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脂水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血清脂蛋白及其亚组分胆固醇含量的分析,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辩证分型与血脂代谢的关系。选择126例患者参加本实验。测定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含量(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其亚型HDL2-c、HDL3-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计算动脉硬化指数。结果示高血压病患者的TG、LDL-C/HDL-C、TC/HDL—C较对照组高(P<0.01),HDL─C、HDL2─C、HDL2─C/HDL3─C较对照组降低(P<0.01),肝阳上亢组的TG升高(P<0.05),阴虚阳亢组TG、TC/HDL─C、LDL─C/HDL─C升高(P<0.01),阴阳两虚组的TG升高(P<0.05),痰浊中阻组的TG、LDL─C、TC/HDL─C、LDL—C/HDL—C升高(P<0.01)。提示高血压病患者本身已存在着血脂代谢异常。其中阴虚阳亢型和痰浊中阻型的血脂变化,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而阴虚阳亢、痰浊中阻和阴阳两虚型高血压病患者,可能同时并发有动脉粥样硬化。因此,认为: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重视防治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调整脂蛋白代谢紊乱,是预防其并发症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风急性期血清血脂脂蛋白亚组分与辨证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55例急性期中风患者血清血脂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出血性高于缺血性中风;但HDL2-c降低则是两者的共同特点。HDL-c、HDL2-c、HDL2-c/HDL3-c呈风火上扰>痰瘀痹阻>气虚血瘀;LDL-c、TC/HDL-c、TC-HDL.c/HDL.c、LDL-c/HDL-c则呈气虚血瘀>痰瘀痹阻>风火上扰。提示中风患者的防治,在调升HDL-c过程中,提高HDL2-c的临床意义更大;中风虚证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实证者重,补虚化瘀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法则,调治血脂代谢异常是化瘀通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探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首先对90例冠心病和55例正常人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其比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冠心病组的TG、LDL-C、TC/HDL-C、LDL-C/HDL-C、TC-HDL-C/HDL-C均升高,而HDL-C则降低。接着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表明,血TG、TC/HDL-C、LDL-C/HDL-C、TC-HDL-C/HDL-C在本虚证型之间及标实证型之间,分别按气虚、阳虚、阴虚、血瘀、痰浊、痰瘀型排列依次升高,而HDL-C则依次降低。其中以痰瘀型血脂异常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最近,经过数年国内调查研究并参考国外资料,我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我国统一的高脂血症的诊断标准:即血清总胆固醇(TC)>6.5mmol/L,甘油三酯(TG)>72.2mmol/L,血清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6mmol/L,血清中的高...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脑卒中组142例和健康对照组100例进行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水平的测定。按中医辨证将脑卒中患者分3线:痰湿阻滞(PDS)、阴虚阳亢(YDYH)和气虚瘀(QDBS)组。结果:PDS和QDBS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和apoA1/apoB等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中风急性期血清血脂脂蛋白亚组分与辩证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观察55例急性中风患血清血脂及其亚组分胆固醇的变化,结果缺血性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明显高于出血性中风(P〈0.05-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因醇(HDL-c)则出血性高于缺血性中风;但HDL2-c降低则是两的共同特点。HDL-c、HDL2-c、HDL2-c/HDL3-c呈风火上扰〉痰瘀痹阻〉气虚血瘀;LDL-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构与中医证型及血脂、脂蛋白的关系。方法 对109例确诊为冠心病(CHD)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并进行了中医辨证分型,检测其血脂、脂蛋白的水平。结果 CHD患者甘渍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动脉硬化指数高于正常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DL2-C)则相反;CAG异常组的HDL-C、HDL2-C低于CAG正常组;CHD中医基本证型为  相似文献   

8.
针刺药氧治疗老年期痴呆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侯安乐  卜渊  周文博  王雷  任俊 《中国针灸》2000,20(7):397-399
120例老年期痴呆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药氧组、针刺吸氧组、针刺组、西药(胞二磷胆碱)组。结果:针刺药氧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患者血清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FAQ睛表积分;提高高度密度脂蛋白(HDL)、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是及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积分,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总有效率90.6%。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96例高血压患者,血脂、脂蛋白及免疫球蛋白水平与23例正常人比较发现,高血压患者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DL-C)、血糖、免疫球蛋白G(IgG)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DL-C、HDL2-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相关分析发现,高血压患者(HBP)IgG与体重指数(BMI)、TC、TG呈正要民HDL-C呈负  相似文献   

10.
脂血康能显著降低36周高胆固醇膳食所致高脂血症动物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LPO的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增加血中GSH-Px和SOD的活性,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内迁。提示该复方可通过对血浆脂蛋白和氧自由基代谢的影响而预防AS病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冠心病 (CAD)患者血清铁蛋白 (SF)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测定 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的SF水平。结果 男性CAD+ 患者SF水平明显高于CAD-患者 (P <0 .0 5 ) ,女性CAD+ 患者与CAD-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SF水平增高是预测男性CAD患者早期冠状动脉狭窄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朱文莉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7,20(18):1578-1579,1581
目的:研究16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对4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使用两种以上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进行后处理,进行冠状动脉及冠脉狭窄的诊断。结果:①冠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为453/504,显示率为89.9%;可满足管腔评价的显示能力为389/504,显示率为77.1%。②在可显示节段数中,能满足管腔评价的为389节段,占总显示节段的85.9%。结论:①16层螺旋CT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像中对冠状动脉的显示及冠状动脉狭窄的显示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基本满足临床冠心病诊断需要,并成为介入治疗术前筛选及术后复查的有利工具。②影响冠脉造影冠状动脉显示的因素主要为管径大小、走行、位置,对比剂充盈情况。影响冠脉管腔评价的主要因素为运动伪影、严重钙化、心律失常及技术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北京地区汉族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依据,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证候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研究证候因素在病变支数上分布情况以及各证候因素的Gensini积分差异。结果:ACS中医证候因素分布与冠状动脉造影有关(P〈0.05)。8个证候因素在冠脉病变支数情况上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07),不同证候因素的Gensini积分不同(P=0.001)。随着寒凝、血瘀的出现,冠脉病变范围和程度趋于严重。从本虚角度考虑,随着气虚、阴虚、阳虚病变程度逐渐加重。结论:ACS中医证候因素与冠状动脉造影病变支数分布和Gensini积分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当前诊断冠心痛公认的金标准。为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痛中医辨证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及价值,推进冠心痛的中西医结合病证研究,通过对2000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痛中医辨证研究中应用情况的回顾,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病变支数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随着冠心痛程度的加重(冠状动脉狭窄较重或病变支数较多),中医辨证更加复杂化。既往的检测指标和冠心痛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实际存在差距。冠状动脉造影对探讨冠心病的辨病与辨证结合的规律有重要价值,应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借鉴现代最新的医学检测技术进行综合观察研究,病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在全国组织开展冠心痛的大样本、多中心、中西医结合辨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老年人群息性冠脉综合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1年出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脉造影结果、治疗、预后。结果: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60例(中青年组),除1例女性外均为男性;年龄分布为34—49岁,其中8例≤40岁。60岁以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584例(老年组),年龄分布为60—82岁,男性391例,女性193例。与老年组比较,中青年组有更高的吸烟率(86.7%VS57.8%)和阳性心血管病家族史30%VS:15.1%),较低的血脂异常率(33.3%vs46.7%),糖尿病(5%vs26.4%)和高血压(10%vs62.5%)。中青年组的0—1支冠脉病变(72.4%vs40.2%)及ST抬高的心肌梗塞更多见(66.7%vs24.8%)。此外,接受冠脉介入诊疗率(96.7%vs60.4%)和左室射血分数(52.4±12.1vs39.8±14.6)显著高于老年组;中青年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住院期间死亡率(4.11%VS0%)显著低于老年组。结论:①吸烟是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②与老年组比较,50岁以下急性冠脉综舍征患者更易于接受冠脉介入诊疗;心功能和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取250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记录冠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并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脉病变积分.结果:心气虚弱型、心肾阴虚型以冠脉正常、单支病变、轻中度狭窄为主,病变积分低;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型以多支病变、闭塞性病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中药新药治疗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简称《原则》)胸痹程度与冠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的相关性。方法207例患者参照《原则》胸痹轻重分级,常规做心电图检查,并按Judkins法进行冠脉造影检查,将结果与《原则》标准进行对比。结果冠脉造影结果与心电图关系显示,冠心病1支及2支病变组心电图异常率较冠脉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但多支病变组反而与冠脉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冠脉正常组胸痹程度与各冠心病亚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各冠心病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多支病变组反而以轻度胸痹比例最高(37.0%),中度、较重度及重度所占比例依次下降。结论胸痹程度和冠心病严重程度往往不成正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痛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冠脉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63例接受PCI治疗后的AM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行PCI术前给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1次,共3喷,术后继续予宽胸气雾剂舌下给药3喷/次,每天3次,疗程7天。评价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记录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63例患者均完成研究并纳入统计分析。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CTFC降低(P<0.05)。两组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CK-MB达峰时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使用宽胸气雾剂可改善冠脉微循环。  相似文献   

20.
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防治思路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祖国医学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认识出发,以ACS介入支架治疗术后再狭窄(RS)等医学难题为挈入点,系统阐述冠脉再狭窄的中医病机及辨证治疗,并结合现代医学对ACS的研究进展,探讨中医药对ACS术后再狭窄防治的理论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