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便秘的中医辨证施护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便秘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给予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便秘情况较前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给予便秘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护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王琪 《新中医》2015,47(2):258-25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对长期卧床便秘患者临床观察。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医辨证施护。比较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排便时间,采取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评估2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便秘发生率观察组16.7%,对照组51.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排便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力、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便秘患者给予中医辨证施护,可明显降低便秘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习惯性便秘患者进行辨证施护与健康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本院就诊的习惯性便秘患者12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按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型对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对习惯性便秘患者实施辨证施护和健康指导,能够有效提高习惯性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或消除便秘。  相似文献   

4.
孙丽娜 《辽宁中医杂志》2012,(10):2057-2058
目的:探讨脑中风患者的中医辨证护理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辨证施护观察组和西医常规护理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中医辨证的结果给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中医辨证施护组有效率95%;常规护理组有效率72.5%,两组护理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的中医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便秘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施护,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每周便秘次数,进行排便困难程度(CCS)评分,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排便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C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便秘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加中医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本院治疗的112例中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中药熏洗和中医辨证施护,2组均连续护理15d为1疗程,比较2组护理后的疗效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风恢复期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积极实施中药熏洗和中医辨证施护,能明显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功能恢复,降低病残率,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何玲 《光明中医》2014,29(2):373-374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拔罐、红外线照射、药物等综合治疗和疾病健康教育、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恢复期指导腰背肌功能锻炼等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后采用耳穴压豆和辨证施护的方法,10日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天,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43.3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耳穴压豆配合辨证施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安全并可明显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对痔疮术后便秘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痔疮术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予痔疮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施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肛肠科术后便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护理不寐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常规辨证施治和一般护理,不予辨证施护。观察组给予常规辨证施治同时,根据不同症型予辨证施护。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辨证施护配合辨证施治不寐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魏凤英  王良 《河北中医》2014,(12):1878-1879
目的观察芎芍二乌活血止痛酊热敷联合辨证施护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3例应用针刺及常规药物治疗,并配合常规护理。治疗组53例在针刺及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予芎芍二乌活血止痛酊热敷和中医辨证施护。2组均5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9.25%,总有效率94.34%,对照组治愈率60.38%,总有效率84.91%,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芎芍二乌活血止痛酊热敷治疗颈椎病,配合辨证施护措施,提高颈椎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5.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宋以前伤寒论考》是日本汉方现代医家研究《伤寒论》的成果。是书既重视古代文献的梳理,又结合临床的诊疗实际,考据宋以前的《伤寒论》,提出时态系列伤寒论、痰饮伤寒论、阳明病胃家寒及《金匮要略》杂病是伤寒的伴随症状等很多独到见解,对我国的《伤寒论》研究有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