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综合疗法治疗面部黄褐斑59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一般资料59例病人中 ,女性 35例 ,男性 2 4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4 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者 1 0年。2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耳针、点刺放血、拔罐综合疗法。2 .1 针刺选穴 主穴 :合谷、曲池、阳白、四白、内庭。随证配穴 :脾胃湿热配阴陵泉、足三里、天枢 ;冲任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50例.均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第1组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第2组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单纯针刺组均予针刺治疗,针灸组于气海、足三里及大肠俞、脾俞施麦...  相似文献   

3.
麦粒灸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LJ  Wang LL 《中国针灸》2011,31(4):320-324
目的:比较麦粒灸合针刺与单纯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0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和单纯针刺组,每组50例.均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灸治疗,第1组穴:天枢、大横、气海、关元、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第2组穴:中髎、下髎、大肠俞、肾俞、脾俞.单纯针刺组均予针刺治疗,针灸组于气海、足三里及大肠俞、脾俞施麦...  相似文献   

4.
曹铁民  孙燕 《陕西中医》2009,30(2):199-20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0例,取支沟、气海、天枢、足三里等穴,对照组20例口服吡沙可啶肠溶片(便塞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提示:对脑卒中后便秘,采用针刺疗法具有通调三焦气机,益气滋阴通便之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1949至2010年间有关天枢穴的针灸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以期客观地反映天枢穴的主治功效。方法根据《中医针灸信息库》中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统计。结果和结论天枢穴疾病谱涉及文献1431篇,151个病种,总病例101376例,有效病例94795例,平均有效率为93.5%。天枢穴治拟理气消滞,健脾和胃;主治肠疾病及肥胖症等;多与足三里、中脘、气海相配;多采用针刺、灸法、电针、耳针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灸治疗便秘经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便秘优化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自2011年至2015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所有针灸治疗便秘的文献。结果:纳入分析的文献共55篇,用穴47个,统计得出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天枢、上巨虚、足三里、大肠俞等;在所选用经脉中以胃经、膀胱经、任脉、脾经为主;特定穴中选用募穴、下合穴、合穴以及背俞穴最多。结论:针刺治疗便秘疗效肯定,安全无副反应,以胃经、膀胱经、任脉及脾经腧穴最常用;多以俞募合配穴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1949年至2010年针灸文献,探讨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根据《中医针灸信息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曲池、足三里、阳陵泉、外关应用频次为最高。治疗方法以灸法为最多,针刺次之,耳针疗法再次之。结论灸法、针刺疗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1957~2005年针灸文献,探索针灸治疗腹泻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以期为针灸标准化研究提供客观的、可靠的数据.方法根据《中国现代针灸信息数据库》数据,采用计量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针灸治疗腹泻足三里、天枢、神阙应用频次为最,也是最佳组穴.成人腹泻以慢性腹泻为主,多用灸法;小儿腹泻以急性为主,多用穴位贴敷、水针.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多以针刺、灸法为主,建议足三里、天枢为针灸治疗腹泻基础方,并可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年来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等糖尿病胃肠疾病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建立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分别总结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用穴特点及规律的同时,比较它们之间差异。结果:纳入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文献有24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文献有16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疾病的文献有12篇;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选穴均以足三里、天枢为主,所选腧穴的经脉均分布于任脉、胃经、膀胱经、脾经上;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中,可分为支沟、中脘-气海-神阙-关元、上巨虚-足三里-天枢3个公因子,而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中,则分为足三里、脾俞-肾俞-胰俞、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3个公因子;在腧穴配伍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腧穴配伍均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使用频次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在经脉和腧穴的选择规律上存在一致性,该研究为针灸治疗此两种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灸双向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针灸双向调节作用是指用针刺或灸法作用于同一俞穴,可使处于低下或亢进状态的机体机能调至正常范围。现就有关文献资料综述如下。一、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针刺某些俞穴,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良性的双向调整作用。如泄泻时针刺天枢穴能止泻,便秘时针刺天枢穴能通便。针刺足三里对胃肠蠕动及消化液的分泌有调节作用,并能促进溃疡愈合;针刺足三里既能治胃痉挛,又能治胃弛缓症;当针刺健康人和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的足三里时,发现胃弛缓时针刺可使其收缩波加强,胃紧张时则使之弛缓;田从豁针刺足三里穴对胃酸分泌曲线的影响表明:原高曲线者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查阅针灸治疗腹泻文献,探索其用穴和治疗方法的规律。方法:以针灸、针刺、电针、灸法、穴位贴敷、腹泻、泄泻为主题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上检索近11年来针灸治疗腹泻临床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到相关文献共计112篇,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经分析天枢、足三里应用频次最高,配穴以大肠的募穴天枢与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所组成的俞募配穴,胃经合穴足三里与大肠募穴天枢所组成的合募配穴,大肠的募穴天枢,大肠的背俞穴大肠俞,胃经的合穴足三里所组成的合募俞配穴最为常见,治疗方法以温针灸、灸法、电针疗法最为常见。结论:温针灸和灸法是治疗腹泻的常用和有效方法;俞募配穴、合募配穴、合募俞配穴为治疗腹泻的常见配穴方法;天枢、足三里是治疗腹泻出现频次最高的穴位,可作为针灸治疗腹泻基础方,并随症选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古代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总结用经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推拿分部作为检索源,将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对穴位频数及归经进行归纳和整理,运用Clementine 12.0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针灸有效处方204条,共有77个穴位(含经外奇穴1个)。腧穴总频数为1004次,频数最高的穴位分别是天枢、脾俞、足三里,特定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背俞穴和募穴。关联分析支持度排前五位的是足三里→天枢、下脘→天枢、中脘→足三里、天枢→足三里、天枢→中脘。聚类分析将频数超过20次的穴位分成4个聚类群:天枢-下脘-足三里-中极、胃俞-脾俞-中脘、阴陵泉-公孙-三阴交、其余诸穴。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穴较为广泛,以腹部的穴位为主,注重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及特定穴的运用,常采用俞募配穴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天枢、上巨虚、太冲和足三里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分为针刺治疗组跟西药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舒泰清)对照组,疗程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77.80%。两组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天枢、上巨虚、太冲和足三里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分析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收录的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采用Excel 2016建立数据库,分析针刺治疗该病的用穴频次、经脉分布、特定穴种类、部位选择、聚类群集,运用Apriori算法分析穴位关联规则。结果 纳入的124条处方中,天枢及募穴选用频次最高,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为主,穴位主要分布在腹部,天枢、足三里具有相对独立性和针对性,关联规则显示天枢-足三里的支持度最高。结论 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确切,显示了传统疗法在此领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本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研究天枢穴主治规律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以“天枢”为关键词进行主题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18篇,将这些文献进行排除、归纳、总结,从天枢穴主治疾病及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天枢穴主治疾病中以消化系统疾病研究最多(271篇),其次为内分泌代谢疾病(71篇);而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又以便秘为主(103篇),其次是腹泻(50篇);在治疗方法上,以电针为主(26篇),其次是常规针刺(13篇)。结论:电针天枢穴治疗便秘疗效确切,操作简便,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临床取穴规律。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关于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相关临床文献,运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对提取穴位处方信息进行描述统计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使用Apriori算法进行腧穴关联分析,运用IBM SPSS 22.0软件对高频腧穴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0篇,涉及腧穴86个,使用频次最多的腧穴为天枢穴,其次为中脘、足三里、气海、上巨虚、关元、支沟、大肠俞等,最常用的经脉为足阳明胃经与任脉,挖掘出30组具有较高相关性的腧穴,并将高频腧穴系统聚类为6类。结论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取穴具有一定规律,多为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腧穴配伍包括合募配穴、俞募配穴、远近配穴等,为临床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的取穴、配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陆颖  李青  李洁 《中医杂志》2012,53(21):1856-1859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国内临床针刺减肥的经络腧穴运用规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及手工检索部分杂志中的针刺减肥临床研究文献,检索截止日期为2010年7月.设计数据提取表,提取文献中主穴的经络、腧穴、部位、特定穴应用情况,配穴的腧穴应用情况和辨证取穴情况.结果 共纳入文献80篇.主穴经络中应用频次前3位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主穴体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中脘,耳穴应用频次前3位为内分泌、脾、胃;主穴主要分布在腹部和下肢;主穴重视特定穴的应用,交会穴运用最多;配穴的高频体穴为足三里、脾俞、三阴交,目前临床常见证型为胃热湿阻型和脾虚湿阻型,高频配穴分别为曲池、内庭和阴陵泉、脾俞.结论 针刺减肥的取穴规律遵循局部取穴和远端取穴相结合的原则,重用特定穴.选穴特点体现“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针刺双侧支沟、天枢及足三里穴,同时在天枢及足三里穴给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治疗2星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排便次数、粪便性状的变化,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大便性状恢复正常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1、2星期平均每日排便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是一种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