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鹤壁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患儿治疗方式分为蓝光组和联合组,各55例。蓝光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联合组在蓝光组基础上增加茵桅黄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生长发育和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降低,但联合组经皮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经皮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也显著低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联合组患儿身高、体质量增长值均显著高于蓝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和蓝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基础上,联合采用茵栀黄口服治疗,可进一步提高退黄速度,促进患儿胆红素水平尽快恢复正常,保证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退黄散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退黄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黄情况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1周内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为(50.2±22.4)μmol/L;对照组1周内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为(36.8±20.2)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照射+退黄散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疗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胆红素下降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黄散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与蓝光照射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抽取儿科收治的8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观察组则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连续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经皮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经皮胆红素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缩短黄疸消退时间、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确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对照组则单纯采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6 d后的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及治疗5 d后的胆红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5d后胆红素水平两组患儿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疗法,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比较2组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75%,对照组为8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为5.62%,对照组为13.4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注射液静脉点滴有助于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促进临床症状缓解,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邵柯军  夏文江 《新中医》2015,47(11):154-155
目的:观察茵栀黄颗粒联合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0例母婴同室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0例予短时蓝光照射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治疗,治疗组30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3、5天检测2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统计药物起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1、3、5天,2组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至治疗第3、5天,治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临床药物起效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对照组为8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性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蓝光照射、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剂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稀便、褐色便、≥5次/天的大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8.
徐建根 《新中医》2015,47(4):191-193
目的:观察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69例,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和内服茵栀黄颗粒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利用经皮胆红素检测仪检测胆红素的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0例患儿中,轻度黄疸35例,中度黄疸75例,重度黄疸40例。感染因素、围产因素致病理性黄疸均以中度胆红素升高为主。结论: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黄疸患者117例作为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茵栀黄口服液组)、B组(蓝光照射治疗组)及C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均为39例,观察1周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降低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自第2天至1周后其患儿胆红素水平及总体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茵栀黄口服液组及蓝光照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单纯蓝光照射治疗组的胆红素水平稍低于茵栀黄口服液组,两组间整体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较好,相关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指标,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茵栀黄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白蛋白与蓝光联合治疗,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非结合胆红素(IBIL)临床指标以及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等。结果:在临床指标上,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胆红素指标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与蓝光照射联合治疗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胆红素指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黄疸新生儿,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53,蓝光照射)与观察组(n=53,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及血清γ–谷丙氨酰基转移酶(γ–GT)、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AKP、γ–G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AKP、γ–GT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20.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应用茵栀黄颗粒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儿机体血清AKP、γ–GT水平,缓解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并分析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菏泽牡丹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方案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进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有显著疗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黄疸新生患儿7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联合白蛋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体内总胆红素(TSB)、黄疸消退时间和光疗时间、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的TSB水平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的腹泻、皮疹和发热等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用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能显著降低患儿体内的TSB,加快患儿黄疸消退,缩短光疗时间,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吕红仙 《新中医》2015,47(6):183-184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蓝光疗法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黄疸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70例,均给予基础营养支持、抗感染及保温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黄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4.29%,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腹部按摩综合疗法,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瓜前退黄散方吹鼻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蓝光照射治疗,实验组40例使用瓜前退黄散吹鼻治疗,均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约7d),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瓜前退黄散吹鼻法治疗的实验组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蓝光照射治疗组(P均<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瓜前退黄散吹鼻治疗新生儿黄疸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进黄疸消退,且治疗方案“简、便、验、廉”,新生儿及家长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58.14%)显著高于对照组(37.21%)(P<0.01),总有效率(93.02%)亦显著高于对照组(69.77%),两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等优点,优于传统药物治疗,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汤治疗肝胆湿热型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清肝利胆汤,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苦黄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指标为两组病例的黄疸症状和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善。结果:①黄疸症状:治疗组黄疸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总胆红素: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的改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肝功能: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ALT、AST、ALP和DBIL均比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治疗前、后的ALT、AST、ALP、DBI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清肝利胆汤可以显著提高肝胆湿热型乙型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黄疸新生儿,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BIL)水平及BIL恢复正常时间,并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9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BIL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2.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新生儿黄疸治疗中间歇性蓝光照射的应用效果优于持续性蓝光照射,能有效确保患儿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儿均采取相同的对症治疗方案,均给予蓝光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口服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持续照射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1),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4%及9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够快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但蓝光间歇照射能显著减轻不良反应,整体疗效优于蓝光持续照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性与间歇性蓝光照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持续性蓝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间歇性蓝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8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d后血清胆红素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