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栾海燕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77-979
"阴火"一词,首先出现在古代的文学作品里,是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描述,中医将其引入到防病治病的方法和理论中,自李东垣提出"阴火",后世医家对其进行了发展和演化,扩展为内伤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广义阴火,属内伤发热的范畴。从病理阴火,到药物阴火,再到生理阴火,使得阴火理论产生了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2.
李东垣继承并发展了《内经》理论,独创性地提出了"阴火"理论,并立法制方,首创了"甘温除大热"之大法及其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被后世众多医家推崇并继承和发展。在眼科,自古就有"目病多火"的说法,但临床医师要区分"阳火"和"阴火",才能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相似文献   

3.
李东垣“阴火论”是《脾胃论》的核心思想之一。阴火产生的主要原因为脾胃虚弱、元气不足。本文通过追溯阴火理论的渊源,探讨后世及现代医家对阴火论的发挥及临证运用,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进一步研究“阴火论”的病因病机及运用,并对后世认识不足之处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4.
李明 《四川中医》2011,(2):46-47
金代医家李东垣论病重脾胃,创“阴火”理论制补中益气汤甘温除热。但东垣对“阴火”并无明确定义,致后世争议者众。通过对医学史料的研究,结合现代试验及临床,认为东垣“阴火”实为虚人感疫,补中益气汤意在扶正迭邪。  相似文献   

5.
探讨金元著名医家李东垣的学术思想,总结出"脾胃元气论""脾胃内伤,百病弗生论""脾胃为升降枢纽论"的理论,概括李氏以"土为万物之母,脾胃为生化之源"的理论思想。同时对李东垣用药规律予以了分析、归纳,总结其"善用甘温,注重升阳""屡用风药""祛湿化浊散阴火"的用药特点,对指导后世医家临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首提阴火理论,历来各位医家对其理解却有所不同。从阴火的含义、产生机理、证治诸方面对李东垣的阴火理论作了粗浅的分析,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蒂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0):1917-1917
"火与元气不两立"是李东垣在<脾胃论>中论述阴火与元气相互制约关系时所提出的理论,从而使后世医家更加明确了"元气"与"火"的基本概念、"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病理机制以及其在治疗上的临床意义.李东垣通过自己长期的临床观察,提出"火与元气不两立"的理论,是他治疗内伤发热配方制剂的理论依据.东垣治疗内伤发热诸证的方剂,都是依据这一原则定出来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方剂是"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补中益气汤"等,具有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等.  相似文献   

8.
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独树一帜提出了阴火论,后世对此各执其词,争论不休。现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为基础,忠于原著为原则,分别从"阴火"的来源、提出、表现、治疗四个方面浅谈后世医家对东垣"阴火论"的理解,得出结论李东垣的"阴火论"是通过中医整体辨证的方法,基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学术思想所提出,并非以管窥豹,局限于某个脏腑。希望能为广大中医学者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其突出的贡献在于从金元以前外感学说主导的临床中独立出了内伤学说;在其学说体系中"阴火"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医家对其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正确理解李东垣"阴火"论,对全面准确把握和深入研究李东垣整个内伤学说体系,提高内伤病的临床诊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阴火”学说,是李东垣创造性的学术观点。然“阴火”究为何指?产生孰由?后世医家多所歧义。本文对此略作考辨,权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