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医辨证思维与临床诊疗决策之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辨证思维是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和提高的先进的思维形式 ,是在继承前人成果和吸取同时代先进科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中医学理所当然应该努力吸收和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化手段 ,为我所用。中医辨证思维是中医临床诊疗决策的基本方法 ,它包含着三大内容 (一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 ;二是以取类比象的直觉认识和推演为特征的形象思维 ;三是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而形成的“灵感”思维 )和两大层次(即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 )的思考。临床诊疗中应坚决杜绝“对号入座”式诊疗决…  相似文献   

2.
韩捷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7-1659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以皮治皮"的理论是"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是一种取于形象,归于抽象,再用于形象并辅以临床的方法论。在临床上尤其在皮肤科运用得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4.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5.
中医“取象比类”思维之象的科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宏利  朱辉 《中医药学刊》2006,24(4):699-700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象,是一类客观事物的共同性的形象信息抽象、概括出来的观念性形象——意象。  相似文献   

6.
探讨审证求因所蕴含的哲学思维,包括整体宏观、形象类比、恒动变易等。整体宏观思维即立足整体,三才并察,四诊合参,以患病机体的整体反应性为核心,综合考察病因;形象类比思维即运用"取象比类"方法寻求疾病意象概念上的病因;恒动变易思维即执人体之常以达疾病之变,纵横把握疾病病因。中医学审证求因方法相对于现代西方医学借助先进仪器进行的"还原论"求因法,具有一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应对某些现代医学颇感棘手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7.
"取类比象"是古人认识世界最原始的思维方法,它对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以三间治疗项痛、尺泽治疗腰痛和承山治疗痛经为例,阐述"取类比象"在针灸治疗痛证方面的临床运用,以期让更多医者重视"取类比象"在针灸临床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艺馨  刘庚祥 《中医杂志》2011,52(11):904-906
比象思维是中医思维方式的核心,是一种以事物间象的相似性为类比的基础,万物普遍联系,其动态功能相同即可归为一象,从而推理出事物的全部特性和属性的思维方式。中医辨证论治的实质就是观象、别象、比象的过程,履象之逻辑,依阴阳五行学说之理来推演脏腑之象、四诊之象、理法之象、方药之象的过程,这便是中医思维特色之所在。把握中医最本质的思维方式——取象比类思维,建立唯象中医学模型,方可为发扬中医科学性之道。  相似文献   

9.
郭刚  王琦 《北京中医药》2014,(9):668-670
中医原创思维模式是一种"取象运数,形神一体,气为一元"的整体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内含以非线性为主要特征的象思维、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的数思维、以非线性和不确定性为特征的取象运数、以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形神一体以及以模糊混沌性为主要特征的气一元论,是以象数思维、类比方法、整观联系、直观悟性、辩证析理等思维形式为载体,来呈现中医学的系统性、非线性、不确定性、不可计算性、动态性、随机性、模糊性、混沌性等复杂性特征,从而滋养和承载中医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韩捷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7-1659
通过对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回顾和综合,认为其体现出的辨证法思维包括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纲的抽象思维,以取类比象为特征的形象思维,在实践基础上厚积薄发的灵感思维以及人体稳态结构和失稳态结构两个层次,实际包括多种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多层次一元辨证观和辨证统一体系的建立,对中医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意义;加之以现代医学观点来探讨中医辨证论治的本质,使中医辨证论治仍具有强大生命力.但中医辨证论治在实际操作时因其人为参与因素过多,容易偏离客观实际,故还需在客观化和规范化方面努力,而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病名的结合乃是辨证论治规范化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肺系疫病是中医疫病中传染性最强、发病率最高、危害性最大的一类。总结肺系疫病的近现代辨证论治方法,多继承应用传统的伤寒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法等,或者将2种及2种以上传统方法相结合地创新性应用;分期(型)论治的方法因其简便性、现代临床适用性,应用非常普遍;此外肺系疫病还常根据具体疾病的自身演变特点采取特殊的辨治方法,如辨顺症、逆症治疗与辨常证、变证治疗方法。认为肺系疫病的辨治应当结合辨证、辨病与辨证论治,传承创新,以适应现代临床的特点及需求。  相似文献   

12.
在对以往各种辨证方法的实质与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由病位、病性要素组合成"证",进而建立起辨证统一体系."证"的规范化包括症状规范、证名规范、证候诊断标准的制定,还应重视专科特色辨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作用机理,进一步提高中医治疗的疗效。方法:对经治疗的220例患者进行了中医辩证分型和性激素水平的检测,并就其相关性进行了临床探讨。结果:血瘀下焦与肾阴亏虚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型,且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患者,血清T(睾酮)值水平较高;而肾阳不足型患者T值水平下降;膀胱湿热与肺热气闭证患者T值变化不大。结论:以上结果为前列腺增生症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了较为客观的依据,也为中医病机的相关性提供了部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辨"与"辩"、"辨证"与"辩证"的探讨,认识中医学中"辨证论治"并非"辩证论治",分析"辨证"与"辩证"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并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头身疼痛、胸闷或呼吸急促、纳差、咽痛、畏寒、腹泻、恶心或呕吐为主,无恶寒,病机与《伤寒论》所述之外感表邪,内热伤津证病机类似,属温病中“温疫”范畴。六经辨证中,COVID-19初期,患者外受温邪,津伤内热,在采用辛散解表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滋阴清热药物;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轻疏表邪,和解少阳;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食不下、腹泻等太阴脾虚湿盛证,兼有头身疼痛等太阳表证时,则考虑太阴病里虚夹表证,应以温润脾阳,健脾利湿为治则,根据表里偏重对证施治;患者出现下利、吐、哕,甚至反复发热,并四肢厥冷时,病机为里虚寒热错杂,治宜寒热并用,顾护人体正气。患者出现精神极度衰惫的昏迷状态时,无论寒化证还是热化证,均为六经中最危重的阶段,应扶阳、育阴,寒化证扶阳时宜温补,热化证育阴时宜清里热。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COVID-19初期为卫分证候,邪在表,在上焦,病位在肺,宜用清疏宣化肺卫之剂;若余邪未及时祛除或病邪直入气分,病位在上焦或中焦,宜用清肺降气化痰、辛开理气利湿之品;气分热盛阶段,在辨脏腑病变同时,结合疾病阶段性需要,给予清热生津养阴、开窍凉血熄风之品;若出现阴竭阳脱的下焦病证,病位在肾,在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清热凉血、解毒活血、滋阴育阳类药物。COVID-19早期,结合三阳经证、卫分证、气分证早期及上焦、中焦早期病证进行辨治;COVID-19危重期,结合少阴经证,营血分证及下焦病证进行辨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心力衰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及近20年学术界对心衰辨证构成的比较分析,发现在权威文献、权威文献不同版本、现代中医学术界、权威文献与学术界之间的辨证差异较大。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精准的辨证论治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基础。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前期辨证标准和辨证论治中精炼出公认、客观、相对稳定的辨证标准,是目前提高中医药治疗心衰疗效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经验广泛推广的关键。文中对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思路与方法,以期引起同道们的重视,为解决目前心衰辨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分胃精亏损、气血不足、胃火上蒸三型。[结果]中医辨证施护,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病情明显改善。[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起到了坚牙固齿,提高身心健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张维亮  李金田 《河南中医》2011,31(7):697-699
张仲景将阴阳五行学说的抽象思维、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实践基础上形成直觉认识的"灵感"思维完美结合,形成了病证结合辨证法、排除式辨证法、假设辨证法、定量辨证法、定势辩证法、相似辨证法、体质辨证法等辨证论治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痞满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认为痞满病机为脾胃受损,中焦气机升降失调,胃气壅塞而致。本文对痞满的辨证特点加以总结归纳,认为痞满辨证首分虚实,痞满应与胃痛、鼓胀、结胸相鉴别。此外,本文作者结合导师钱会南教授的临床经验与案例,提出痞满的治疗法则为调理脾胃气机升降、行气消痞,并对痞满病各类证型的论治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并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20.
以中医整体观念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理论,根据血液运行的基本生理环节──气、血与脉,研究瘀血 证病理变化与表现,对其病因病机和病位,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瘀血辨证系统化、规范化,并指导 和扩大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