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优选大枣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平行试验法,以成型率、含水量、溶化性、吸湿性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选择辅料比例为浸膏∶蔗糖(1∶4)时产品外观色泽、成型性、吸湿性良好。结论:优选的大枣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出芪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首先考察提取液的浓缩方法,以时间和丹参酮ⅡA、丹酚酸B、黄芪甲苷的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筛选。再以吸湿率、溶化时间、成型率为考察指标,辅以理化性质和各辅料的价格,筛选出制备芪丹颗粒的最优辅料以及辅料用量。然后再进行颗粒理化性质的研究。结果优选出乳糖为辅料,清膏与辅料按1∶3比例混匀,以3号药筛挤压制粒,70℃减压干燥,整粒。成品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为68%,休止角为34.14°。结论颗粒的吸湿性小,成型性好,溶化性高,为芪丹颗粒的工业生产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选消食颗粒的成型配方。方法:选取药液相对密度、加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颗粒合格率和溶化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消食颗粒的成型配方。结果:最佳成型配方为药液相对密度1.30(60℃),加2.5倍量辅料,糊精-淀粉1∶1。结论:该优选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可推广于大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青娥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顸试验确定干膏粉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稀释剂用量、润湿剂浓度和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矫味剂用量。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备干膏粉,按干膏粉与稀释剂糊精的比例为1:1.5,0.8%阿司帕坦,85%乙醇作润湿剂制粒。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颗粒成型好,为青娥颗粒的进一步制剂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青娥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通过预试验确定干膏粉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稀释剂用量、润湿剂浓度和制备工艺;单因素考察矫味剂用量。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采用真空干燥法制备干膏粉,按干膏粉与稀释剂糊精的比例为1:1.5,0.8%阿司帕坦,85%乙醇作润湿剂制粒。结论:该工艺稳定,可靠,颗粒成型好,为青娥颗粒的进一步制剂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化丹参配方颗粒成型工艺.方法 以辅料(糊精-可溶性淀粉)配比、辅料与浸膏粉比例、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结果 最佳条件为辅料配比2.43∶1,辅料与浸膏粉比例0.84∶1,乙醇体积分数81%,成型率、休止角、吸湿率分别为93.59%、23.92°...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选转输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研究不同辅料对颗粒成型性、吸湿性及溶化性的影响,运用综合评分的方法筛选出最佳辅料,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成型率为指标优选出辅料用量、乙醇体积分数及乙醇用量的最佳量化条件。结果:转输颗粒的原辅料(浸膏粉、乳糖、糊精)的最佳配比2∶1∶1,乙醇85%,用量0.12 mL.g-1,颗粒临界相对湿度64%。结论:优选工艺设计合理,颗粒成形性好,易溶化、抗湿性好,可为转输颗粒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桂枝颗粒成型辅料的优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优选桂枝颗粒的成型辅料。方法:考察不同种类和比例的辅料对桂枝颗粒成型性、溶化性和吸湿性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桂枝颗粒的最优辅料及辅料比例。结果:制备桂枝颗粒的最优辅料为糊精和乳糖,两者使用比例为1∶1。结论:采用该方法制成的桂枝颗粒成型性、溶解性好,不容易吸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正>祛白颗粒为我院自制制剂,全方由当归、黄芪、蒺藜和山药组成。功能为益气、理气、活血祛风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进行期白瘫风。该制剂疗效确切,效果显著。本实验以糊精量、乳糖粉量、乙醇浓度和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颗粒收率、吸湿性和休止角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优选颗粒的成型工艺,以提高该制剂的质量,保障临床疗效稳定。1材料CH-150型槽式混合机(江苏瑰宝集团),CHL-150型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基于标准汤剂的鲜地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为鲜地黄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技术要求》,制备25批鲜地黄标准汤剂,测定各批次标准汤剂的出膏率、指标成分梓醇和地黄苷D的含量,构建能全面表征鲜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和苯乙醇苷类成分的UPLC特征图谱;基于标准汤剂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特征图谱的一致性,制备3批鲜地黄配方颗粒,验证制定标准的合理性。结果 鲜地黄标准汤剂出膏率实测范围为13.93%~20.09%;梓醇和地黄苷D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14~73.37、2.96~5.33 mg/g;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特征图谱共标定了10个共有峰,指认峰3、4、6分别为梓醇、地黄苷D、益母草苷;苯乙醇苷类成分特征图谱共标定了8个共有峰,指认峰1、4、5、6分别为洋地黄叶苷C、毛蕊花糖苷、焦地黄苯乙醇苷B1、异毛蕊花糖苷;3批鲜地黄配方颗粒出膏率、指标成分含量、特征图谱均与同批次药材制备的标准汤剂接近,且均在质量标准规定范围内。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基于标准汤剂的鲜地黄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科学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鲜地黄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鲜地黄的闪式提取工艺。方法:以梓醇及干膏得量为评价指标,选取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及溶剂用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优选闪式提取工艺。采用RP-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结果:最佳闪式提取工艺为加3倍量95%乙醇提取1次,提取时间3 min。结论:优选的工艺快速、合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怀地黄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 方法: 采用HPLC梯度洗脱法,对怀地黄药材进行测定,色谱条件,Dikma DiamonsilC18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0.1%磷酸水系统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05 nm。 结果: 标定了13个共有峰,建立了HPLC指纹图谱,该图谱的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 结论: 该方法精确可靠,重复性好,可为控制怀地黄药材内在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法优选熟地炭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熟地炭的炮制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炮制温度、时间和炮制方法 3个因素进行考察,以吸附力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为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熟地炭的炮制工艺。结果:炮制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熟地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炮制温度200℃,烘15 min。结论:优选的熟地炭炮制工艺合理可行,可为其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各种色谱技术对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地上部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3-hydroxy-4-(4-(2-hydroxyethyl)phenoxy)benzaldehyde(1),异香草酸(isovanillic acid,2),邻苯二酚(pyrocatechol,3),glutinosalactone A(4),金圣草黄素(chrysoeriol,5),芹菜素(apigenin,6),木犀草素(luteolin,7),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盛秋双  杜润宝  卢娜  邓彦宏 《中草药》2019,50(20):5060-5063
目的采用HPLC色谱法建立地黄指纹图谱,优化梓醇含量的测定方法,为地黄药材质量标准的提升提供依据。方法选用Atlantis T3-特色硅胶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乙腈,检测波长为203 nm,体积流量1.0 mL/mL,柱温为35℃,梓醇为对照峰,建立20批地黄指纹图谱。采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数据评价,同法测定20批地黄中梓醇的含量。结果所建立的标准对照指纹图谱,20批地黄的相似度均在0.917以上,20批地黄中梓醇质量分数均在0.2%以上。结论建立的地黄HPLC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重复性、精密度和稳定性良好,梓醇含量测定符合要求,可有效避免《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方法检测时糖类物质的干扰,为提升地黄药材质量评价水平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鲜地黄中梓醇及水苏糖的闪式提取工艺优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优选鲜地黄中梓醇及水苏糖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梓醇和水苏糖提取率为指标,采用HPLC进行含量测定,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梓醇及水苏糖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与传统方法相比,闪式提取法效率更高,其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20%乙醇闪式提取3次,每次1 min.结论:闪式提取法是一种高效、快速提取鲜地黄中梓醇及水苏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适于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遗传转化的激素质量浓度和潮霉素质量浓度。方法以地黄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以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转化,分析了潮霉素和乙酰丁香酮(AS)对抗性愈伤诱导率和再生芽分化效率的影响。结果潮霉素的质量浓度对抗性愈伤和抗性芽的产生影响很大,影响抗性愈伤诱导的临界质量浓度为9 mg/L,影响抗性芽分化的临界质量浓度为6 mg/L,适宜于进行地黄遗传转化的质量浓度为12 mg/L。侵染培养基和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的AS可以极显著提高转化效率。PCR扩增和β-葡萄糖苷酶(GUS)染色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成功整合到地黄基因组中。结论建立了有效的怀地黄稳定遗传转化再生体系,为地黄的分子生药学研究和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对地黄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地黄地上部分水提取物大孔树脂70%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为(+)-(7S, 8S, 8'S)-9-O-[β-D-glucopyranoyl] asarininone(1),2α,3β,19α,23-tetra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7,3'-二羟基-5'-甲氧基异黄酮(3),野菰酸(4),corchorifattty acid B(5),pinellic acid(6)。其中,化合物 1 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 2,3,5 均为首次从地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1的质量浓度下,化合物 1~6 对BEL-7402和HCT-8均没有显著的抑制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酪氨酸脱羧酶TyDC是植物次生代谢的催化酶,在苯乙醇苷类成分的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地黄转录组数据,克隆了地黄酪氨酸脱羧酶基因RgTyDC的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U640395),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地黄不同组织及4种诱导子处理后毛状根中的表达量。结果表明,RgTyDC ORF为1 619 bp,编码509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6.6 kDa,等电点pI 6.25。RgTyDC与芝麻酪氨酸脱羧酶SiTyDC和猴面花酪氨酸脱羧酶EgTyDC的同源性最高,均为88%。RgTyDC基因在叶片(尤其是衰老的叶片)中表达量较强,在块根中表达量较低。SA和MeJA处理后显著上调表达。这为进一步研究RgTyDC在地黄苯乙醇苷类成分生物合成中的分子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地黄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结构鉴定。方法采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硅胶等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地黄叶的50%含水丙酮组织破碎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7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酸(1),龙胆酸(2),6,7-二羟基香豆素(3),对羟基苯乙醇(4),3,4-二羟基苯乙醇(5),原儿茶酸(6),1,2,4-苯三酚(7),香叶木素(8),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9),芹菜素(10),2β,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13,28-二羧酸(11),2α,3β-二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12),glutinolic acid(13),β-hydroxyacteoside(14),松果菊苷(15),焦地黄苯乙醇苷B1(16),毛蕊花糖苷(17),异毛蕊花糖苷(18),筋骨草醇(19),梓醇(20),8-表番木鳖酸(21),木樨草素(22),齐墩果酸(23),熊果酸(24),齐墩果酮酸(25),β-谷甾醇(26),胡萝卜苷(27)。结论化合物1~14,23~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