患者I-PSS、QoL、Q max,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疗效较佳,在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和减小前列腺体积方面,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软坚散结功效的舒泌通胶囊治疗湿热蕴结证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可显著改善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是一个安全有效的制剂,为BPH临床治疗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红芪替换经典复方中的黄芪后对免疫抑制小鼠体液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通过给小鼠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小鼠模型,以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补中益气口服液、益气养血口服液、复芪止汗颗粒和玉屏风口服液中的黄芪后灌胃进行体内拮抗实验,测定小鼠脾脏指数、血清HC50、CD19+B淋巴细胞亚群以及血清IL-4含量。结果: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经各黄芪复方和红芪复方作用后小鼠脾脏指数、血清HC50、CD19+B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4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含红芪的玉屏风水提物在提高环磷酰胺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指数方面优于含黄芪的玉屏风口服液,其余各复方经比较虽然红芪复方作用稍强于黄芪复方,但差异无统计学。结论:红芪替换黄芪配伍其他药物后与原方相比在调节体液免疫方面具有相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对慢性咳嗽患儿症状改善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慢性咳嗽患儿84例,按照随机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2组均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盐酸氨溴索糖浆治疗,观察组则予以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在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2组体液免疫指标水平,治疗前后2组炎性反应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较高(P 0. 05)。观察组咳嗽、咳痰、喘息、罗音消失时间比较对照组较低(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IgG、IgA、IgM水平比较对照组较高(均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对照组较低(均P 0. 05)。结论: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应用于慢性咳嗽患儿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同时可显著提高体液免疫功能,减轻炎性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20.
张炳立 《中医杂志》2004,45(11):803-805
<温热论>为温病学的奠基之作.叶天士不仅于温热创见非凡,对湿热证治亦有精辟立论.认为内外湿相合在湿热类温病的发病中起决定作用,分析其说,实将湿热类温病的外因及证候细分为温热挟湿证和湿热证两种,指出湿热证的主要病位在脾胃三焦,发展变化有伤阴伤阳两种机转,重视辨舌察并据此确立治法.治疗上,强调要分解湿热,而突出"以湿为本治"的原则,倡导祛湿当治从三焦,分消上下,尤其重视淡渗利小便以除湿;同时告戒治湿还须重佐理气,气畅湿易散,此外,要兼参体质,顾护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