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包括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联合使用中药和西药。结果全部患儿2日内退热,手足疱疹未再发展,口腔溃疡明显好转者56例。5天后伞部患儿均体温正常,手足疱疹消失,口腔溃疡愈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手足口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HFMD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或疱疹持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总病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58.70%,对照组痊愈率39.13%,2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手足皮疹或疱疹持续时间及总病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联合西药治疗小儿HFMD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流行季节,6—8月最多,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远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特点,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9年6—7月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82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4.
口疮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发热烦躁,口痛拒食。我们曾以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本病患儿25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组男11例,女14例。1岁以下8例,1~3岁9例,3~5岁5例,6~12岁3例。其中最小8个月,最大12岁。25例均见不同程度的口腔溃疡,其中17例溃疡波及整个口腔(包括舌、颊粘膜、齿龈、咽峡部等)。溃疡大小多为直径2毫米左右,最大的超过5毫米。7例患儿作溃疡面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患儿症见发热烦躁,口痛拒食,口舌糜烂,唇红面赤,便秘溲赤,舌红苔腻脉数。经辨证,均属心脾积热实证。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为流行季节,6—8月最多,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黏膜、手足远端等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为特点,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2009年6—7月本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82例,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寒热分治"法治疗克隆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8 3年 6月至 2 0 0 3年 6月 ,笔者用“寒热分治”法治疗西医诊断明确、应用西药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克隆病患者 4 0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4 0例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6个月 ,平均 3 2年 ;年龄最大 4 5岁 ,最小 1 2岁 ,平均 2 3岁 ,男性 2 1例 ,女性 1 8例。均为做全结肠镜和病理确诊者。本组 4 0例中 ,腹痛者 38例 ,腹泻者 37例 ,腹块者 1 7例 ,有瘘管形成者 1 2例 ,伴发肛门直肠周围病变者 9例 ,伴发热者 8例 ,伴贫血、营养障碍者 1 1例 ,伴关节、皮肤、口、眼等肠外损害者 3例。结肠镜检查 :见肠粘膜慢性炎…  相似文献   

7.
在白血病患儿治疗过程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正确适当的护理能促进本病的缓解甚至康复。我院曾收治白血病患儿10例,病情缓解8例,治愈2例,现就其护理谈几点体会。1发热的护理发热是白血病主要症状之一。由于化疗药物的应用导致中性粒细胞的减少,患儿免疫防御功能的减低,易并发感染而引起发热,在护理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1.1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瞳孔的变化。高热时应每隔半小时测体温一次,同时要注意患儿有无畏寒、剧烈头痛、呕吐。1.2仔细检查患儿口腔、咽喉、皮肤、鼻腔有无感染病灶。如发现有局部病灶,应根据不…  相似文献   

8.
1990年3月~2011年12月,我们收治了48例脑性瘫痪弱智患儿,进行了经穴探测并以经络针刺为主的治疗,报道如下。一般资料48例患儿中脑瘫18例(其中痉挛型14例,高张力性手足徐动型3例,偏瘫1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智能低下);单纯弱智30例。女性21例,男性27例。年龄最小2周岁,最大16周岁,其中7岁以下18例,7岁以上30例。经穴探测:48例患儿在接受治疗前均采用Jxt-3B经络穴位特性图示仪进行十二经原穴的探测,与48名健康儿童对照,共测得1152对曲线。经统计学检验,两组的曲线平衡率中,肝、肾、胆、胃、膀胱、三焦、小肠经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对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给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在接受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 min后,患儿的发绀症状以及其他症状得到明显缓解,血氧饱和度也被提至89%~93%。患儿接受治疗0.5~1 h,其PaO2恢复正常,且PaCO2均下降了5~10 mmHg。43例患儿在接受治疗3~5 d后撤机,换成鼻导管吸氧,最后停氧,患儿恢复正常呼吸,抢救成功率为86%。剩余7例患儿中,3例患儿的病情严重,换成机械通气,占6%,2例患儿在我院接受3 d治疗后家属要求转院治疗,另2例患儿家属自愿放弃治疗。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做好护理工作,以降低患儿的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儿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89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隔离治疗,对口腔、手足皮肤、发热等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观察治疗和临床护理。结果:89例患儿经过住院4-7天的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口腔、手足等皮疹全部消失,体温降至正常,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出现院内感染及流行情况。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严格隔离,并积极进行治疗和护理,同时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能明显提高该病的治疗率,减少并发后及大流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