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肝脾两脏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肝脾同治”是治疗脾胃相关性疾病的基本原则之一,《金匮要略》之“治肝实脾”理论是对肝脾同治理论精髓的高度概括.本文集大家之说,结合临床实际,对“治肝实脾”理论之应用探讨如下. 1 “治肝实脾”理论概述 “治肝实脾”理论出自《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云:“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相似文献   

2.
肝脾不调是中医临床常见证,张仲景《金匮要略》强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不仅告知后世肝病之转归,且明确了治法,即“调肝理脾”。肝脾不调证多由情志不遂,郁怒伤肝,或饮食不节,劳倦伤脾而引起。  相似文献   

3.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灵魂)。治病必求于本(道+医德双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上工(国医名师)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进一步阐述了“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含义,并成为肝病的基本治则,“肝为罢极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肝脾胃胰小肠(生命营养中心)。“新冠”见“气证之病,知气传血(证)”,当先“气血湿炎虚”辨证病情,“新冠”之  相似文献   

4.
肝脾同病是指肝脾二脏同时发病的病证,这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如临证时,常见一些患者先有头昏目眩,胁肋隐痛,脘腹胀闷,以后则纳少神疲,倦怠乏力等证相继出现,即是肝脾不和,亦即肝脾同病。历代医著有关肝脾同病的记述颇多,如《内经》云“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春乃肝木当旺之时,这里强调脾病死於春是因肝气过极克伐脾土,使脾病更趋复杂,以致不治。《金匮》更明确指出“见肝之病,知其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不仅提出了“上工治未病”的问题,还说明了肝病往往传于脾,引起肝脾同病。因此,当治未病,先扶脾土,使肝病不至传脾。明代张景岳亦对肝脾  相似文献   

5.
陈旭  赵远红  鞠赫 《天津中医药》2022,39(11):1379-1382
通过对“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原有内涵的理解,在“肝与大肠相通”中医理论基础与“肠-肝轴”现代研究分析的前提下,试从“肝与大肠相通”的生理意义、病理实例和核心价值3个方面,探讨应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临证的生理概念与病理延伸意义,揭示“肝与大肠相通”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当归芍药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归芍药散源于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 ,原载两条 :“一在《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篇》中有“妇人怀娠 ,腹中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二在《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篇》中“妇人腹中诸疾痛 ,当归芍药散主之。”可见其用均在妇人病。然笔者详审病机 ,抓住肝血虚而血滞 ,脾虚而湿停 ,肝脾不和之机要广泛用于妇科、内科、外科杂病中 ,实属得心应手 ,取效颇多。方中六药组成 :当归、芍药、川芎、泽泻、白术、茯苓 ,三血药养血活血 ,三水药健脾以渗湿 ,肝得调达 ,脾得健运 ,肝脾两和 ,气机调顺 ,不仅原文所言腹痛主证可除 ,而且由肝脾失和所…  相似文献   

7.
杨传华  陆峰  李东娜 《中医杂志》2012,53(20):1726-1729
高血压的病机变化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气亏虚为辨识着力点,呈现“初病在肝、病中由肝及脾、久病入肾”的病程进展特点和“中青年在肝、中老年及肾”的年龄分布特点.遵循方证对应原则,在肝、脾、肾的脏腑病位层面选取代表性证候,阐释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基本指导框架,为证治体系的创新提供应用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重脾胃学术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重脾胃的学术思想,追溯其源,当首推东汉张仲景,这在《金匮要略》中已有充分体现。笔者试就《金匮要略》中重脾胃的学术思想并结合临床实践讨论如下。1 见肝之病,当先实脾仲景在《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一语道出肝病治脾的重要性。因为人体五脏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生克”关系,在病理上存在着“乘侮”关系,肝脾之间的这种关系尤为突出。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必须注意调补脾脏。通过补脾,使脾气健旺,就能防止肝病传脾。如果“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则肝病未愈,脾病又起。仲景“肝病实…  相似文献   

9.
全国高校教材《金匮要略选读》,(下简称《选读》),虽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兹简举几例如下。一“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选读》对“四季脾王”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0.
论肝脾不调     
杨树德 《新中医》1992,24(5):11-12,39
肝脾为患,其病多端,其病理虽皆肝脾不调,但证候却有别。本文就肝气之亢与郁,脾气之虚与实,肝脾为病之主与从,将肝脾不调常见之肝旺乘脾、肝郁脾滞、脾虚肝贼、脾壅肝郁四证,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肝病进展缓慢,常常得不到患者足够的重视而造成复杂的病情甚至发展为肝衰竭。而肝、脾二脏在中医的生理、病理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现代医学研究当中亦被证明二者息息相关。毛德文教授在长期诊治肝病的过程当中,强调了慢性肝病作为肝病的早期发展阶段更应尽早干预。他认为肝脾不和与慢性肝病关系密切,慢性肝病的核心病机是肝脾功能失调,其基本治疗原则为调和肝脾。而调肝理脾法属于中医治疗八大法之“和法”的范畴,其指导下的“培土涵木法”与“抑木扶土法”用于治疗慢性肝病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试从调肝理脾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两大方面介绍毛德文教授治疗慢性肝病的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2.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情志及饮食因素有关。肝脾二脏密切相关,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肝脾相关"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上以疏肝理脾为重点。本文以"肝脾相关"为切入点,探讨"肝脾相关"的理论渊源,并从"肝脾相关"理论探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及中医治疗法,以期为临床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论肝脾的病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肝脾间的病理影响提出当分为肝实传脾、肝虚累脾、脾病及肝的观点来认识。肝实传脾,强调了实则传,虚则不传的观点。对肝之实证肝郁、肝气、肝火、肝阳、肝风、肝寒、肝经湿热、气滞挟饮挟痰挟瘀,认为当分为本气自郁、演变化邪、直中内生挟邪三类,皆可病实传脾。肝虚累脾,当分肝之体用。肝用不足为肝气虚、肝阳虚,肝体不足为肝血虚、肝阴虚。肝气虚则不能疏泄脾土,肝阳虚多累及脾阳,肝血虚不能母气多并有肝郁脾虚,肝阴虚累及脾胃之阴,且多肝阴虚火气有余并有胃火之象。脾病及肝,主要为“土壅木郁”及脾病生邪犯肝。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中医病位与伦敦分期的相关性,借助伦敦分期辅助明确中医病位演变规律,以进一步优化该病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提高疾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集240例病例资料,首先通过专家经验辨证归纳中医病位及相应症状群,其中,症状群以词频-逆向文档频率的统计方法提取;其次以四诊信息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方法,聚类得出症状群;结合上述专家经验辨证及四诊信息聚类分析2种方法得出的症状群,归纳本病中医病位;并以中医病位、伦敦分期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索二者相关性。结果:专家经验辨证和聚类分析均大致将本病中医病位分为脾胃、肝肾、心肺3组病位,关联规则分析示伦敦分期3期与脾胃病位正相关,其次为2期b;4期b与肝肾病位正相关,其次为3期,再次为2期b;4期b与心肺病位强正相关。结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中医病位在脾胃、肝肾、心肺,其中脾胃虚弱为本病早、中期的重要病理基础,肝肾亏虚为本病中、晚期的常见证候,宗气不足患者病情常已发展至病程末期。提倡在伦敦分期早期即接受中医药治疗以延缓病位演变进程、改善预后。在具体治疗措施上,应重视本病起于脾胃、上至心肺、下至肝肾的传变规律,遵循中医整体观及治未病的理念,调理本脏时及早顾护它脏,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患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者健康问卷(PHQ-15),结合问诊收集符合MADD诊断患者61例,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与《抑郁症证候诊断量表》判定中医体质及证候,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ADD患者分布最多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证(55.7%)、痰浊内阻证(37.7%)及心肝火旺证(27.9%);60岁以上人群,肝郁脾虚证较其他年龄组有差异、肝肾阴虚证得分与45岁以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DD患者体质与证型无明显正相关,而气虚质与肝肾阴虚证、阳虚质与心肝火旺证负相关。结论:MADD主要证型分布与抑郁症大致相似,老年人中肝郁脾虚证分布较其他年龄段显著偏低,考虑与老年生理变化影响病机演变相关;MADD患者证候与体质无明显的正相关,临床辨病辨体辨证可能需区分。  相似文献   

17.
和解剂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常用方剂,通常既无大补大泻的作用,又无大寒大热之功,性质较为平和,起效速度较缓。本文针对和解剂在中医儿科临床治疗肝脾失调,寒热错杂,虚实互见,表里同病等脏腑功能失调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和解剂的辨证施治的运用方法,从而达到恢复健康、去除疾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试论肝脾不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脾不调证的病理机制,临床表现,证治方药,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肝脾不调证即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所表现的证候,肝病可及脾,脾病亦可及肝。  相似文献   

19.
当归芍药散治疗杂病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芍药散不但能调节肝脾二脏,使肝脾二脏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又能养血健脾,通过养血而补肝肾,还能健脾利水。凡是属于肝脾二脏引起的病变,无论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气血,或年老体衰,或病情复杂多变,只要病机吻合,都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常见的妇科病,而且还可治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脂肪肝、痛风等疾病,甚至是脑血栓形成,也照样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为深刻理解并探讨《金匮要略》中"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具有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五行的生克制化原理,以及肝病实脾的意义及其实脾的具体情况并结合五行相制疗法的具体应用,认识实脾的真正含义以及肝虚实证的具体治疗方法,得出实脾的分类以及肝病实脾的前提要分清虚实证候,不能以偏概全,以及由其演化出来的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