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皖南山区野生防己资源分布和使用情况。方法实地调查和文献调查相结合。结果皖南山区均有野生防己分布,但多数地区防己资源破坏严重。结论应通过人工栽培和加强对野生资源的保护,以解决防己药材来源。  相似文献   

2.
穆二廷  周建理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1):3795-3796
通过实地踏查,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相结合对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进行调查,分析该地区野生半夏变迁原因;调查发现黄淮平原野生半夏资源匮乏,近于绝迹;黄淮平原长期以来的化学耕作导致该地区野生半夏的濒危。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半夏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出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半夏种质的群体变异及高产优质半夏品种的培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44株遂宁栽培半夏、76株温江栽培半夏及163株峨眉山野生半夏为种质材料,对每株半夏的主叶长、主叶宽、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块茎到珠芽的距离)、株高、块茎直径、地下部分(茎在地下部分的长度)、地上部分(茎在地上部分的长度)等8个数量性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野生和栽培半夏主叶长宽比、珠芽位置的变异数均较其他性状大,且峨眉山野生半夏性状的变异数普遍高于栽培半夏;温江和遂宁半夏珠芽位置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大,其它性状的变异系数差异较小;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半夏各性状间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性,不管是栽培半夏还是峨眉山野生半夏叶形的变化、珠芽位置、块茎直径之间是密切相关的.结论:半夏在野生状态下变异的可能性更大,栽培半夏性状的稳定性高于野生半夏;不同环境下的栽培半夏的变异系数除珠芽位置的变异较大外,其余性状的差异并不大,建立半夏GAP基地能有效的解决半夏资源上及市场需求的问题,也可提高半夏质量与产量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半夏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由于受生态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其野生资源日益减少。为保护和开发这一常用药材资源,已对其进行了系列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半夏高产栽培所取得的经验以及倒苗的原因和预防倒苗的技术措施,同时对半夏生药学、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情况作简要综述,以便为进一步比较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半夏(Pinellia ternata)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市场需求量巨大,致使半夏野生资源不断破坏、濒临枯竭,人工种植是解决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的有效途径。由于人们缺乏对半夏科学化种植的知识和技术,导致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产量.低、品质差等情况,危害公众身体健康,也极大地损害了种植户的利益和积极性。无公害种植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获得安全、无污染、品质高的半夏也是现阶段中药材种植发展的方向。本文依托本单位对半夏的多年研究以及结合其他单位对半夏的生产和科研情况,建立了半夏无公害栽培体系。  相似文献   

6.
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半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 为常用中药,能镇咳祛痰,和胃止呕。半夏蛋白抗早孕的效果及其它生物学性质,近几年引起国内外很大注意。目前药用主要靠收集作为田间杂草的野生产品。随着逐年采挖和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发展,野生资源日渐减少,外贸和内销均感不足。工人栽培亟待解决种源缺乏、繁殖系数低的问题。四川省外贸土产公司为建立半夏外贸生产基地,1982年委托我所进行半夏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我们自82年3月开始探索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半夏,当年即获得愈伤组织并分化成苗。通过一百余种培养基组分的筛  相似文献   

7.
人工栽培与野生半夏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层析及薄层扫描法,对人工栽培半夏与野生半夏进行化学成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的紫外吸收光谱、纸层析图谱、薄层层析图谱及薄层全扫描图谱完全相同。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栽培半夏为0.08%,野生半夏为0.07%。其它对应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为(栽培半夏/野生半夏%):99.58、91.89、89.91、88.69、100.3。  相似文献   

8.
结合甘肃半夏的资源、质量研究文献及在甘肃半夏产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近年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和半夏栽培技术的远远滞后,市场缺口较大,伪品冒充正品半夏的现象较多,而甘肃半夏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半夏丰产的关键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临床常用中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过去主要靠采集野生半夏药用,近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过渡采挖和耕作制度的改变,半夏野生资源越来越少,国内不少地区正在进行野生变家种,扩大栽培基地等工作,由于家种半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生物学角度论述导致野生刺五加资源减少的原因,主要为有性繁殖能力弱,叶、根、根茎的不合理采集破坏无性繁殖。结合刺五加生产实际情况,提出加强规模化野生抚育及半野生栽培和科学采收是保护野生资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不同生境和加工方法对半夏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不同生境和加工方法的半夏化学成分进行测定 ,比较其质量差异 ;方法 以三种化学成分为检测指标 ,分别采用比色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半夏样品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栽培半夏和野生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差异较大 ;但 β-谷甾醇含量较为一致 ,以南充片区所产半夏为高 ;栽培半夏的鸟苷含量明显高于野生半夏。半夏皮中 3种化学成分含量均高于去皮和带皮的半夏 ,且硫熏会导致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不同生境的半夏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 ,而不同加工方法会对半夏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南充与不同产地半夏总生物碱含量。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相同和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都有一定差异。结论 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充与不同产地半夏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保证半夏的市场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我们对野生品种进行多年的规模化栽培研究.奉文就野生半夏的繁殖、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储藏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全国不同居群半夏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为半夏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不同居群的半夏,以其有效成分(总有机酸)含量为评价指标,进行品种质量评价,以遴选出优良半夏品种。总有机酸含量(以琥珀酸计)采用电位返滴定法测定。结果不同居群半夏药材的总有机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有机酸含量以四川绵阳半夏最高。结论我国半夏种质参差不齐,要培育出优质半夏,需要通过各种人工方法对品质优良的半夏进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保证半夏的市场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我们对野生品种进行多年的规模化栽培研究.奉文就野生半夏的繁殖、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储藏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为了保证半夏的市场供给和可持续利用,我们对野生品种进行多年的规模化栽培研究.奉文就野生半夏的繁殖、播种、田间管理、采收、加工、储藏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综述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昭通半夏生长发育特性,为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以野生半夏为母本,通过栽培观察其生长发育特性。结果半夏栽培中,主要采用珠芽繁殖方式,块茎生长过程为块茎营种过程,不能作为繁殖方式。结论种子繁殖的块茎生长期约为10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5产区17个产地及样地半夏药材中各化学组分进行含量测定,阐明不同产地半夏的化学组分累积规律和整体质量特征。[方法]电位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含量,UV-VIS法测定多糖及总生物碱含量,水溶性热浸法测定总浸出物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基于药典指标成分琥珀酸含量(2.5 mg/g),各产地于1.06~4.31 mg/g,其中5个产地含量低于药典标准;基于生物碱类含量,在0.50~0.70 mg/g,各产地含量水平相当;各产地样品间浸出物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湖北荆州含量高达497.76 mg/g;各产地多糖类含量差异较大,甘肃产区平均含量总体较高,西和县含量为214.19 mg/g;野生半夏的浸出物、多糖类、有机酸类含量均高于栽培半夏;硫熏后半夏浸出物、多糖类、有机酸类含量均下降,生物碱类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湖北荆州、甘肃西和为半夏的优质产地,两地药材各化学组分总体水平较高;与栽培品相比,野生品半夏化学组分累积量总体水平较高;硫熏过程导致半夏各组分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和麻黄碱3种生物碱类物质为指标,从药效物质基础方面对加倍体(十六倍体)半夏中这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及它们与三者总量的相对比率进行测定,并与八倍体半夏及野生半夏进行比较。方法 利用HPLC测定半夏中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和麻黄碱的含量,比较3种半夏中这3种成分的绝对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相对比率的差异。结果 与八倍体半夏和野生半夏相比,十六倍体半夏中鸟嘌呤核苷含量分别提高了82.3%和28.6%,腺嘌呤核苷含量分别提高了71.9%和22.9%,麻黄碱含量分别提高了42.6%和15.9%。3种成分相对于其总量的比率分别为:十六倍体半夏:34.18%、12.7%、53.12%;八倍体半夏:26.9%、10.2%、62.9%;野生半夏:30.89%、12%、57.12%。结论 十六倍体半夏块茎中鸟嘌呤核苷、腺嘌呤核苷与麻黄碱的绝对含量均显著高于八倍体半夏与野生半夏;而这3种成分相对于其总量的比率稳定,说明十六倍体半夏在染色体数目倍增后,所含有效药用成分的增加是同步的。因此,十六倍体半夏可作为培育半夏新品种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同时比较不同居群半夏在南、北方种植的质量,为半夏的选育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采自不同产地的半夏分别随机种植在南方和北方基地,通过收获指数、含水量、总生物碱含量、综合指数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北方种植的不同居群的半夏在产量、干物质含量、生物碱含量上都好于南方;引自安岳、河北的半夏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收获指数和生物碱含量均较高,其次是潜江半夏。总体上,南方半夏引种至北方好于北方引种至南方。结论南方种源半夏引种至北方好于北方种源引种至南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